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马史诗》和《封神演义》 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023-12-26李晓静
【摘要】《荷马史诗》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作品讲述的战争故事爆发的时间间隔不久,又都掺杂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虽然地点相隔万里之遥却显示出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及创作时间等等的不同,又呈现出许多差异。本文拟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探究掩藏在文本下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關键词】《荷马史诗》;《封神演义》;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47-005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47.016
基金项目:2022年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新时代贵州高校民族预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阶段成果。
大约3200年前,在今土耳其西北境内爆发了一场历时十年之久的大战,史称“特洛伊战争”,战争以希腊人彻底摧毁特洛伊古城,满载从特洛伊劫掠来的财宝和女人返回希腊而告终,那曾经一度灿烂辉煌的特洛伊文明从此被历史的层层风沙掩埋在大地深处。旷日持久的战争催生了许多荡气回肠的英雄悲歌,浪漫的希腊人又以自己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这些悲歌披上了一层神秘的神话外衣,这些浪漫悲壮的特洛伊战争故事世世代代在希腊的吟游诗人口中传唱。时间的车轮就这样碾过了三个世纪,伟大的吟游诗人荷马诞生在美丽的爱琴海西岸、现今希腊境内。荷马根据民间流传的这些故事综合编写而成“希腊的圣经”——伟大的《荷马史诗》。
无独有偶,仅仅在特洛伊文明被摧毁后的大约一个多世纪,在古老的东方,现今黄河中下游流域也爆发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史称“武王伐纣”,战争以成汤四百年统治的彻底崩溃、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的肇始而结束。两千多年之后,一本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神话演义小说横空出世,这就是明朝许仲琳创作的《封神演义》。
《荷马史诗》和《封神演义》这两部作品讲述的战争故事爆发的时间间隔不久,又都掺杂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神话传说,虽然地点相隔万里之遥却显示出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民族性格、民族文化、地理环境及创作时间等等的不同,又呈现出许多差异。本文拟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分析探究掩藏在文本下面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关于“美”
在《荷马史诗》与《封神演义》中,战争的爆发都是缘于触怒了女神。《荷马史诗》二十四卷写道:“永生的天神们心中不忍,准备让双目闪亮、弑杀阿尔戈斯的赫尔墨斯前去偷尸体。其他众神都点头赞成,唯有赫拉、波塞冬和目光炯炯的雅典娜不乐意。在阿勒珊德罗斯的庭院里,他毫无用意地赞美那位爱笑的美神,引起了赫拉和雅典娜的嫉妒,直到现在,他们仍怀恨普里阿摩斯的圣城和子民。”这里明确指出是由于帕里斯赞美了阿佛洛蒂忒的美貌而得罪了赫拉和雅典娜,才招来两位女神的疯狂报复。而希腊神话“不和的金苹果”则详细讲述了这个故事:在人间大英雄珀琉斯与爱琴海女海神忒提斯盛大的婚礼上,没有受到婚礼邀请的不和女神厄里斯怒气冲冲闯入宴会大厅,在大厅华丽的餐桌上放下一只美丽的金苹果,苹果上刻着一行字——“献给最美的女神”,由此引发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佛洛蒂忒的争执,最终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把这只金苹果判给美神阿佛洛蒂忒,这就是著名的“帕里斯的审判”,这一审判取悦了美神阿佛洛蒂忒,却惹怒了权力更大、法力更广的天后赫拉和智慧女神雅典娜,两位女神费尽心机帮助希腊人,誓要摧毁那“富丽的伊里昂”。
