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研究法对改进麻醉恢复室患者交接班流程的效果观察

2023-12-2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省无锡市214023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24期
关键词:研究法交接班苏醒

陈 磊 辛 莲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省无锡市 214023

麻醉恢复室也称为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是医院重要的护理单元之一。对于手术后转入PACU的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做到早期识别并处理相关并发症,直至其达到出科标准后方可转出。因治疗需要,患者会接受肌松药、麻醉药等,人体在药理作用下易出现各类并发症,若监测不到位极有可能会给患者预后带来不利影响[1]。PACU入室交接班是患者麻醉苏醒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室护士在完成大量重复性强、周转率高的工作后,难免会出现信息遗漏情况,造成临床工作的严重失误。行动研究法属于合作式自我反思的工作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4个步骤,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PACU交接班流程的改进与落实中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将行动研究法应用到PACU交接班流程中。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院PACU接收的患者120例,按照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5.35±6.58)岁;其中耳鼻喉科12例,胃肠外科14例,肝胆外科13例,骨科11例,妇产科10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5.67±6.40)岁;其中耳鼻喉科13例,胃肠外科13例,肝胆外科14例,骨科11例,妇产科9例。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具备正常交流、理解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伴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交接班流程,在麻醉苏醒转出PACU后,与病房护士进行常规口头交接班,包括手术、麻醉信息、病历资料、管道状况及特殊情况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行动研究法,具体内容如下。

1.2.1 组建行动研究小组:由1名护理科护士长、1名麻醉科护士长、1名科研组长及3名麻醉师组成。所有成员在PACU工作时间均在3年及以上,且均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科研组长主要负责研究方案的设计,科护士长主要负责组织、督导与协调临床工作,其他成员主要负责收集资料、落实方案等。

1.2.2 行动研究法内容: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培训,以发现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等步骤进行循环,修订并落实PACU的交接班流程。具体内容为:(1)发现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PACU患者特点,制定“PACU患者病情交接掌握情况考核标准”;对PACU护士进行考核,与其进行访谈,借助头脑风暴、鱼骨图等方法分析访谈结果,明确PACU护士现阶段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如:①缺少规范化交接班流程,交接班连续性与完整性欠缺,所交接的内容不够全面;②交接班涉及人员较多,PACU护士交接难度较高;③工作环境较封闭,质量督查工作较少等,PACU护士对交接班质量重视不足;④对PACU交接班流程未接受过系统培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掌握不全,在出现问题时缺乏应对、处理问题的能力。(2)计划:针对PACU护士临床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修改交接班流程,新流程包含16个方面,分别为接班前准备、交接班站位、交接班顺序、护士身份识别、患者基本资料、输液管道情况、伤口情况、皮肤情况、物品评估、患者气道评估、呼吸机参数交接、患者既往病史交接、患者病情变化与处理、镇痛泵评估、麻醉/护理表单核对及悬挂特殊警示牌。以上内容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制定,以1~5分评分对交接流程项目的代表性、特异性等进行评价,均分≥4分即认为项目有效。(3)行动:根据新修订交接班流程对PACU护士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有组织PACU全体护士共同学习患者病情交接掌握情况考核标准、交接班流程,学习后进行考核,直至全员掌握;PACU护士严格执行交接班流程,科研组长每日在床旁监督、发现并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在每个月末组织考核与访谈,收集护士在交接班流程执行中存在的疑问,不断完善交接班流程。在患者完成手术后,由手术室巡回护士根据《手术患者接送交接单》逐项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签字确认,然后由1名了解其病情的麻醉师(研究小组成员)与1名手术医师将其转运至PACU过程中;运送过程中,给予患者密切监护、持续治疗与评估;转入PACU过程中,麻醉师使用头部可调高或调低的推车或有轮病床将患者直接送至PACU,并与PACU护士当面交接;对于血容量不足者,转运时协助其采取头低位;对于呼吸功能、心功能不全者,转运时协助其采取头高位或半坐位;对于出现呕吐或存在上呼吸道出血风险者,转运时协助其采取侧卧位;对于可能存在低氧血症者,转运过程中均给予其吸氧;对于病情不稳定者,转运过程中给予其携带气管导管,并配备便携式监护仪监护其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等,准备好相关抢救药物。PACU护士接收患者后,立即检测其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等,每5min记录1次检测结果;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眼球活动、呼吸加快、呻吟或躁动等,密切观察其反应,必要时做好约束工作,以免患者出现坠床、擅自拔管等现象。待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4分,特殊患者需血气指标水平正常时,即可由研究小组成员、PACU护士护送患者转回病房,再根据交接班流程及内容与病区护士进行当面交接。(4)观察:根据PACU护士业务工作的完成情况、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情况等进行评估、分析,了解新修订交接班流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5)反思及再计划:通过观察PACU护士交接班流程的落实情况、取得的效果,分析其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组织所有护士召开会议,会上与全体护士共同分析并讨论交接班流程的合理性、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出现问题的原因等,再次对交接班流程进行修订,修订结束后根据新修订内容进入下一个循环。

