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2023-12-29陈超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来源、民俗习惯、诗词歌赋的集合,逐渐走进小学英语课堂。与此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讲好中国故事”成为教师强化学生文化素养的必经之路,针对教材中出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既要提炼其中的精髓,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又要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本文将从具体的教学案例出发,深入分析相应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文化素养

作者简介:陈超,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德胜小学。

将英语课堂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借此机会提升他们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这也与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然而,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中单独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元较少。因此,教师不仅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还要善于扩充教学资源。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应用、传承,促进学生逐步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一、整合教学资源,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挖掘教材内容,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英语教材是教师开展英语教学的基础,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偏重于词汇、句型、语法的教学,忽视了教学的整体性。为了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教师需要重构教学理念并重新审视教材内容。从前文论述不难发现,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元较少,所以,教师要善于提炼教材中的要素。针对完整的,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单元,教师应引入视频、图片等内容,尽可能完整地展现教材中原有的内容。针对零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要将它与单元情境结合起来。在单元教学中,学生既能提升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能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8“Chinese New Year”的教学为例,本单元有着较为浓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Story time板块围绕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展开论述。Checkout time板块也对上述四个节日的习俗展开分析。基于这一教材内容,教师既详细归纳了教材中有关重阳节、龙舟节、中秋节、春节的英语表述,又从互联网中搜集有关这四个节日的视频。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并提问“Wha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are included in the video? 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ir customs?”,随后,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并表示“The video includes descriptions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the Spring Festival.”。通過一系列的师生互动,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并跟随教师的脚步探索教材内容。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这一理论。在他看来,单纯的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因此,为了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搜集大量的教学资源。

(二)营造文化氛围,加强文化体验

受互联网信息的影响,小学生对于现代科技非常感兴趣,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刻。基于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及时开展情境化教学。作为新时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情境化教学旨在以具体的生活情境为基础,通过图画、语言、视频构建起一个又一个生动、形象的画面。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情境式教学法不仅贴合他们的认知规律,还能让他们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保障他们的参与感,体验感。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耐心,积极反馈,适当引导。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并不急于讲解“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等交际用语,而是先向学生提问:大家知道古代人是如何打招呼的吗?这时有的学生举手并用肢体语言还原作揖礼。针对这一回答,教师及时引导:作揖礼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那么古人还有哪些打招呼的方式?接下来,教师利用动画+文字的方式详细阐述汉、唐、宋、明、清等时期,人们打招呼的方式。考虑到课堂氛围,学生可以跟着动画进行模仿。当时间轴来到清末,教师引入“用英语打招呼”。在此过程中,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与文字介绍,一边总结英语打招呼的方式。这时,教师及时引入本单元的主题情境,讲解“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等交际用语。

当学生刚接触英语知识点时,难免产生畏难情绪,这时,教师及时引入文化情境不仅能缓解他们的紧张感,还能让他们在了解、模仿中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这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节奏,既不能造成节奏拖沓,又尽可能地为学生构建起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二、创新教学模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设计口语训练活动,加强文化知识应用

英语诞生于特定的文化、生活环境背景下,因此,要想兼顾文化学习以及英语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丰富的口语训练活动。一方面,英语学习离不开知识点的应用与输出,口语表达训练作为知识点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口语训练,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英语学习离不开具体的场景。所以,教师将口语训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提升口语训练的质量与灵活性。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Seasons”的教学为例,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围绕季节,将季节与农耕文明结合起来。我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便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等诗词表述。在教学中,教师将春天与春耕相联系,将夏天与夏忙相联系,将秋天与丰收相联系。“如果要用一幅画面分别表述冬天、夏天、秋天、冬天,你会想到哪些场景?”结合此前的提示以及讲解,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让他们有效理解我国的农耕文明,教师逐步展示不同朝代、不同年代下,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还拟定了一个作文主题“How do you view agricultural labor? ”,在此过程中,学生从多个角度分享自己的观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所以,在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谈及农业,谈及农民,谈及农业劳作。结合从古至今的诗句、生活状态,教师拓展教材内容并调动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设计学习项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摸索出多元的教学策略,用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知识类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讲求了解、理解、应用与迁移。为了兼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英语能力的提升,教师设计了丰富的学习项目。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讲求小组合作以及资源的整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拟定丰富且兼具教育意义的实践活动。通过合理、有效的小组讨论,在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学为例,在作业布置阶段,教师要求学生搜集《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并以小组的方式加以演绎。从教材内容来看,小男孩找铅笔的过程与《金斧子、银斧子、铁斧子》故事类似。根据项目要求,各小组首先要明确彼此的分工,即“谁来找故事?”“谁来写剧本?”“谁来做演员?”通过一系列的组内沟通,学生相继明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教师及时开辟线上沟通平台。在平台中,各学习小组都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以及疑问。为了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要求学生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本小组的最终成果并发送至指定邮箱。在作业点评阶段,教师围绕创新性、逻辑性、整体性评出三个优胜小组并在下一节课开始之前进行播放。