而在《封神演义》中商朝的毁灭则是由于商纣王开罪了上古神女女娲娘娘。纣王驾临女娲宫降香,看到女娲圣像容貌瑞丽,不禁色胆包天,随机作诗一首。“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女娲娘娘看后大怒,深感受到羞辱冒犯,遂决定助西岐伐商,为成汤四百年基业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赫拉、雅典娜使出浑身解数,对帕里斯贿以权力、智慧只为求取“最美丽女神”的赞誉,求而不得遂恼羞成怒。女娲娘娘却是因为纣王赞其美貌进而生出觊觎之心而决定严惩纣王。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差异:希腊爱美,中国重德。希腊是一个爱美的民族,在看待事物上采取的是一种本质属于审美的眼光。“美”是希腊女神的终极追求。“爱与美在古希腊人的现实生活中也拥有重要地位。哲学家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古希腊人的爱与美观念。他们将爱与美作为人类最为普遍的情感第一次提高到哲学的高度,从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是古希腊人真正发现了爱与美。”[1]在《荷马史诗》中,当特洛伊老王普里阿摩斯深夜来到希腊英雄阿基琉斯的营帐,请求归还爱子赫克托耳的尸体时,阿基琉斯曾向普里阿摩斯讲起尼奥柏的故事。美貌绝伦的尼奥柏生了六个女儿、六个儿子,可是这十二个孩子全部被太阳神阿波罗和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杀死,只因尼奥柏夸口可与太阳神和月神的母亲勒托媲美。
而古代中国是一个重德的社会,“传统妇德是中国古代的主导意识形态——儒家伦理政治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规范女子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2]特别是到了明朝,多年来儒家礼教的灌输、濡染更强化了这一意识。“传统的妇德形成于先秦;发展完善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出现了相对松弛期;宋、明、清得到强化并畸变。”[2]礼教对女人讲“三从四德”,“四德”中“妇德”排在首位,又有“娶妻取德不娶色”之说,“德”和“色”是对立起来的。因此,明朝徐仲琳《封神演义》中女娲娘娘看到纣王的“赞美诗”不仅没有感到一点被赞美的愉悦,而是感到受到了极大的羞辱冒犯。可见赫拉、雅典娜更看重自己的性别身份,更关注自己的女性美。女娲娘娘更看重自己的地位身份,更强调自己被人尊敬、爱戴、膜拜。在曹雪芹《红楼梦》中也有类似的情节,贾瑞贪恋王熙凤的美貌,王熙凤不仅没有因为自己容貌美丽被人喜爱而沾沾自喜,反而是怀恨在心,“毒设相思局”,置贾瑞于死地。
再来看一下东西方两个绝世美人的不同人生际遇。特洛伊战争与武王伐纣战争都与一个美丽的女人有关:一个是红颜祸水苏妲己,一个是倾国倾城的海伦。这两位艳绝天下的女子都导致了一个国家的毁灭,但起因、结局又有很大不同。
首先,苏妲己是女娲娘娘复仇的工具,从一开始就肩负着助纣灭商的使命,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美女都充当过这一角色,如褒姒助申灭周,西施助越灭吴,貂蝉助王允灭董卓。而海伦则是阿佛洛蒂忒的感恩工具,在这个如此热爱美、追求美的国度,阿佛洛蒂忒理所当然地认为能打动帕里斯的最好礼物就是美丽的女人,而在帕里斯的眼中,“美”则是超越权力与智慧的存在,因而才上演了这样一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闹剧。
其次,妲己的“美”与“恶”是相伴而生的,她有魅惑君王的绝世容颜,也有令人胆寒的蛇蝎心肠,炮烙梅伯、挖心比干……可谓无恶不作,成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恶毒的女人。海伦则一直是以人畜无害的白莲花形象存在的,她水性杨花、弃夫私奔,给特洛伊带来灭顶之灾。但是特洛伊人一直都包容她,帕里斯一直迷恋她,普里阿摩斯像亲生父亲那样善待她,赫克托耳则是她最敬爱的兄长。