1.3 观察指标 (1)交接班质量:采用中文版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HES)[3]进行评价。量表包括3个维度,即信息质量、互动与支持、效率,共有14个条目,以1~7分进行评分,总分为14~98分。评分越高说明交接班质量越理想。(2)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3)患者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交接班质量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交接班质量比较分)

2.2 苏醒时间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

2.3 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患者在手术后会经过2次交接,即手术室至PACU,然后再从PACU转至病房或重症监护室。PACU是患者进行麻醉苏醒的重要科室,交接班不完整或错误可能会使患者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事件[4]。PACU患者交接项目相对更多,常因交接班流程不规范而出现交接班不完整、交接班质量不理想等,而常规交接班流程以口头交接为主,更容易出现交接漏项、重要信息遗漏等问题,从而导致交接班质量较差[5-6]。行动研究指的是在真实、自然的环境内,教育工作者根据规范操作步骤,综合采取各种研究方法及技术,从而解决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研究模式。目前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本研究在行动研究法4个基本步骤的基础上,添加了发现问题、再计划等步骤,改进PACU交接班流程,并通过不断循环使交接班流程更加规范,提高交接班质量。

在本文中,干预后观察组护理交接班质量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研究法可提高交接班质量。原因为:在干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等步骤,在完成1轮行动研究后,对交接班流程的执行情况、效果等进行观察、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再进行修订。行动研究法将研究与改进同时进行,不断完善临床交接班流程,使其更加规范化,尽可能减少科室护士在交接过程中的错误[7]。此外,由行动研究小组与PACU护士共同参与交接班流程的改进,使流程更加贴合现实,提高相关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临床护士的参与更有助于发现实际交接班过程中存在的漏洞,进而不断提高交接班质量。在本文中,干预后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表明行动研究法可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原因为:通过对PACU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考核,提高其职业素养、操作能力等,在手术室转送至PACU过程中、PACU转送至病区过程中,均由行动研究小组成员陪同,使患者得到不间断的评估与生命体征监护,并结合患者病情特点协助其采取适当的体位、相应的治疗等,避免其出现异常而延长麻醉苏醒时间。此外,根据行动研究法优化交接班流程,使转运过程中、PACU内各项工作都能够高效、快速地完成,进而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在本文中,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行动研究法可降低患者苏醒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麻醉苏醒期是患者恢复各项生理功能的时期,然而这段时间也极易引起各种并发症[8]。经过行动研究法改进的PACU交接班流程更加规范、完善且贴合临床,使患者得到更加全面、专业的护理,减少交接漏洞的出现,大幅缩短其苏醒时间,促进患者生理机能的恢复,同时PACU护士会根据患者手术情况、病情等给予其针对性护理,从而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PACU患者交接班流程应用行动研究法,能够有效提高科室护士的交接班质量,避免信息的遗漏,缩短患者的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等,减少其在苏醒期间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研究法交接班苏醒
坚守与通融——《中国画学全史》传统史学研究法探微
植物人也能苏醒
医师信息化ISBAR交接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浅谈网络交接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研究法”教学模式在《功能性食品》理论教学中的实践
护理交接班缺陷分析与对策探讨
前瞻性研究法和经验治疗法在改善妊娠贫血和分娩结果中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