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价值与应用

2023-12-29张文俭

新阅读 2023年10期

儿童绘本是一类以绘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其兼具教育性和娱乐性,对儿童健康成长具有积极影响。近10年来,儿童绘本市场不断扩张,北京开卷数据显示,2022年少儿零售市场中,儿童绘本占码洋规模的19.64%。与此同时,儿童绘本同质化严重、趣味性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削弱了儿童在阅读绘本时的代入感与体验感,限制了儿童绘本阅读教育价值的发挥。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情境下对游戏设计理念或游戏元素的运用,其应用在儿童绘本阅读中,可以调动儿童多重感官、锻炼儿童逻辑思维、提高儿童交流水平,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近年来,如何推动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激发儿童绘本阅读兴趣,成为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关注焦点。

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价值

儿童绘本作为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在儿童潜能挖掘、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可以在提升绘本趣味性的基础上,加强儿童与绘本之间的互动,强化儿童绘本阅读代入感与体验感,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绘本内容的熏陶,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调动儿童多重感官,拓宽儿童理解边界。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出“感官教育理念”,指出感知能力的训练能够使儿童感官更加敏锐,更快、更准确地处理外界信息。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可以调动儿童多重感官,提升阅读兴趣;开发儿童思维,培养理解能力。

其一,视觉体验。眼睛是人们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依托极具冲击力的色彩、新奇的造型、优美的图画给儿童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能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吸引儿童主动翻看。其二,触觉体验。触觉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在绘本中加入动物的仿真毛发、不同材质布料等新材料,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将图画与实物相结合,加强儿童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例如,《Baby触摸书》系列图书针对白绒绒的绵羊、金鱼的鳞片等添加不同触感的仿真材料,使儿童在触摸、阅读过程中既获得知识,又获得新颖的触觉体验。其三,听觉体验。声音对儿童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通过增加触摸发声装置,引入听觉元素,帮助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建立外界信息与声音之间的联系,享受听觉体验带来的无限乐趣。如,儿童绘本《谁在叫》融入狗、猫、鸡等动物的叫声;《听,是谁在开音乐会》融入各类古典音乐等。其四,嗅觉体验。嗅觉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古老的感觉器官之一,借助技术手段将不同气味添加至绘本中,带领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将图案与气味相结合,培养儿童认知能力。如,绘本《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儿童轻轻用手搓一搓书页指定位置便能闻到蔬菜、花卉等对应的香味。

锻炼儿童逻辑思维,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儿童时期是儿童探索能力与思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但由于生理、心理层面因素的制约,儿童思维逻辑相对单一,难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同一事物,因此培养儿童的逻辑思维至关重要。与此同时,由于儿童思维较为刻板,传统说教方式容易使儿童产生认知混乱,而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可以依托趣味性互动,使儿童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潜移默化地锻炼逻辑思维。

其一,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能够使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深度参与绘本故事,增强主动思考的能力。如在儿童绘本《别让鸽子开巴士!》中,主人公司机在故事起初便离开,给儿童布置了一个任务“别让鸽子开巴士”,在故事发展过程中,鸽子先后通过撒谎、威逼利诱等方式说服儿童,儿童则需要思考如何拒绝鸽子的请求。在此过程中,儿童通过参与对话游戏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其二,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可引导儿童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索、自主创新,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如在儿童绘本《神奇变变变动物园》中,前一页的图形是“老虎”,后一页去掉一个圆形则变成“老鼠”,作者借图形组合出多变的动物形象,吸引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儿童的想象力,促使儿童主动描述、绘制下一页的新动物,以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提高儿童交流水平,培养儿童社交能力。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极其渴望与外界交流,但受限于自身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往往难以准确表述内心意愿,使得交流效果有限,对儿童的性格塑造产生负面影响。而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可依托游戏过程,拉近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促进相互交流。

其一,培养儿童与儿童之间的社交能力。以“纸戏剧式”绘本为例,游戏过程中,儿童需要用手操纵纸片人物,进而与其他儿童产生剧情互动,在相互合作中促进交流。其二,培养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能力。在传统儿童绘本教学中,多为“教师说、儿童看”的形式,二者之间的交流有限。而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可以激发儿童阅读积极性,促进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主动平等交流。其三,培养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能力。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娱乐方式的丰富多样化,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而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可以使双方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实现互动交流、升华感情。

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现状

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可培养儿童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已得到有效推进,大量游戏化儿童绘本涌现,但存在设计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强、缺乏反馈等问题,加之缺乏教师与家长的有效引导,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

一是游戏化儿童绘本的设计形式较为单一。通常而言,将儿童绘本游戏化的过程中可以衍生出多种游戏,如益智游戏、语言游戏、表演游戏等。根据不同游戏类型,绘本设计形式可以衍生为触摸书、立体书、手偶书等,但当前市面上流行的游戏化儿童绘本,主要以传统图文阅读类为主,其他设计形式的儿童绘本数量较少。此外,大部分游戏化儿童绘本仅将游戏形式、绘本内容简单结合,并未挖掘游戏化的丰富内涵。