再次,妲己与海伦的结局不同。西周讨伐商纣是要杀死妲己,而希腊远征特洛伊的目的则是为了抢回海伦。一个惹得人神公愤,一个却是处处得宠。妲己受女娲娘娘之命祸乱纣王、倾覆成汤天下,最终落个身首异处的可悲结局。海伦的私奔引得希腊十万联军跨海东征,十年苦战,死伤惨重,无数壮勇,埋骨他乡。而倾国倾城的海伦在特洛伊被烧成灰烬之后又回到墨涅俄斯的王宫,继续享受斯巴达王后的荣华富贵。可见,在希腊文化中“美”有时候甚至可以成为一块免死金牌。
二、关于神
在《荷马史诗》与《封神演义》中,作者都以浪漫、丰富的想象勾勒出远古时期一幅人神共处的巨幅画面,这样瑰丽的想象为那个遥远的年代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但在两部作品中塑造的神的群像又有很大不同。
首先,神的产生方式不同,“希腊神话,其具有体系化、完整化的神话谱系,多以血脉亲缘联系为枢纽,建构起一个完整的家族神体系。”[3]希腊的神是家族式的,在雄伟的奥林匹斯山上住着以天父宙斯为核心的一个庞大的神族,这些神像人一样是以婚姻、生殖的形式产生的,带着神的基因、神的血统,是典型的神二代、神三代们,与生俱来拥有永生不死的生命和强大的法力。而《封神演义》中的神不是亲属关系,而是师徒关系,如阐教诸仙,老子与元始天尊并为掌教,二代弟子有十二金仙,三代弟子有哪吒、杨戬等等。他们离群索居,不食人间烟火,靠成百上千年的刻苦修行增加道行。因此希腊这些出生自带光环的神二代、神三代们更加自由奔放、随心所欲。他们选择支持希腊还是选择支持特洛伊均是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赫拉、雅典娜由于记恨帕里斯没有把金苹果判给自己而蓄意报复特洛伊,波塞冬由于为特洛伊修筑城墙没有得到报酬而帮助希腊,阿波罗则由于希腊人抢走自己神庙祭司的女儿而降祸希腊,阿佛洛蒂忒则因为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自己选择帮助特洛伊。没有哪一个神站在是非对错的立场上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封神演义》中这些经过千百年苦修的神仙则不一样,阐教作为名门正教,教中诸仙本着“惩恶扬善、匡扶正义”的原则基本上选择帮助西岐(申公豹除外),只有代表“邪魔外道”的截教众仙才会助纣为虐,最后的结局也是邪不压正。
其次,神人关系不同,在《封神演义》中,神和人的关系是比较疏远的,只是由于封神榜和助纣灭商的原因神仙才和人有了交集,更多的时候,神和人是相安无事的,人在人间劳作生活、娶妻生子,神在天界或名山大川之中自我修炼。而希腊的神则渗透到了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饭、睡觉等琐碎小事也处处有神的影子。比如人睡觉是因为睡神给了甜甜的睡眠,做梦则是因为梦幻神在发挥作用,神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再次,神与人王的关系不同。在《荷马史诗》中,希腊诸神不管支持哪一方,都是以外援的形式出现的,或是为希腊勇士注入巨大的力量,使他勇气倍增、身手矫健。或是为受伤的特洛伊英雄洒下浓雾,带着他逃离战场。而《封神演义》中中国的神仙不光会在战争关键时刻前来助战,甚至一些品级低的神仙可以直接成为人王的手下,譬如阐教叛逆申公豹就做了紂王的国师,哪吒、杨戬、雷震子则在周武王帐下听令。可见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中国,人王的地位是高于各路小神的。而在《荷马史诗》中,即使势力最大的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手下也没有哪怕地位最低的神灵。
三、关于英雄
《荷马史诗》与《封神演义》中都塑造了不少战场上战斗力爆表的英雄形象。《封神演义》中的英雄多是以神仙形象出现的,比如哪吒为灵珠子转世,有风火轮、混天绫等法宝护体,还能变化成三头八臂的法身。再如雷震子为云中子门下,生有“雷电双翅”,可日行万里。杨戬则是玉鼎真人的高徒,会七十二般变化、九轮玄功。所以《封神演义》虽然讲述的是“武王伐纣”的故事,却更倾向于是一曲关于神的颂歌。
