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元语言在使用产出导向法的 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2023-12-26郑义洪小蕖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元语言外语教学

郑义 洪小蕖

摘 要:元语言是用来研究和讲述对象语言的语言,是外语教学中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促进学习者建立语言知识架构。产出导向法作为近年来热门的外语教学法,其输出驱动假设与元语言的使用并不相悖。本文将梳理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分析使用产出导向法的外语教学中应当使用元语言的环节,以及元语言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元语言;元语言意识;外语教学

作者简介:郑义,洪小蕖,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学院。

元语言(metalanguage)这一概念出現于20世纪,是指用来对目的语进行谈论、观察和分析的语言。语言学家认为元语言具有独立性,是“谈论语言的一种语言”和“描写自然语言的语言”,如语法术语等。在现代外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规则为基础的语法翻译法等教学法并不被广泛使用,而重视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教学法则受到更多教师的青睐,其中就包括近年来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产出导向法。在以产出导向法为主导的外语课堂中,有时缺少对使用元语言的重视,元语言被认为属于语言知识的范畴,缺少实际价值,不利于学生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笔者认为,元语言的使用与产出导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相悖,且由于元语言具有基础性,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应对其加以重视。本文将概述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综合分析元语言在使用产出导向法的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教学的目标是教授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虽然不同的外语教学法对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不可否认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在任何外语课堂,语言知识学习都是必要的一环。元语言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语言知识学习:

(一)元语言是学习者理解语言的重要一环

元语言可以促进学习者建立语言知识架构。加涅(R.M.Gagne)提出,在学习过程中,信息通过数种不同编码方式转换后才能由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这种转换的目的是与学习者已掌握的信息联系起来。奥苏贝尔(D.P.Ausubel)的认知结构同化论认为,当客观的事物或观念在人的意识中具有与之相等的“东西”时才会有意义,这个“东西”即认知结构,即学科知识中的实质性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已有的认知结构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自觉地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出与新知识最有联系的旧知识,用来“固定”和“归属”新知识。在外语教学中,元语言就起着促进知识结构形成,协助“固定”和“归属”新的语言知识的作用。例如,教师在讲解语法时使用语法术语,可以将具体的语法现象进行总结与归纳,帮助学生形成语法知识结构,之后再将具体的语言材料嵌入其中,最终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元语言——语言的框架。学生在未来学习新知识时,便会以此为基础,将新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编码并固定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实现对新知识的长时记忆。

(二)元语言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斯特(Coste)认为,外语课堂上师生间的言语交际是元语言现象。外语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叙述来传授语言知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元语言必然成为课堂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在目的语的环境下促成师生间的课堂话语交际。元语言在教师话语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语言知识讲授。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语言是一个“由规则控制”的系统,要通过掌握、内化这些语言规则来实现语言学习。教师讲授抽象的语法规则,需要借助元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需要使用元语言解释分析正确使用语法知识的目的语环境,如讲解后缀(suffix)时说“The suffix is a letter or group of letters added at the end of a word which makes the word become a different word class. For example, the suffix -ion can combine with a verb to form a noun that refers to the state or process described by the verb. ”。

外语教学无法绕开对词汇的解释,最简单的方式是用母语翻译或解释单词。但使用元语言即目的语解释语言,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使用目的语的语言环境,进而减少母语带来的负迁移,塑造学生的外语思维。因此,就培养学生外语语言能力而言,使用简单、容易理解的元语言解释单词的意思优于直接用母语释义,如教师使用“to make sth. look bigger than it really is, for example by using a lens or microscope”等简单词汇来说明一个比较复杂的词magnify时,学生能清楚地理解这一单词的用法及意义。

元语言应用于语音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词句的发音规则,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可以通过元语言掌握类似的语音现象。例如,在解释连读(Liaison)这个概念时可以说“We usually don't pronounce each word separately in fluent speech, the sound at the end of one word is linked to the soun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next, so that there's a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them. This is so called liaison. ”。

