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简述与研究
2023-12-29周慧霞
摘 要:在英语应用语言学中,就研究目的和特定背景而言,每种研究方法毫无疑问都有利弊之分。通过与参与者观察法和个人访谈法进行对比后发现,焦点小组(小组访谈)具有高效、轻松和成本更低的优势,且会碰撞出更多新颖想法;而邮件(邮寄)问卷与标准化访谈相比,邮件(邮寄)问卷的成本远低于面试,同时可避免面试者的偏见问题。不过,焦点小组与问卷调查这两种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英语;应用语言学;焦点小组;问卷调查;邮件(邮寄)问卷;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周慧霞,女,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目前,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有多种不同的研究方法来收集数据,如焦点小组(小组访谈)、问卷调查和话语分析。本文将针对焦点小组和问卷调查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展示这两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此外,本文还阐述了何时何地使用这两种方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焦点小组
通过阅读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相关书籍和期刊等资源发现,作为收集定性数据的焦点小组法在逐渐流行起来。Frey与Fontana认为,焦点小组被视为一种特定的小组访谈。后來,Morgan将焦点小组定义为一种基于研究者的话题,通过小组互动收集数据的特定研究方法。下文将焦点小组与另外两种英语应用语言学领域收集定性数据的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别是参与者观察法和个人访谈。
(一)焦点小组的优点
首先,焦点小组是从一组参与者中收集数据,因此在收集相同数量数据的情况下,与个人访谈相比,焦点小组拥有高效、便捷和成本更低的优势。1982年,Fern针对个人访谈与焦点小组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八人小组产生的想法数量与十次个人访谈产生的想法数量是相等的。个人访谈不仅要进行10次,还要对其进行分析,因此焦点小组合作显然效率更高。此外,焦点小组最明显的特点是,小组中的参与者倾向于彼此互动,以便他们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反应作出回应,同时碰撞出更多想法。简而言之,小组群体背景下的协效作用(synergistic effect)会碰撞出更多有新颖的想法,然而这些想法可能在个人访谈过程中可能无法产生。
(二)焦点小组的缺点
Morgan认为,焦点小组为研究人员在进行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提供了一个机会,即在有限的时间内观察参与者们就特定主题进行大量互动。然而,大量的互动并不总是有益于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的。换句话说,在某种程度上,焦点小组是由研究者基于非自然环境下所控制的。正如Gamson所说,研究环境中的任何非自然观察者的入侵都意味着我们只能谈论我们观察自然主义环境的程度。与相对自然的参与者观察法相比,参与者观察法中的参与者被允许可以进行更为开放的讨论,那么观察者也可以收集语言和非语言信息。由研究人员在焦点小组中管理的这些数据在很大程度上仅限于言语行为。因此,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收集非语言数据,那么可能不适合使用焦点小组。此外,Agar 和MacDonald认为,个体访谈为受访者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且不会遭到采访者的干扰。在本文中提到过,焦点小组在很大程度上由研究人员所控制的,因此焦点小组中的成员们提供的细节相对来说会更少。正如Morgan经过研究后指出的,8到10名参与者进行90分钟的焦点小组讨论所产生的信息大约只有一场相同时长的个人访谈的十分之一。所以,与个人访谈相比,焦点小组可能不适合搜索细节和更深入的信息。总之,与参与者观察法和个人访谈这两种研究方法相比,在收集非语言数据以及更为细化且深入信息时,焦点小组不是特别适合。
(三)焦点小组的使用情况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根据Morgan的说法,通过对Sociological Abstracts上的一些资料内容分析表明,过去十年中,超过60%的使用焦点小组的实证研究都将该研究方法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对作者来说,更偏向将焦点小组与个人访谈相结合。正如在1993年,Crabtree等人指出,研究人员通常会结合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小组访谈)获得更大的信息深度和广度。以一项对法国EFL(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中L1(第一语言)干扰的研究为例,作者计划单独采访参与者,包括学生和教师,收集因L1(第一语言)干扰所导致基础英语语法错误的信息。然后,他们又将被分成小组,就同一主题进行进一步讨论。因此,作者可以通过分析和总结每位参与者的个人陈述得出结论。作者第二步使用焦点小组(小组访谈)是为了检查结论,对常见的英语语法错误进行分类,并通过互动提出这些容易被忽视的错误。这可能是作者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和有限的人力资源内,从相对较多的参与者那里获得较为有意义数据的一种好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这只是一个计划,任何无法预测或超出预期的事情都可能在研究过程中发生。其中一个可能存在的问题即是,通过个人访谈和焦点小组所收集到的数据并不一定都是可靠的。虽然有些语法点属于英语基础知识,但仍有一些人常常会犯错误。为了避免被其他参与者嘲笑,这些参与者选择在个人访谈中真实陈述自我情况。反之,在焦点小组中会选择隐藏真相。最终导致两种方法所收集的数据并不总是一致的。
二、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除了上文提到的焦点小组外,在英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中,还有其他方法收集研究中的数据,如问卷调查法。就“问卷”而言,Oppenheim指出,它可以由几种最广泛的方式组成,如邮件(邮寄)问卷、自填问卷和团体管理问卷。值得一提的是,就研究目的和特定背景而言,每种研究方法毫无疑问都有优缺点。
(一)问卷调查的优点
首先,以邮件(邮寄)问卷为例,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它与标准化访谈的优缺点。与访谈相比,研究者们在进行英语语言学研究时,邮件(邮寄)问卷其中一个优点就是数据收集成本相对较低。显然,样本越大或越分散,面试操作的总成本就越高;差旅成本和回拨成本会增加。因此,邮寄问卷的成本远低于面试。因为邮件(邮寄)问卷的主要成本是纸张、印刷、信封或邮票的费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让参与者在线填写文档。因此,通过电子邮件收集数据的研究人员甚至不需要投入资金于此。邮件(邮寄)问卷的另一个优点则是避免面试者的偏见想法或者主观臆断,因为在此问卷过程中并无面试人员。尽管在设计问题表时问卷中可能存在偏见问题,但研究人员有时间进行测试和修改。例如,Oppenheim研究后指出,在面试过程中总是存在面试者偏见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面试者在没有太多的思考时间的情况下会习惯性回应受访者们。
(二)問卷调查的缺点