《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分为两类:一类是半神英雄,如阿基琉斯、萨尔佩东,半神指的是人与神结合生出的孩子,如阿基琉斯为爱琴海女海神忒提斯之子,萨尔佩东为天父宙斯之子;另一类则是凡人英雄,这一类英雄肉体凡胎,单单凭借一个凡人坚强的意志和力量在战场上纵横捭阖,比如希腊英雄埃阿斯、狄奥墨德斯、特洛伊英雄赫克托尔等。希腊英雄狄奥墨德斯不光在与特洛伊勇士对阵时所向披靡,甚至敢于向神挑战,在一次战斗中,狄奥墨德斯刺伤了美神阿佛洛蒂忒,“挤过混乱的人群,提丢斯之子追上了她,用锋利的枪头刺伤了她柔弱的手掌,并且穿透众女神送给她的美丽的圣袍,划伤了手臂上的嫩肉,女神的神血涓涓滴下。”当美神阿佛洛蒂忒向母亲狄奥涅哭诉时,狄奥涅还讲述了另外两个凡人打伤天神的故事。一个是战神阿瑞斯,被凡人英雄奥托斯和埃菲阿特斯用绳索绑住,阿瑞斯不得不忍受苦头,带着绳索,在铜瓮里足足待了十三个月。甚至天后赫拉也吃过苦,安菲特律昂强有力的儿子,用一枚有三个倒钩的利箭射中了她的右乳,巨大的疼痛钻心刺骨,难以消除。
特洛伊英雄赫克托耳以凡人之身对战半神阿基琉斯和智慧女神雅典娜的那一场激战更是唱出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关于人的颂歌。荷马在史诗中以几个生动形象的“荷马式比喻”刻画出了赫克托耳面对劲敌时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立体饱满、有血有肉的凡人英雄形象。当阿基琉斯重返战场,特洛伊人望风而逃到城里躲避时,赫克托耳却被命运束缚在了伊利昂城外斯开埃门前,在他等待阿基琉斯出现的时候,荷马形容他“有如一条长蛇在洞穴等待路人,那蛇吞吃了毒草,心中郁积疯狂,蜷曲着盘踞洞口,眼睛射出凶光”。这一比喻准确写出了赫克托耳在等待阿基琉斯时既有面对劲敌时的本能恐惧,又想为了维护荣誉与对方决一死战的矛盾心理。当阿基琉斯神一样的出现在他面前时,本能的恐惧占了上风,“赫克托耳一见他心中发颤,不敢再停留,他转身仓皇逃跑,把城门留在身后。”此时阿基琉斯追赶下的赫克托耳多么胆怯弱小,“珀琉斯之子凭借快腿迅速追赶,如同禽鸟中飞行最快的游隼在山间敏捷地追逐一只惶惶窃逃的野鸽。”“捷足的阿基琉斯继续疯狂追赶赫克托耳,有如猎狗在山间把小鹿逐出窝穴。”但是当赫克托耳意识到自己被雅典娜欺骗,自己终究要以一个凡人之躯对抗半神阿基琉斯和女神雅典娜时,他却不再害怕,“赫克托耳一面这样说,一面抽出锋利的长剑,那剑又大又重,佩戴在他的腰边,他挥剑猛扑过去,有如高飞的苍鹰,那苍鹰穿过乌黑的云气扑向平原,一心想捉住柔顺的羊羔或胆怯的野兔。”此时赫克托耳不再是犹豫不决的长蛇,也不再是胆小怯弱的野鸽、小鹿,他成了高飞的苍鹰,这一比喻写出了赫克托耳的英勇无畏,虽然他马上就要走向死亡却在最后时刻发出人性的夺目光辉。“史诗中的人物虽然性格各异,但他们重视自由意志和对自然界的优越性,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突出人的本性中的感情,颂扬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他们强调人的作用,重视人性和人格。蔑视神权,反对专制主义,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4]可见《荷马史诗》正是通过对这些敢于对抗神灵的凡人英雄的塑造体现出了古希腊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荷马史诗》和《封神演义》都书写了三千多年前的一场伟大战争,都描绘了远古时期一幅人神共处的壮丽画卷。但在这种类同之中又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如古代希腊爱美、重人、重個人价值的特点,古代中国重德、尚君、追求群体价值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苏振兴,吕芝.漫谈古希腊哲学中的爱与美思想[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51(03):41-44.
[2]刘巨才.中国古代的社会性别制度及传统妇德[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4):67-71.
[3]陈旺,郭靖.文化差异视角下的中西神话比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1,210(06):113-115.
[4]许明.荷马史诗中英雄形象的人本主义解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05):50-53.
作者简介:
李晓静,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副教授,从事民族预科教育、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