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个助手”培育地理核心素养
——以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长江”教学为例

2023-12-27肖佳雯李艳光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助手长江素养

◎ 肖佳雯 李艳光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课程理念的描述为: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为了精准、有效地开展素养培育,借助上海市中小学数字教学系统中的“三个助手”教学平台辅助教学,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三个助手”包括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以及作业辅导助手三个部分,具有人机交互体验、实时数据反馈、作业自动批改等功能,可实现即时捕获学情、优化教学过程、丰富学习经历、精准开展指导等。本文以沪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的“长江”一课为例,阐述如何运用“三个助手”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实践,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一、运用“三个助手”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运用“备课助手”优化教学设计

“三个助手”平台中的“备课助手”包含数字教材、空中课堂、市级优秀资源等,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快速定位单元目标、课标要求等备课所需的资源,提高备课效率。[1]“备课助手”的任务栏中还有“互动学件”,其中包含丰富的控件,多种控件叠加使用可实现习题检测、位置检测、地图绘制、观点投票、词频采集等功能。通过平台资源的学习,将本课的教学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以长江11 号邮局为育人线索,设计明线和暗线。教师创设了“走进长江11 号邮局—知长江概况—赞长江价值—护长江生态—打卡长江邮局” 这一明线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关系—地理实践力”这一暗线,引导学生了解长江、赞美长江和保护长江,教学流程如图1 所示。运用“备课助手”中的互动学件替代传统课堂中的纸质学习任务单,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和生生的交互,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体验感。

图1 依托“三个助手”平台的教学流程

(二)运用“教学助手”助力课堂教学

授课时,教师借助“三个助手”平台中“教学助手”的实时数据收集功能,快速、准确地捕获学情,开展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基于教学内容和素养目标的要求,教师选用了图片移动、图层叠加、词云等控件,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利用任务推送和提交功能进行互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1.利用即时生成资源,提高区域认知

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长江不同河段的差异,教师设计了“长江邮局与景观图配对”学习活动。基于长江是线性分布的特点,精选了长江11 个邮局周围的景观图片,利用图片拖动、图形、富文本等控件,制作了互动学件(见图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景观图的准确位置,并在学生端拖动完成配对。教师可以在教师端实时获得学生上传的结果,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同屏呈现学生的答案,选择典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见图3),引导学生寻找证据判断正误。教师运用“教学助手”清晰地呈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通过即时生成资源,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思辨中建立长江流经地区的地理空间概念,认识到长江各河段的不同特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图2 互动学件一:长江邮局景观图的配对

图3 互动学件一中的学生典型答案

2.巧用地图叠加分析,培养综合思维

长江的航运价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需要综合自然、人文等多因素进行分析。为落实教学重点,教师设计了“为什么长江中下游被誉为‘黄金水道’”学生活动,利用“互动学件”的功能,将不同类型的地图组合,设置按钮控件控制图层的显示和隐藏,实现图层叠加。教师为学生提供地图资源库,让学生自行选择适合的地图,分析长江成为“黄金水道”的原因。学生利用人口密度图、地形图、气温分布图等从多个角度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特点,得出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利于航运,是我国东西货运的大动脉。“教学助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具有连贯性、选择性、自主性的探究实践机会,在选择地图的过程中培养地图素养,在辨析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提升综合思维。

3.妙用词汇收集功能,树立人地协调观

为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本课拓展了教学内容,补充了长江生态的内容,设计了“一起守护江豚”学习活动(见图4)。通过介绍长江白鳍豚和白鲟的灭绝情况,引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生态的关注。教师为学生提供江豚生存现状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江豚数量减少的原因,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守护江豚的口号。教师利用“教学助手”词云控件的词汇收集功能,及时收集和汇总所有学生的答案,呈现高频词汇。“教学助手”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使得学生在交流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护长江生态的重要意义。小结时以数字化滚屏的形式呈现保护江豚的部分科研成果,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技和科研的力量,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境强保持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的意识,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形成人地协调观。

