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模式
2023-12-29邢心菊
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持续推动下,以沉浸式、交互性、个性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智慧图书馆已经建成,促使开创全民阅读新模式的沉浸式阅读走进大众视野。《“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在“十四五”时期培育“100个沉浸式体验项目”,充分表明“沉浸式+”正在成为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的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对此,图书馆应以“沉浸式阅读”为主题打造图书馆阅读推广新模式,不断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影响力和渗透性,使读者获得全新的阅读体验。
沉浸式阅读的特征
沉浸式阅读是指借助数字技术创设沉浸式阅读场景,充分调动读者认知体验与感官体验,使读者能够在特定氛围下进入并享受完全投入的阅读状态,实现深度阅读,进而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图书馆基于沉浸式阅读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旨在通过营造沉浸式阅读空间帮助读者进入深度阅读状态。作为智慧科技发展的产物,沉浸式阅读是图书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所打造的集数字资源、交互体验、虚拟场景于一体的立体化阅读模式,不仅可为读者创设特定的阅读场景、营造独特的阅读氛围,而且可通过对话交互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对于图书馆阅读推广而言,沉浸式阅读融合数字技术的虚拟性、互动性、分众化等诸多优势,既可为图书馆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带来全新发展模式,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效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新趋势。
一是交互性。沉浸式阅读致力于依托听觉、视觉、触觉协同的交互技术使读者获得“身临其境”的多重感官体验,在充分融入阅读场景中产生对阅读内容强烈的代入感和认同感,由此强化读者阅读体验。首先是读者与阅读内容的交互。在数字技术加持下,图书馆能够借助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为读者创建仿实体图书馆,并将书本中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内容场景化。基于此,读者可通过点击、滑动屏幕等方式与阅读内容进行互动,在获取现实阅读无法直观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阅读体验,如宏观宇宙、微观细胞等。其次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有学者指出,阅读行为不仅具有个人意义,更富有互动与交流的社会意义,数字技术支撑下的沉浸式阅读不再局限于人与书籍之间的交流,而是通过智慧图书馆中的创客空间、研讨室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交流,进而使阅读分享活动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沉浸式阅读的拓展和外延。
二是仿真性。沉浸式阅读依托虚拟现实技术能够形象化、立体化、可视化地展示书本中的抽象文字与案例,创设出真实可感的三维立体空间,而读者仅需佩戴虚拟穿戴设备,并选择相应模块,即可感受阅读内容中的真实场景,如火山爆发、星球转动等。首先,沉浸式阅读可运用VR、AR等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环境,将读者置身于故事和内容所描述的场景中,既可满足读者对抽象概念和模糊场景的具象理解需求,也能实现由静态阅读向动态阅读的转变。其次,依托智慧科技而产生的沉浸式阅读除了能带给读者真实的阅读体验,还可通过虚拟AI为读者提供多场景、多维度的沉浸式体验。具体而言,通过3D仿真可视化虚拟服务,真实还原图书馆员的穿着、表情、姿势等,使读者在享受有温度的阅读服务的同时获得亲临其境的感官延伸感,进而提升沉浸式阅读的真实感。
三是多样性。沉浸式阅读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阅读形式,且阅读内容既包括电子书籍、有声读物等数字阅读内容,也包括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内容,在图像、文字、音效等元素的结合下,带给读者超文本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以漫画小说为例,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可实现对小说中动漫人物、动漫场景的真实还原,并借助音效、动画等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沉浸式阅读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动漫故事中的情感和氛围,以及不同人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除此之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出游戏化阅读、社交化阅读、虚拟现实阅读等多样化阅读方式,可以在满足读者多元阅读需求的同时,强化读者阅读沉浸感。以游戏化阅读方式为例,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通过游戏化机制创设特定空间场景,并凭借观看者、玩家等身份解谜游戏、自主选择冒险故事等,与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互动,以此增强阅读过程的沉浸感。
沉浸式阅读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有效性
