APP下载

《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出版

2023-12-29李翠玲

新阅读 2023年10期

新疆,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丝路古道、浩瀚沙漠、苍茫戈壁、广袤草原、葱郁绿洲、逶迤雪山,以及别样的民族风情、地域文化……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人对这片土地进行踏寻和探索。

2023年3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与历史文化专家巫新华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策划出版的《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出版。该丛书共14种、20册,以西域历史背景、丝绸之路的沙漠戈壁和天山腹地路线为地理依托,以著名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主线索,以世界级物质文化珍品和多元文化底蕴的古代遗址为内涵,选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外探险者、学者在新疆的探险考察经历、考古成果及个人行记等经典著述,选收了储安平、浦熙修等国内现当代中国学者的历史地理探险考察、历史考古探险著述等,旨在深入挖掘蕴含于文化遗产中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

《新疆游记》由著名学者、教育家、经济学家、旅行家谢彬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整理。该书是作者谢彬以财政部委员身份,赴新疆考察财政问题,行程4.6万余里,历时15个月所记述的日记。其所经之地,政俗、道里、名胜、险隘,无不详记,提出建议,是了解近代新疆不可多得的资料。

《亲历西北》由林竞编著,他被誉为民国时期西北拓荒第一人,曾任青海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浙江省参议会秘书长。该书为林竞自1918年11月13日从北京出发前往中国西北,直到1919年8月15日抵达归化(今呼和浩特)的考察日记。内容涉及当时考察沿线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自然植被、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民俗风情、农田水利、历史沿革、人口变迁、土特产品、名胜古迹、名人逸事等。

《罗布泊探秘》(上中下)由瑞典探险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编著,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崔延虎等翻译。该书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1900—1901年关于新疆罗布泊地区考察的纪实作品。全书分为9个部分,包括“库鲁克山与库鲁克河”“喀拉库顺”“罗布荒漠”“罗布泊之争”“中亚的沙漠沙丘和沙”等,记述了作者在库鲁克山探险的经历;分析了喀拉库顺湖北部的水文地理关系;重点研究了罗布泊的游移问题;考察塔里木水系综合水文特征与塔里木盆地的高度关系;介绍了塔里木盆地的人口特征及楼兰遗址的发现。

《别夫佐夫探险记》由俄国探险家、地质学家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别夫佐夫编著,佟玉泉、佟松柏翻译。该书是俄国探险队于1889年在中国新疆开展的探险考察纪实。探险队从俄国普尔热瓦尔斯克出发,经过叶尔羌进入和田、喀什、罗布泊、库尔勒和乌鲁木齐。全书图文并茂,生动客观地记录了19世纪初中国新疆南部地区的社会现状和自然环境。

《横渡戈壁沙漠》由瑞典探险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沃尔克·贝格曼编著,李述礼、张鸣翻译。该书收录了《戈壁沙漠之路》与《考古探险笔记》两部纪实作品。《戈壁沙漠之路》重点记述了考察团自1927年8月由内蒙古包头继续西行横渡戈壁沙漠,至1928年2月到达新疆的科学考察历程。《考古探险笔记》记述了贝格曼1927年穿越蒙新,1929—1931年重返额济纳,发现居延汉简,以及1933—1934年乘汽车考察过程中,对小河墓地探险考察的过程。

《穿过亚洲》(上中下)由瑞典探险家、考古学家斯文·赫定著,赵书玄、张鸣、王蓓翻译。该书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中亚考察纪实,记述其从1893年10月前往中国新疆,最终横贯亚洲,1897年3月2日抵达北京,直到1897年夏天回到斯德哥尔摩,跨越近4个年头的探险考察经历。其中包括在和阗河陷入绝境、在e928ab8214fcbf2661671569651619fe塔里木发现第一个古城丹丹乌里克、攀登“冰山之父”等新疆探险的经典内容。

《边城蒙难记》由中国现代工程师吴蔼宸先生编著。该书记录了1932—1933年新疆社会基本状况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作者前往苏联和中国塔城、伊犁等地的所见所感。作为见证人,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客观记述了新疆在杨增新、金树仁、盛世才时期的社会状况和马仲英祸乱中新疆所蒙受的战争之灾及“四·一二”政变等历史事件,是研究和了解新疆近现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新疆新观察》由新闻工作者储安平、浦熙修编著。该书包括《新疆新面貌》(《新疆旅行通讯集》)和《新疆纪行》两本。《新疆新面貌》包括21篇报告文学,涉及从阿尔泰山到帕米尔高原、从伊犁河谷到和田沙漠绿洲的广袤区域,通过具体的细节全面反映了新疆进入和平时期的整体社会状况。《新疆纪行》包括9篇文章,反映了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之后的社会状况。

《塔克拉玛干考察纪实》由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马大正编著。该书是一部纪实文集,收录1992年10月“20世纪西域考察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及实地考察期间中外学者对塔里木盆地的自然地貌、历史遗迹等进行的历史人文方面的科学考察成果。

《外交官夫人的回忆》由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乔治·马噶特尼的夫人凯瑟琳·马噶特尼、英国驻喀什噶尔总领事艾瑞克·西普顿的夫人戴安娜·西普顿共同编著,王卫平、崔延虎翻译。该书是英国驻喀什噶尔两位总领事夫人的回忆录,收录了《一个外交官夫人对喀什噶尔的回忆》和《古老的土地》两部著作。

《驼队》由瑞典天文学家、科学家、探险家尼尔斯·安博特编著,杨子、宋增科翻译。该书介绍了1927—1935年,中国与瑞典联合组成的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在中国广袤的西北地区开展的涉及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气象学等一系列科学考察。作者花费了5年时间,利用有限的交通工具,在塔里木与青藏高原做了艰难但卓有成效的实地考察,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在册,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了宝贵的探险资料。

《修女西行》由英国修女米德莱·凯伯编著,季理斐翻译。本书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西北边荒布道记”,第二部分“西北行”,第三部分“甘肃胜迹”。对了解当时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情风貌有很好的史料价值。

《斯坦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新疆考古与历史文化专家巫新华编著。该书讲述了斯坦因1900—1931年进行的四次中国西部探险的经历与收获,作者客观评价了斯坦因考古考察的历史功绩,也披露了他对中国文物的掠夺和破坏。

《古代和田:中国新疆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上中下)由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马克·奥里尔·斯坦因编著,巫新华等翻译。该书是一部新疆地区考古发掘的详细报告,以近百万字的篇幅和300多幅图片及地图,详细介绍了斯坦因第一次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古探险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