2.课堂互动话语。在课堂教学中,元语言应用于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等课堂互动环节。此时元语言作为沟通交流的手段,组织并推动课堂的发展。教师在提问等环节使用元语言突出自己的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对教师所提出问题进行理解。学生在回答时也使用元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由此借助元语言完成师生课堂对话。

3.多媒体超文本教学。元语言除了以文本形式存在,运用于超文本中的元语言同样也可以辅助外语教学。多媒体在文本解释的语言层面既作为对象语言,又在更高层次上谈论对象语言而充当元语言,可以对原文本展开充分阐释和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多媒体超文本形式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文字内容组织方式,为文本理解提供了更加直观、便捷、立体的渠道。例如,语言教学中的听力理解可借助超文本中的可视语言材料,把语义内涵所具有的明显内在关系以及语义本身无法转述的微妙情感色彩生动再现。

综上所述,要詳尽地解释与理解语言,就需要用语言来讲解语言,因此元语言的使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其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吸收并牢记新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同时元语言也是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无论使用哪一种外语教学法,都不能不重视元语言的使用。

二、元语言在使用产出导向法的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三个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在驱动阶段,教师首先提供交际场景,设计具有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标恰当性的话题,学生根据交际场景尝试进行产出。在产出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困难,并因此产生进一步学习和产出的欲望。在促成阶段,教师需详细描述产出任务,明确其步骤、具体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输入材料进行选择性学习,着重学习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内容与语言知识以完成促成活动,并接受教师的检查。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产出任务,并检查学生在产出时是否使用选择性学习结果。在评价阶段,采用师生合作评价。元语言主要应用在促成阶段与评价阶段。

(一)促成阶段元语言的应用

产出导向法的促成阶段集中了输入与输出活动,是“学用一体”理念的集中体现。在输入活动中,教师提供产出活动需要的语言材料,在检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理解程度时,教师针对重点学习和学生不熟悉的单词、话语结构给予引导和帮助。在强调与讲解这些语言知识时,元语言起着突出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与分析语言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1》Unit 7 Text A “When honesty disappears”中有这样一段话:

From our newspapers and TV news, we read countless reports about people cheating, lying, and deceiving, it seems that honesty is becoming a rapidly vanishing value.

教师在检查学生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程度时,用 “vanish means to disappear suddenly and/or in a way that you cannot explain”对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予以解释,用 “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nish and vanishing”提醒学生对不熟悉的表达方式加以重视,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语言知识结构,消化材料中的语言知识。

在输出活动中,教师在输入阶段使用的元语言将发挥隐性作用。Izumi认为,输出过程可以检验假设、反思元语言,进而实现进一步的知识整合(见下图),这是产出导向法的心理语言学理据之一。教师在输入过程中所使用的元语言将帮助学生在输出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一层的理解消化,使得知识牢固扎根在学生的心中。

二语习得过程中输出的作用

(二)评价阶段元语言的应用

在评价阶段,教师应当在典型样本详批中尽量使用元语言。一方面,使得评价活动不脱离目的语语境;另一方面,使学生清楚典型错误中涉及的语言知识,力图从已有的知识框架调动相关内容,进行反思与修正。在学生互相评价中,教师也要鼓励学生用元语言进行评价,推动学生产生元语言意识。教师不仅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要对学生描述语言、释译语言的能力加以锻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元语言作为对目的语进行描述、评论和观察的语言,是解释与理解语言的重要工具,对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建立语言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与解释语言的必要工具。在强调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中,也不可抛弃元语言的使用和对学生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使用产出导向法的外语教学中,在促成与评价两个阶段科学使用元语言有助于提高语言知识输入效率,有助于学生构建语言知识框架,有助于创建使用目的语交际的环境,发展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从而收获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封宗信.语言学的元语言及其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6):403-410.

[2]刘东霞,谢作姣.元语言与外语视听说课教学[J].当代外语研究,2015(5):51-55.

[3]王明利.论元语言与外语教师的话语行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1):27-30

[4]谢小平.“元语言”: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7-170.

[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元语言外语教学
诗歌修辞中的元语言现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元语言意识的培养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
元语言比较的回声性研究
教师话语中的元语言现象与学生元语言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