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3-12-25付红良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付红良

摘  要: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当下小学阶段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阅读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的教学地位。阅读是帮助学生丰富自身视野并强化知识储备量的主要方式。进行阅读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知识面,增长见识,并在阅读中接触新的事物,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教师需要为小学阶段学生构建高质量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生活化阅读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对阅读的指导,以此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与语文综合能力。当下小学阶段阅读教学应该接受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位置,创设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勇敢创新,促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走向新的发展方向,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基于此,本研究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进行探究,提出以下策略,以此帮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实现强化学生知识储备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进行教学过程的主体,通常采取灌输教学的方式,学生是被动性接受,这样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往往难以感受阅读的魅力,更谈不上进行深层次的阅读。而深度阅读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将阅读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进行阅读的主人,这有益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以教材为载体的基础上,学生渐渐掌握了阅读方式,积累了阅读文本知识,并在语文教学课堂获得了良好的阅读体验感,促使学生的语感得到提高,实现了从阅读中受益的主要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部分学生不敢与他人交流,学习中不敢回答教师的问题,更不敢表述自己的看法,无法与他人产生思想的碰撞。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学生将会越发不自信,不敢表述自己。但是在大量阅读之后,学生则可以接收多样化的知识并就阅读产生新的理解,同时将阅读的知识消化。长久阅读后可以获得知识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进行语言的输出。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授阅读技巧,激发阅读兴趣

在传统语文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依旧将教学思想停留在应试教学之下,在课程教学中依旧以教师教学为主导,没有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因此学生自然难以产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兴趣。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转变这一教学方向,促使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式与技巧,并在教师的点拨下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课堂中尽情发挥,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例如,教师在进行《草原》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构建真实草原景色的情境,并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对文章描写的草原进行深度的分析,促使学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所描述的草原,并结合自己看到的样子进行分析,表述自己的想法,以此成为文章理解的创造者。

基于文本的情境创设主要是有以下内容:其一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其二是着眼于文本的形式。情境创设是帮助学生进行文章的揣摩并就文本进行深刻理解的过程,情境是激发学生进行解读的载体,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载体,其引导学生活跃思维,发展情感意识。

(二)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

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主体位置,落实以生为本的课程教学观念,让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始终占据主体位置。比如教师在讲解文章过程中,需要与学生产生互动,并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问题进行探究。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自己放置于倾听者、指导人的位置,将课程表演的机会让给学生,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信心,进而为学生构建愉悦的课程教学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积极探索主动学习,最终深化对文章的理解。

比如,教師引导学生学习《触摸春天》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对春天这一季节的看法,并帮助学生走入课文中,了解作者笔下的春天。同时为了促使学生对这一知识产生深入的认知,教师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的事物,在进行文章学习中,教师将作者讲述的春天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呈现出来,以此促进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在产生视觉感受的同时,结合文章体会主人公对春天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朗读中探索人物的内心特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就文章的内涵产生深刻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三)开展读书活动,丰富学生视野

丰富的阅读活动是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三步。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同时阅读活动也是动力来源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活动促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阅读成就感。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构建阅读交流会,通过讲故事等方式相互交流引导学生展示自我,同时应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比如,教师开展“读了一本好书”的讲述故事比赛活动,在活动中不限制阅读的内容。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在学生讲述时,其他学生也能积极听故事,讲述的同学和倾听的同学都能获得知识。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阅读活动除了促进学生进行阅读之外,还能帮助学生建立阅读的信心。阅读会上学生分享的体裁不存在限制,部分学生进行古诗文阅读后为其他学生分享古诗文讲述的内容,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鉴赏能力都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阅读的内容,阅读的内容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比如《山羊不吃天堂草》《花婆婆》《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内容,都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年龄特点。

(四)创设生活化阅读,培养探究欲望

阅读过程不仅是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过程,更是对作者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则需要融合生活化元素为学生构建阅读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之下将自身生活认知与文章内容相互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与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才能得以进行。在这一情境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问题,就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产生深刻的体验。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奇怪的石头》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所见到的石头,对文章讲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理解。接着教师结合信息化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出不同状态的石头,并为学生讲解不同石头之间的区别。在文章阅读之前,学生通过教师对石头的讲解以及出示的照片则会产生探索文章的欲望,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可以借助信息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直观的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对文章的意境进行深度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形成高质量的阅读理解能力。

(五)落实读写结合,强化阅读能力

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呈现阶段性的阅读指引。小学阶段的阅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才能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不可以为学生设计过高的学习目标,而应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相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进步。比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借鉴书本中的知识,并尝试运用书本中有条理的语句对生活中想要表述的语言进行修饰。比如“一边……一边……”等,在借鉴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借鉴与实际运用对文章深意产生理解。接着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难度,让学生就阅读内容产生深刻的感悟,同时享受阅读的乐趣并积累作文素材。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是在进行事物的描述过程中,引导学生突出思维特点,就细节内容进行刻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要求,引导学生借鉴大量的阅读资料,以此为学生构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批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意识。小学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自身对阅读内容的借鉴与创新思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阅读文本进行随文批注,在阅读中碰到优美的语句或者是描写生动的片段时,除了将这一段或者一句标注出来,还可以就文章的某一段落或者某一句话进行批注。特别是文章中的过渡语句与精彩的开头部分等。在批注过程中学生会细心钻研文章内容,并关注文章的重点词汇与关键语句。对文章进行批注的方式也是无形中的小练笔,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可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加完善的就阅读文本进行审视与学习。特别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还会深刻感受段落的内容,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记录下来,为思维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在读写结合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多个角度的探究与运用,并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进行仿写,比如文章中出现的排比、比喻等句子。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文章中的细节描写、情景烘托描写等,并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促使学生进行恰当的想象,提高语文素养。

最后,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将阅读与写作相互结合,与他人分享阅读成果等。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自主表述能力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发展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适当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指导,但是必须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将知识带入生活中,不断进行阅读,并不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总结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并表述自己的看法等。在完成阅读的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入手,引导学生自动阅读。比如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提高语言的流畅性,同时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情感,对文章产生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一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阅读成果展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结合信息化技术展示并记錄学生的阅读成果,还可以在班级中引导学生分享成果等,给予学生阅读学习的有效鼓励,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六)构建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

在阅读教学中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上述措施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构建科学的、系统化的阅读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增加学生阅读学习的信心,并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努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阅读学习程度,制订合理的阅读评价方式,助力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比如在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的以往阅读成果展示,为学生选择适当的阅读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帮助学生形成阅读习惯,同时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掌握阅读的技能。教师可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将课内阅读有效延伸到课外学习中,积极就阅读的材料进行延伸,在扩展阅读视野的同时促使学生获得阅读体验感,最终在合理的阅读评价之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教师需要强化对阅读的指导,以此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与语文综合性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同时更新自身的阅读教学理念,还可以构建阅读教学活动,以此完善阅读课程教学,促进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发展进步,并帮助学生在高质量的阅读教学下获得思维的发展进步,积极创新,最终实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标,助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彦龙. 深度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优化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2]高先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 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9.

[3]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向志莉)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