二是游戏化儿童绘本趣味性不强。《美术观察》曾做过一项关于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趣”是儿童在选择阅读绘本动机中最常被提及的原因。然而,当前市面上的游戏化儿童绘本普遍存在趣味性不强的问题。其一,游戏互动性不强。部分游戏化儿童绘本中的游戏多为同一类型的益智小游戏,对此,儿童初期可能拥有一定好奇心,但由于缺乏互动性,后期可能丧失兴趣。其二,游戏过于复杂晦涩,出现儿童本位放逐现象。部分游戏化儿童绘本虽然以儿童绘本为表现形式,但其内容以成人为本位展开设计,所设计的游戏远超儿童理解能力范畴,影响儿童绘本阅读的趣味性体验。

三是游戏化儿童绘本缺乏反馈系统。当前,市面上的游戏化儿童绘本最主要的不足在于过分强调游戏本身的趣味性,而忽视游戏结构的完整性,缺乏反馈系统。在游戏化儿童绘本中,反馈系统旨在为儿童展示阅读进度,激发儿童继续阅读绘本的兴趣。而游戏化儿童绘本缺乏反馈机制则会导致大部分儿童在阅读绘本时往往只是被其中的游戏所吸引,一旦失去耐心,游戏过程中断,阅读将难以进行。

四是游戏化儿童绘本引导角色缺失。游戏化儿童绘本面临引导角色缺失的问题。其一,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当前已广泛渗透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中,教师理应发挥自身在儿童阅读绘本过程中的引导作用,但实践中,部分教师试图将绘本讲解与游戏开展相结合以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却由于自身专业性不足、对游戏的理解不足,使得游戏化儿童绘本的实际应用效果大打折扣。其二,家长作为儿童最好的老师,本应在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中担任引导角色,但由于部分家长不重视儿童绘本阅读,对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游戏化在儿童绘本阅读中的应用优化

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本质上是通过游戏设计理念和游戏元素,让儿童在轻松愉快、富有趣味性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基于此,文章尝试性提出加强游戏化与绘本关联性、设立游戏反馈机制、采取多元化游戏形式、倡导多主体共读等优化建议,提升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对儿童的吸引力,进一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第一,加强游戏化与绘本关联性。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的关键在于保障游戏结构与绘本内容本身紧密关联,而非简单叠加游戏与绘本内容。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加强游戏与绘本故事的结合。儿童绘本与其他儿童图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叙事性,故事内核是整个儿童绘本的设计依据。将游戏化应用于儿童绘本中时,作者应保证绘本叙事完整。例如,儿童绘本《魔法王国》,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借助荧光笔进行搜索与推理,以对应故事主人公使用魔杖突破难关的剧情,作者围绕故事内核将游戏融入其中,能够引发儿童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其二,加强游戏与绘本画面的结合。绘本画面是儿童视觉感官最先接触的内容,对儿童阅读体验具有重要影响。将游戏化应用于儿童绘本中时,作者应考虑利用绘本画面中的图形、颜色元素设计游戏,如采用拼图、积木等游戏形式,拆解儿童绘本画面,加强儿童与绘本画面的互动。

第二,设立游戏反馈机制。游戏反馈机制的设立可强化儿童阅读时的代入感和体验感,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其一,设置可移动进度条,将整个绘本进程直白、完整地展现在儿童面前,儿童每完成一个小游戏便能推进进度条位置,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其二,设置剧情反馈,鼓励儿童继续阅读,进一步强化儿童参与感。具体而言,在每一个小游戏后设置反馈页,以更加详细的形式告知儿童阅读进度,以承上启下的形式鼓励儿童继续阅读。总之,剧情进度条与剧情反馈页的紧密结合,可显著强化儿童阅读参与感。

第三,采取多元化游戏形式。游戏化应用于儿童绘本阅读过程中应保障游戏形式的多元化,具体可参考以下三种形式:其一,动作游戏。如在以皮影戏为主的儿童绘本中加入皮影戏小游戏,将其设计为类似手偶书的儿童绘本,儿童可根据绘本内容操作皮影人物,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表演活动,以增强自身抓握能力与理解能力。其二,故事游戏。在儿童绘本中加入多段角色扮演剧情小游戏,启发儿童思考。以绘本《丑小鸭》为例,儿童、家长、教师根据绘本剧情内容,分别进行角色扮演,在实际对话中培养儿童的思考能力。其三,创意游戏。将创意游戏融入儿童绘本中,设计类似“翻翻书”的游戏化儿童绘本,激发儿童求知欲,鼓励儿童自我探索。以系列绘本《偷偷看里面》为例,每一页绘本上都会覆盖小机关,儿童需要先思考机关下面是什么,再动手翻开机关,实现儿童与绘本画面的良好互动。

第四,倡导多主体共读。儿童阅读绘本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科学引导。其一,提倡家长与儿童共读。在亲子阅读过程中,家长应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采用多元化共读形式放大亲子共读的实际作用,依托游戏形式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绘本内容,获取知识。其二,提倡教师与儿童共读。在课堂上进行游戏化儿童绘本阅读时,教师应深度参与到与学生的共同游戏中,例如在阅读绘本《小黄鸡和小黑鸡》时,教师可以与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共同游玩、克服困难,加强儿童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应创设专门的游戏区域、拓宽儿童游戏空间、丰富儿童游戏种类,以强化儿童游戏化绘本阅读体验。

结语

儿童绘本兼具教育性、趣味性、文学性,是拓展儿童阅读眼界的重要渠道。游戏化儿童绘本通过将儿童绘本与游戏相结合,可培养儿童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社交能力。但在具体实践中,游戏化儿童绘本的应用现状堪忧,绘本创作者应正视实践中的不足,丰富游戏形式、提升游戏趣味性,教师与家长则应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