Beiske提到,邮件(邮寄)问卷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回复率低。根据Oppenheim和Gilbert的数据,邮件(邮寄)问卷的回复率可能低于40%,甚至低至20%。总的来说,访谈产生的回答率可能比邮寄问卷的回答率更好。使用邮件(邮寄)问卷的另一个缺点是,研究人员没有机会纠正误解或展开进一步解释和深入调查。填写错误或难以辨认的问卷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所获得数据的质量,并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可用问卷的数量。相反,在避免误解方面,访谈可能为面试者或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解释和纠正误解的机会,并帮助那些在交谈中阅读或对英语语言有困难的人顺利进行数据收集。总而言之,考虑到有效数据量以及进一步纠正问卷中相关内容这两大因素下,问卷调查中的邮件(邮寄)问卷不是特别适用。
(三)问卷调查的使用情况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虽然问卷调查有局限性,但作者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它是否适合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目的及其实用性。正如Bennett和Hibberd所说,问卷是一种目标导向的工具,它使研究者能够收集回答特定研究问题所需的信息。正如作者在焦点小组中提到的研究,即法国EFL(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学生在学习英语语法中L1(第一语言)干扰的研究,研究问题之一是了解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就“频率”而言,这个数字可能是有力的证据。此外,作为一种量化方法,问卷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数字。作者将设计一个问题表,从相对较多的参与者那里收集有关每个语法错误发生率的统计数据,以便清楚地显示最常见的语法错误。值得一提的是,作者不必亲自去寻找多名参与者,可通过网络发布问卷的方式发送给当地的朋友,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内,接触到尽可能多的参与者。同时,鉴于一些参与者在面试或观察过程中往往过于紧张或焦虑,无法自然回答问题,匿名形式的邮件(邮寄)问卷可以让他们在不受干扰下表达出真实的想法。Weisberg 等人提到,问卷的基本形式由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组成。作者更偏向将这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不过,另作者较为担心的问题是,一些参与者不愿意填写开放式问题,或者只写下几个简单而无用的单词,甚至都会选择中间选项,那这一数据所呈现的结果,在作者的研究中所起的作用将会很小甚至根本没有。
三、结语
总之,结合目前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对比参与者观察法和个人访谈发现,焦点小组享有高效、轻松和成本更低的名誉,且会碰撞出更多有新颖的想法;但在收集非语言数据以及更为细化且深入信息时,焦点小组不是特别适合。本文的第二部分着重将邮件(邮寄)问卷与标准化访谈进行对比,发现邮寄问卷的成本远低于面试,同时可避免面试者的偏见风险或者主观臆断;然而,考虑到有效数据量以及进一步纠正问卷中相关内容这两大因素,问卷调查中的邮件(邮寄)问卷不是特别适用。此外,本文还结合研究案例,分析了一些在使用焦点小组和邮件(邮寄)问卷方法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gar M, MacDonald J. Focus groups and ethnography[J]. Human organization, 1995(1):78-86.
[2]Bell J. Doing Your Research Project: A guide for first-time researchers(6th ed.)[M]. UK: McGraw-Hill Education, 2014.
[3]Bennett M, Hibberd M.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surveys: a manual for Police Officers[M]. London: Police Foundation, 1990.
[4]Carey M A. Issues and applications of focus groups: Introduction[J]. Journal of Qualitative Health Research, 1995(5):413.
[5]Dörnyei Z. Research method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Quantitative, qualitative, and mixed methodologie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6]Fern E F. The use of focus groups for idea generation: The effects of group size, acquaintanceship, and moderator on response quantity and quality[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82(1):1-13.
[7]Frey J H, Fontana A. The group interview in social research[J].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989(2):175-187.
[8]Gamson W A. Talking politics[J].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9]Morgan D L. Focus group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96(22):129-152.
[10]Morgan D L. Focus groups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M].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97.
[11]Oppenheim A N. Questionnaire design, interviewing and attitude measurement[M]. London; New York: Pinter Publishers, 1992.
[12]Rubin H J, Rubin I S.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hearing data[M]. London: Sage, 2011.
[13]Stewart D W, Shamdasani P N, Rook D W. Focus groups: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M]. Thousand Oaks: SAGE Publications, 2007.
[14]Vaughn S. Schumm J S, Sinagub J M. Focus group interviews in education and psychology[M]. Thousand Oaks, CA: Sage, 1996.
[15]Weisberg H, Krosnick J A, Bowen B D. An introduction to survey research, polling, and data analysis (3rd ed.)[J]. London: Sage,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