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2023-12-22曾秀萍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2期
关键词:胸腔镜根治术门诊

曾秀萍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肺癌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病率以及病死率均高居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目前认为唯一可治愈肺癌的手段[1]。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升以及胸部影像学检查手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以及可完整手术切除的肺癌被及时诊断和发现,并给予根治性手术治疗[2]。而随着现代微创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肺癌手术已经从传统的开胸手术发展为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3]。术后疼痛是患者术后常见的症状之一,而它又可分为术后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是术后24~72 h内新发的疼痛,而慢性疼痛是继发于急性疼痛且疼痛时间在2个月以上的疼痛[4]。越来越多的学者[5-6]认为,慢性疼痛是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后仍然存在的疼痛,其发生可导致患者术后肺功能锻炼难度增加,甚至引起患者术后胸腔积液、肺部感染以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因此,了解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相关因素,对于慢性疼痛的预防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其预测模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48 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证实为NSCLC;均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年龄≥18 岁;认知功能正常,有一定的沟通和理解能力;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既往有胸外科手术史患者;术前存在慢性疼痛患者;术后疾病复发、合并慢性感染或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病情危重或无法进行疼痛评估患者;合并精神疾病、心理疾病、酗酒以及药物成瘾史患者;合并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

1.3 手术方法

148 例患者采取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均采用三孔法,术中未使用肋骨撑开器,所有患者根据术中病理检查结果进行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1.4 研究方法

1.4.1 术后慢性疼痛定义及测定

术后慢性疼痛的定义为手术超过3个月,患者仍感觉手术切口处的数字分级评分(NRS)超过3分。术后进行门诊随访,要求患者沿手术瘢痕位置进行NRS疼痛程度评估,评分0~10分,其中0分表示无任何疼痛感,10分表示患者存在剧痛。

1.4.2 临床资料收集

术后3个月,对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疼痛进行评估,并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

148 例患者中,56 例患者术后3个月仍存在手术切口处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84%。

2.2 单因素分析

56 例术后慢性疼痛患者为疼痛组,其余92 例患者为无痛组,对两组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COPD史、肿瘤病理类型、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回归分析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术后放疗、术后化疗、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作为自变量,其中对术后放疗进行赋值(否=0,是=1),组别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放疗进入回归模型(P<0.05)(见表2)。

表2 多因素回归分析

2.4 预测模型构建

经统计学软件模型自动识别,术后放疗、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进入回归模型,且R2=0.783,表明上述4项影响因素可解释患者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78.3%变化原因。并获得其预测模型公式:Logit(P)=-0.913+0.140×术后放疗+0.006×手术时间+0.054×术后2 d最高NRS评分+0.267×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随着Logit(P)值的升高,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148 例患者中,56 例患者术后3个月仍存在手术切口处疼痛,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为37.84%,与相关报道一致[7]。肺癌根治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多数慢性疼痛均是胸外科手术术后急性疼痛的延续,并且慢性疼痛的发生率随时间的进展可逐渐降低。宋洋等[8]研究显示,术后随访36个月,遗留慢性疼痛发生率为17.9%,较本研究有所降低。慢性疼痛的恢复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一般认为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一系列生理学、解剖学以及生化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但是目前对于其确切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9]。结果显示,术后14 d首次门诊随访NR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2 d最高NRS评分以及术后放疗进入回归模型,是影响患者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发现,术后出现的急性期疼痛是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的影响因素,与学者报道结果相似[10-11]。在持续的急性疼痛之后,由于神经可塑性,可能引起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的转化[12]。在手术时间方面,考虑手术时间长的患者疾病复杂程度高、手术创伤更大、患者术后短期内急性疼痛程度更高。在术后放疗方面,考虑与术后辅助放疗导致的治疗相关神经传导生理反馈机制有关[13]。

目前,尚无精确的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术后慢性疼痛预测模型投入临床工作中。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构建了相关的预测模型,发现随着Logit(P)值的升高,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风险增加。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应用此预测模型。对于高风险的患者,可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工作,从而为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由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有限,还需要大样本数据研究以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为临床护理工作服务。

猜你喜欢

胸腔镜根治术门诊
门诊支付之变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胸腔镜下T4交感神经干切断术治疗手汗症80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