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的阅读理念更新

2023-12-29李玲

新阅读 2023年10期

摘要:《阅读的力量》是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的重要著作,书中强调了阅读的意义与价值,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阅读理念。本文结合《阅读的力量》一书,以高中阶段语文科目中的阅读教学为例,探究素质教育背景下阅读理念的更新发展,以期推动学生在数字时代下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数字时代 深度阅读 新课标 阅读理念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与文字符号中获得意义的实践活动。数字时代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碎片化阅读、浅阅读等逐渐成为主流阅读形态,读者往往容易沉溺于娱乐化、浅层化的阅读体验当中,难以形成深入、连贯、理性的阅读思维。由浅阅读、泛阅读走向深阅读,成为当下文学阅读的重要议题,也是美国教授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针对“数字时代下的阅读理念”这一问题提出的创新性观点。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发展进程的加快,高中教育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数字时代下的深度阅读研究不仅关系到社会大众的阅读选择,还与教育领域内的阅读理念相呼应,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兴趣培养

美国学者斯蒂芬·克拉生的《阅读的力量》一书的主题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关,提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的阅读理念——阅读的“愉快假设”,即注重阅读过程的乐趣。为顺应时代发展,阅读理念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收获阅读乐趣。

第一,制造亲近阅读的机会。斯蒂芬·克拉生提出,培养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就是为学生创造接触书籍的机会。一是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应通过落实阅读课程、合理控制作业时间等方式,让学生拥有基本的阅读时间,同时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特征逐渐凸显,由此可以使学生有时间感受阅读的人文之美,进而激发其阅读兴趣。二是提供恰当的阅读平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营造适宜的阅读氛围。因此,学校可以以语文学科为载体,搭配课外阅读活动,通过举办读书沙龙、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提供美好的阅读体验。斯蒂芬·克拉生指出,阅读行为本身就会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重视阅读行为的阅读理念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构建阅读中的多重对话。《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所收获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应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获得情感熏陶。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秉持多重对话的阅读理念,主要包括学生与作者、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数字时代的来临为这一阅读理念的落实提供了现代化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等方式,直观地展现阅读文本,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想象力、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收获良好的阅读体验。二是重视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随着时代背景与教育实践的发展,阅读理念也随之更新,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能够实现能力的迁移与运用。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将阅读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增强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收获美好的阅读体验,提升阅读兴趣。

创设以文本为基础的深度阅读模式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以快速便捷为显著特点的浅阅读逐渐成为大众的首要阅读选择,但长此以往,会使人们逐渐难以深入文本,注意力较易分散。在此背景下,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一书中提到的“深度阅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中阶段是学生获得认知、发展阅读能力的关键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深度阅读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也是促进语文阅读教育理念更新、培养素质人才的关键一步。因此,在数字时代下,教师更应主动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深度阅读理念。

第一,明确深度阅读模式的重要价值。深度阅读是指对阅读作品进行深入挖掘、反复诵读、拓展品味的阅读过程,是应对数字时代阅读危机的重要举措[1]。目前深度阅读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得到运用,如高中语文教学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等理念,致力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学生提升阅读能力、获得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核心素养,深度阅读通过引导学生获得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收获关于思考、情感等方面的阅读价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落实《新课标》的发展要求。因此,深度阅读理念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新课标理念的深化与落实。

第二,立足于教学实际开展数字时代下的深度阅读。一是立足于文本开展深度阅读。教师应以原有阅读文本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阅读任务,在理解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学生的阅读关注点,以此为中心开展延伸阅读。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拓展深度阅读。深度阅读不仅是一种立足于文本、指向知识与意义的深层理解,更是一项强调阅读过程的沉浸式、阅读思维的灵活性、阅读方法的建构性等方面的阅读活动。数字时代深度阅读理念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运用。学生在进行深度阅读时,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等创新阅读形式,同时获得深度的阅读思考与感悟。例如,在《新课标》中强调项目式教学、整本书阅读等新型阅读形式,实际上就是深度阅读理念的具体化,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多元化地展示阅读内容,提供实时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与兴趣,刺激深度阅读的发生。

构建以思维为抓手的自由自主阅读模式

斯蒂芬·克拉生在《阅读的力量》中指出,当下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语文能力危机”与缺乏阅读,尤其是缺乏“自由自主的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有着密切的关系[2],所谓自由自主的阅读,是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为完成阅读任务而阅读,只是单纯的“因为想阅读而阅读”,这是该书提出的关于阅读理念更新的重要命题,在教育界、学术界受到了普遍认可。斯蒂芬·克拉生通过这一理论证明了完全直接的阅读教学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功效不大,只有在进行自由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收获阅读教学的真谛。

《新课标》中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将阅读教学理念由原先的以教材为主体、以教师讲解为重点转变为重视构建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新的阅读理念中,教师应当认识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一方面,教师应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3]。阅读是读者收获内心世界认同的一种方式,在以往被动接收的阅读理念下,学生容易产生阅读惰性,不愿主动思考。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主动建构阅读内容,挖掘在阅读中的主体价值,进而增强参与感;另一方面,教师应重视自由自主阅读中思维的重要性。在数字时代,阅读信息纷繁复杂,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在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同时如何筛选阅读内容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使学生能够获得受用一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屈凌云.数字化时代推进深阅读的路径探析[J].出版广角,2021(5):22-24.

[2]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3]夏熔亮.自读课文教学应培养自主阅读能力[J].中学语文教学,2022(10):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