我国的传统故事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当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演绎时,他们不仅能直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凭借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通过长期且系统的训练,能够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感知文化氛围,对比中西方文化

(一)扩充教材内容,感知文化差异

从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中蕴含了大量与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这也导致了学生在看到新奇的民俗文化以及人文风情时,不由得产生对比以及错误思想。为了更好地输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要适当扩充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感知中西方文化差异。凭借适当地引导,学生既能看到中国文化的美,又能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感知差异,形成文化融合的意识。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3“A healthy diet”的教学为例,根据Culture time板块的内容,教师展示多个国家的文化差异。然而,为了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首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已知的其他國家的饮食文化。这时,有学生表示“Koreans like to eat ramen.”,也有学生表示“Europeans and Americans love hamburgers and bacon.”,结合不同的答案,教师结合图片与文字分别介绍美国、英国、俄罗斯、法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饮食文化。当学生初步了解了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后,教师接着提问:我们的餐桌上出现了哪些来自国外的饮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纷纷回答汉堡、披萨、芝士、寿司等。在课程讲解的最后,教师播放一些外国人吃中餐的短视频。整节课的文化展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无论是美食,还是文化都没有优劣之分。

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他们极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价值观、人生信仰的形成。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不仅能开阔眼界,还能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中形成文化融合意识。

(二)实现跨学科融合,深入感受文化特点

文化并不是表面的生活案例,而是具有抽象性的,多方面的综合。然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中西方文化对比时出现问题。作为中西方文化对比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跨学科融合,将古诗文引入课堂,通过古诗文的趣味翻译,学生不仅能直观地看到英文与中文的差异,还能在具体的翻译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6“My e-friend”的教学为例,这是一个讲述“友谊”的单元,教师引入大量的故事以及英语名言。在课程讲解阶段,教师首先提问“‘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这句话的中文含义是什么?”由于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储备量,所以,有的学生表示,这句话的意思是:患难见真情。接下来,教师引入多篇与友谊有关的古诗。在此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一进行翻译。经过一系列讨论,各小组虽然能得出最终的结论,但由于综合能力发展不足,他们的翻译往往存在许多瑕疵,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纠正其中的问题,而是鼓励他们利用课下时间,自行搜集古诗翻译并誊抄在本子上。

英语文学作品与中国古诗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也为了加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教师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通过深入分析,让学生逐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逐渐成为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前提。为了更好地贯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重构教学理念,明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凭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以及信息技术的引入,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从教材内容来看,单纯讲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教师从中西文方化对比方面入手,展示大量的中国故事以及西方经典文学著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让学生逐步意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意识到文化没有高低贵贱。此外,小学生的探索能力在不断增强,所以,教师要做好课内引导,运用循序渐进的问题链,促进学生加强知识积累,并摸索出答案。

参考文献:

[1]张一为.用英语讲中国故事:谈小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有效培养[J].求知导刊,2022(33):65-67.

[2]刘莉.新课标视角下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融入[J].英语教师,2022(23):185-188.

[3]林琪.将文化自信意识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究[J].亚太教育,2023(5):160-163.

[4]季利梅.小学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教育,2022(28):83-85.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小议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