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25林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写结合趣味性

林静

摘  要: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写作训练的过程会深化阅读成果,要调动学生想象创造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议的机会,丰富文本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抓好读写结合,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创新思维,获得情感、文化和审美的体验,把读与写、读与说、写与说融为一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习作教学;读写结合;趣味性;创造性教学

写作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造就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创造力的钥匙。写作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启迪他们的思想灵魂,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更是难点,杜甫有诗云“读书破萬卷,下笔如有神”,特级教师于永正倡导“读中有写,写中有读,读写结合,互相促进”,教会学生读写结合,从无话可写到有话想写,甚至将写作当成爱好兴趣,寻“趣”之路漫长悠远。

《论语》有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所以,独辟蹊径才让学生真正体会“我手写我心”,自然就会“兴趣盎然”。

一、观察与写作相结合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描写动物为主,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丰子恺先生的《白鹅》都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名篇。单元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描写自己喜欢的动物。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一书介绍了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杨氏之子》时,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课文内容分饰成孔君平和杨氏子两组来进行二次创作,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内习作任务,又可以转换角色交流,相互启迪。受其教法启示,对学生最熟悉的小动物而言,如何让小动物走进他们的内心,设身处地体验小动物的角色和语言,再栩栩如生地描写出动物特点呢?教师可让学生学习转换角色,让自己化身为猫、母鸡、白鹅等小动物,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生活中的仔细观察,分小组交流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以“________的自述”为题,完成单元习作。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观察对于儿童之重要,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设计学生根据观察完成习作,既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可将课文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将观察过程融入习作训练。采用“自述”的形式写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而且增强了习作训练的趣味性。习作完成后,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朗读自己的习作,学生争取到自我展示的良机,又可相互交流启发,相较于教师单纯批改作文,费时更少,学生受益更大。

二、体验与写作相结合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习作训练是“我学会了……”。教材中提供了六个画面,其中学洗碗、学栽花最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鼓励学生做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技能,这正是家长对学生的期望。

要写事,先做事,教师可将学生体验活动分项布置:一组学做早餐(炒菜),一组学习洗碗,一组学习整理内务,一组学习栽花,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写清楚自己在“学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困难的办法,总结“学会”后的感悟。特别强调在此过程中要邀请家长帮助拍照或摄像,一是防止部分学生偷懒而胡乱编写,二是图文结合直观形象更具有说服力。

班级群中学生“晒”出的“业绩”会让人惊叹:色香味俱全的各色菜品,小吃引人垂涎三尺,洗净的碗碟排列整齐,闪耀光泽让人舒心,整理后的房间井井有条让人心情倍爽,培栽的绿植生机勃勃……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磨炼长才干”,有了“从不会到会”的真实体验,习作内容就再也不是以往那种空洞苍白、千篇一律的类似“学骑自行车”之类的“老三篇”,字里行间的自豪之情真实可感。

三、欣赏与写作相结合

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现代诗单元,教材安排冰心的《繁星》三首诗,艾青的《绿》和戴望舒的《在天晴了时》,单元语文要素要求初步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尝试学写小诗,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习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了解诗歌、体会诗歌需要反复朗诵,朗诵能让人“感受文字之美,尽享读书之乐”,好的朗诵能让学生心中产生一种涌动,深层次感受作品的魅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样化朗诵,集体诵、分角色诵、分小组诵等,在诵中悟,从诵中赏。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诗人写诗,不是凭智慧而是凭灵感;英国作家伊·迪斯累里说:“诗人是描绘心灵的画家。”学生的世界缤纷多彩,教师可和学生在课堂上一起限时写诗,可统一题目,也可自行选题。鲜明的主题、优美的文字、充沛的情感都是学生创作的闪光点。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为自己的小诗配上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画面,捧着自己设计的精美诗集,入情入境,浅吟细诵,将语文课堂变为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会,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

四、活动与写作相结合

统编版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求体会纯朴的乡村风景和生活,如陈醉云的《乡下人家》,第五单元学习游记,如叶圣陶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两个单元的习作都要求从不同角度描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自己的感受。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将阅读课文中蕴蓄的情感在写作中延续与强化,将文中语言迁移内化,教师可拓宽课文情景,引导学生寻找现实写作题材,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寻美景,并用手机照美景,再用妙笔写美景。

语文教学的知情结合要始终围绕兴趣的培养,充满趣味的作业设计会激发学生发现美的热情,挖掘众多生动可感的作文素材,如在乡下房前屋后挖蚯蚓、钓鱼、撬折耳根;在林间找蘑菇、睡吊床、追逐打闹;假期外出旅游让自己流连忘返的各类景点等。照片中、文字里洋溢的快乐自由自然比紧张忙碌的城市生活更让学生记忆犹新,让学生伴着情感的起伏使自己的写作境界不断深化,“趣动而辞发”,思维“活动起来”,写作语言自然也就“灵动”起来。

五、展示与写作相结合

教育部原总督学柳斌先生强调:“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被人关注是一种幸福,为了唤醒、激励每个孩子勇敢进行自我展示,在教学统编教材四下语文第七单元习作训练“我的‘自画像”时,教师应以身示范,可先写一篇介绍自己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的作文,甚至在学生面前来个特长亮相,展示真实的自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中有舞蹈功底好的,有会钢琴古筝的,有会玩篮球足球的……他们都可在三尺讲台闪亮登场。课堂气氛会在师生们的开怀大笑和惊呼鼓掌中瞬间点燃,学生幽默风趣和自我肯定的写作灵感会瞬间迸发,一幅幅迥然不同的“自画像”也就水到渠成。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学会让习作教学走进生活,融入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倾听、去体验、去创造、去成长,将习作教学各种妙趣横生的方式渗入语文课堂,抓紧现实体验与语言描写的衔接点,培养学生学会从会读到会说、会写,学会常见的衔接、过渡、穿插、呼应等写作技巧,培养学生逐渐由仿写到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学生的习作能力定会在语文教学的趣味中高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于永正. 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1:阅读教学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喻选芳. 语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科?[J]. 读写月报,2020(15):4-9+43.

[3]云晓瑜. 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探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08):138-139.

(责任编辑:汪旦旦)

猜你喜欢

习作教学读写结合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分析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提高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研究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学生习作难题之解决策略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