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传承文化、普及知识的重要职责。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升温,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价值和效能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而沉浸式阅读作为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全新阅读方式,致力于创设沉浸式的阅读场景以吸引读者,使读者进入深度阅读状态,进而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这既可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转型提供助力,也可为促进全民阅读、强化阅读推广效果奠定重要基础。
首先,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有助于强化读者阅读体验。沉浸式阅读可增强文本的情境性,帮助读者深入故事情节、故事场景以及角色体验,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验并感受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义,进而在提升读者参与感和满足感的基础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强化读者阅读体验。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平面化的纸质阅读方式,沉浸式阅读更加强调真实感、立体感和动态感,可依托VR、AR等数字技术将作品中的情境和内容视觉化,并最大限度地还原作品细节,使读者能够领略文字之外的“风景”,获得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因此,将沉浸式阅读运用于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可以在沉浸式的阅读场景中调动读者多重感官,使读者完全置身于多重感官刺激的阅读氛围中,进而强化阅读体验感;另一方面,沉浸式阅读除带来感官上的体验与享受外,还包含深层次的情感体验。现代科技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广泛应用模糊了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界限,读者拥有更多自主权和选择权,可借助交互技术与文本进行情感交互,进而编写作品之外的“第二文本”,由此实现作品意义的拓展和延伸。因此,将沉浸式阅读运用于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可激发读者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提升阅读推广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其次,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有助于满足读者社交需求。读者的阅读行为属于双向互动、不断生成的认知过程。与传统纸质阅读不同,沉浸式阅读更加强调读者之间的交互性,包括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因此,图书馆以沉浸式阅读为目的打造阅读推广模式可打破长期以来作为知识孤岛的“寂静”模式,为读者创设立体化社交空间,提供更广泛的交流场景和交互方式,使阅读不再是单一的个人化体验,而是社交化的群体性活动,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的实现。一方面,沉浸式阅读可实现人与文本、人与人、人与空间等多元模式的社交,促进图书馆资源、人、服务之间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放大读者社交、娱乐等非阅读需求,进而形成一种新型社交群体方式。在图书馆阅读社群中,读者可通过阅读打卡、分享阅读感悟等方式建立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从而强化阅读过程的沉浸感;另一方面,沉浸式阅读模式使每一位读者既是阅读内容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服务受众,这一双重身份主导着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必须具备社群意识,重视阅读社群建立,由此为读者创设立体化社交空间,以充分满足读者社交需求。
最后,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有助于提升阅读推广效果。一方面,沉浸式阅读可凭借数字技术优势实现读者与阅读推广信息之间的精准对接,以保障阅读推广活动与读者阅读需求的精准匹配,从而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阅读推荐和阅读体验;另一方面,沉浸式阅读的社交场域可实现阅读推广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拓宽阅读推广覆盖面,以符合阅读推广预期效果。具体而言,沉浸式阅读与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密不可分。图书馆利用沉浸式阅读模式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根据读者个体差异、兴趣爱好、阅读偏好等因素创设能够充分满足读者阅读需求的沉浸式阅读场景,并精准推送相应内容,从而引导读者快速进入沉浸式阅读状态,在显著提升图书馆服务效率的基础上,有效保障推荐内容的精准度。此外,沉浸式阅读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而形成的阅读模式,其天然的交互属性引导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需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特点为受众提供信息分享平台,进而在读者的二次或多次转发中实现阅读推广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拓宽读者覆盖面。