图4 互动学件三:“守护江豚”口号设计

(三)运用“作业辅导助手”展评个性作业

基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学情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设计了两项分层作业,通过“作业辅导助手”发布。学生在“三个助手”平台的学生端自主选择完成,实现了作业展示、评价、辅导、存储的一体化和系列化。

1.基础习题训练,智能个性化辅导

本课设计的基础型作业是综合分析题“长江中游河段为何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包括填空、选择、流程图填写等题型。学生完成习题提交后,系统会进行自动批阅和错因分析,提供有针对性的讲解,同时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推送相似类型试题或高阶思维试题,实现智能个性化辅导。教师还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分析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习得情况,并根据共性问题调整后续教学。

2.延伸课外学习,提高地理实践力

除了基础作业外,本课还设计了“打卡长江11 号邮局”的选做作业,要求是实地考察长江11 号邮局,将考察的内容以照片、视频、游记等方式记录,并完成作业的上传。旨在鼓励学生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教师借助平台收集学生的作业,在课堂上进行线下的展示、分享和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对“长江”一课内容的拓展学习和深入思考。

二、运用“三个助手”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实践成效

与传统课堂相比,使用“三个助手”平台进行教学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长江”一课的实践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据驱动精准教学,助力核心素养落实

“三个助手”平台具备数据存储功能,教师可以调取和运用课堂学习的过程性资料和数据,从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基于学情调整教学,实现从“经验”向“精准”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平台会保存“长江”一课教学中三个互动学件的使用数据。笔者分析数据时发现互动课件二“为什么长江中下游被誉为‘黄金水道’?”提交的解答中,学生选择1—2张地图进行分析的居多,但是缺少对地图要素与河流航运价值二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关注。为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关联,笔者在小结时补充了一项子进程任务,让学生试着将他们的答案进行拖动,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见图5),促进学生进一步将自然和人文要素与长江的航运价值关联,感受长江成为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河流是由多因素综合决定,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图5 答题对应的思维导图

(二)增加主体互动体验,丰富学生学习经历

由于班额数和时间的限制,能参与互动的学生人数有限,部分学生具有思维的过程和思维的结果,但缺少互动、交流、表达的机会。[2]为增加学生的互动与体验,在之前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时,笔者创设“长江邮局景观图配对”学生活动,并为学生提供11 幅长江邮局的彩色景观图,小组根据资料包完成学习活动。但由于图幅和清晰度的限制,学生的体验感受到影响,且小组交流时也多为代表进行交流。而“三个助手”平台弥补了这项不足,可以为每位学生提供清晰的图文资料和体验机会,使参与互动的主体由“部分”转变为“全体”,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经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三)激发教师深入思考,助推平台更新完善

运用“三个助手”平台需要教师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以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本课例中的第三个互动课件“一起守护江豚”的原本设想是让所有学生的答案以弹幕或者词云的方式呈现,但当时平台的互动学件功能是无法实现的。笔者不断地思考与尝试后,形成了设想脚本,并与“三个助手”平台的技术组联系、沟通,最终研制出了“词云”互动学件(见图6),供一线教师使用。笔者在经历“学习—实践—反思—完善”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平台的更新与完善提供帮助。

图6 “三个助手”平台的词云互动学件

三、反思与展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代教育提出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教育工具和资源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数字化转型旨在更好地利用技术和数字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提供更丰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3]在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三个助手”平台应运而生,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优化了数字化教育转型的课堂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三个助手”平台还存在着一些待完善和优化的地方,例如,“教学助手”应用中的生生互动功能还有待挖掘;平台上无法实现小组合作;在展示评价时,成果只能在教师端同屏呈现,而学生端无法同时切换到主屏的功能,导致学生间的成果交流只能在教师端完成;平台使用需一人一机,致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一定程度上被人机互动替代,情感激发和交流被削弱,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如何利用数字化功能使课堂更加活跃、加强情感激发和学生交流。

相信随着数字化教学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实践,“三个助手”平台定会不断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拓宽教学发展的空间,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和转型,为育人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

猜你喜欢

助手长江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长江之头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小助手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二)
灵感助手表彰大会(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