图书馆构建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的策略
沉浸式阅读是图书馆以用户体验为核心所打造的集数字资源、交互体验、虚拟场景于一体的立体化阅读模式,其在阅读氛围营造、交互体验设计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应凭借沉浸式阅读的多重优势打造新时代图书馆阅读推广模式,从而推动读者从“浅阅读”向“深阅读”转变,由此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效果。
一是创设沉浸式阅读推广场景。数字阅读时代下,读者阅读方式与阅读行为都发生明显变化,图书馆阅读推广也在智能化、数字化发展中拥有新方式、新渠道。沉浸式阅读依托5G、虚拟现实等技术在为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文本内容的同时,也为读者创设出虚拟化的阅读场景,不仅可以有效淡化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物理边界,而且能够拉近读者与阅读内容之间的距离,进而不断提升阅读推广效能。
基于此,图书馆在开展沉浸式阅读推广工作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创设沉浸式阅读场景、营造身临其境般的阅读氛围,进而不断提升读者参与度。首先,图书馆应结合读者需求精准设计空间布局和阅读环境,并配合适宜的温度湿度、光影明暗等,为读者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使读者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比如,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图书馆借助全息影像技术真实还原馆藏资源与空间摆设,使读者在虚拟空间中仿佛置身现实空间中浏览阅读内容,强化读者沉浸式阅读体验。其次,伴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和虚拟引擎等技术的成熟,图书馆“数字虚拟人”迎来新发展契机,在创新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的同时,使得图书馆沉浸式场景的创设空间日益广阔。作为超现实虚拟形象,“数字虚拟人”不仅拥有与现实人物相同的表情、动作,而且能够以图书馆“向导”的角色为读者提供信息查询、浏览检索等智能服务,使读者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比如,无锡市新吴区图书馆引入数字虚拟人服务,为读者提供全面、可持续的智慧学习和阅读平台,使读者在与“数字虚拟人”的互动中强化阅读沉浸感。
二是建立沉浸式阅读推广社群。随着沉浸式阅读模式社交属性的不断加深,以个人兴趣为核心、以互动分享为目的的沉浸式阅读社群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方向。沉浸式阅读社群的建立不仅可以通过多元主体的交互实现阅读推广信息的广泛传播,而且能够将个人阅读行为转变为网络集群式的阅读行为,进而通过社群成员之间的深度对话实现知识传递和文化传播,由此实现图书馆阅读推广目标。首先,图书馆应以读者沉浸式体验为出发点,以社交媒体和线上社区为依托,打造沉浸式阅读推广新模式,并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读推广人的专业性和影响力来吸引读者积极参与社群活动,从而持续提升社群活跃度,影响更广范围的读者,由此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效能。其次,图书馆沉浸式阅读推广的主要方式是内容输出,即通过分享书单、阅读打卡等形式实现社群内成员的“共读、共写”,从而使读者在强参与性和高沉浸性的阅读体验中进行阅读分享,强化读者阅读体验、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效能。比如,山东青岛市崂山区图书馆借助微信公众号开展“传承经典文化崂山”共读《论语》活动,读者可通过微信“小打卡”小程序加入社群参与篇章跟读,从而获得沉浸式、社交性的阅读体验。
三是组织沉浸式阅读推广活动。在移动阅读时代,浅表化阅读、娱乐化阅读倾向日益明显。尤其受快节奏生活影响,读者进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轻松娱乐,导致“碎片化”“浅表化”阅读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为充分满足读者娱乐化需求、强化读者阅读体验,越来越多图书馆开始将游戏化设计用于阅读推广中,并借助图文并茂、立体多维、交互叙事的游戏化元素增强阅读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由此吸引广泛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在充满悬念感的游戏场景中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可使读者通过游戏角色代入与阅读文本进行共同叙事,在增强读者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同时,生成多元化的意义解读。具体而言,在游戏化阅读推广活动中,阅读内容和故事的线索并不是单一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基于自身认知结构和价值判断对文本内容进行二次创作,由此延伸作品的意义空间。比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梦回大唐”阅读推广活动中,运用游戏化MDN框架,从通关、激励、叙事、成长等多个方面推广中华传统经典,引导读者带入游戏角色,探索中华经典。
结语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沉浸式阅读模式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注入新活力,不仅能够充分满足读者社交需求、显著强化读者阅读体验,而且可以进一步提升阅读推广效能。基于此,图书馆应在场景创设、社群建立、游戏化推广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沉浸式阅读推广模式,进而共同推进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模式创新和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