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康复训练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2023-12-22陈思诗
陈思诗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通常由创伤、骨质疏松症和其他病理因素引起[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交通工具的普及,胸腰椎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新兴的微创治疗方法(如椎体成形术、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等)也在逐渐普及。胸腰椎骨折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以恢复肌肉力量和脊柱功能[3]。胸腰椎骨折治疗和康复的关键不仅在于骨折本身,更重要的是在于脊髓损伤的防范和恰当的处理[4]。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重视四肢的主动活动(包括四肢的主动活动、腰背肌及腹肌的等长收缩训练)。这些训练有助于缓解局部疼痛,防止腰背肌萎缩,促进骨折修复,并增强韧带弹性,改善姿势,增强肌肉力量和身体柔韧性[5]。渐进式康复训练是一种系统化的康复计划,通过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复杂性来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探讨了渐进式康复训练对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0月—2023年2月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20 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 例。观察组男35 例,女25 例;年龄(53.68±5.19)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6 例,高处坠落21 例,跌倒13 例。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52.91±5.05)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5 例,高处坠落22 例,跌倒13 例。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胸腰椎骨折相关诊断标准[6];均经X线、CT及MRI检查确诊;均行手术治疗,且手术成功;患者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交流;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陈旧性骨折或其他部位病理性骨折;存在胸腰椎骨折手术禁忌证;合并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患者依从性差或精神原因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健康教育、嘱咐患者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渐进式康复训练干预。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双下肢的直腿抬高,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卧床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患者早期进行功能性锻炼,在支具保护下下地活动。患者俯卧位,以腹部着地,上半身和下半身均逐渐抬离地面至最高点,保持3~5 s,逐渐放松,反复进行该动作12~16 次,每日完成6~8 组。腰椎骨折基本愈合后,使用固定器将髋关节以下完全固定,仅依靠上半身进行屈伸活动,训练全程始终由腰背肌发力,能够更好地训练腰背肌力量,增强腰椎稳定性,每组完成10~12 次,每日完成4~6 组。患者保持俯卧位,双上肢伸直放于头部两侧,模拟游泳动作将对侧上下肢同时抬起,并且交替完成,反复进行该动作,每组完成10~12 次,每日完成4~6组。饮食上要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鱼、虾、骨头汤等。
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1 个月,并随访3 个月。
1.4 观察指标
术后康复指标,包括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使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评估患者自护能力,包括饮食管理、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评分。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和UBA疼痛行为量表(UBA-PB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和关节功能。
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胸腰椎评分(JOA)评估两组患者胸腰椎功能,包括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评分。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腹胀、便秘、压疮、尿路感染。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护能力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UBA-P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和UBA-PB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功能和疼痛评分比较 单位:分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胸椎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腰胸椎功能评分比较 单位:分
2.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单位:例(%)
3 讨 论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通常由于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在青壮年患者中,高能量损伤是其主要致伤因素,如车祸、高处坠落伤等[7]。而在老年患者中,由于本身存在骨质疏松,致伤因素多为低暴力损伤,如滑倒、跌倒等[8]。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具有止痛快、住院时间短、矫正后凸畸形、增强椎体的稳定性等优点[9]。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疼痛,但是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同样重要。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0]。
渐进式康复训练是一种分阶段的康复训练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逐步增加康复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使患者能够逐渐适应康复训练过程,并最终达到预期训练效果[11]。渐进式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患者能力为基础,逐步增加锻炼强度,从而逐渐恢复身体功能,减少并发症并缩短康复期[12]。渐进式康复训练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中,具有诸多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骨折愈合,防止神经根粘连。第二,如果骨折稳定性良好,在支具保护下早期下地活动,可以避免卧床时间过长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3]。第三,早期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可以增强腰背肌力量,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第四,早期进行双下肢的直腿抬高,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第五,渐进式康复训练可以根据患者的锻炼程度慢慢坐起来,到双腿可以着地,再到可以行走,避免了一次性进行大量运动导致的身体不适和伤害[14]。第六,渐进式康复训练可以逐步增加运动量和难度,提高患者的耐力和灵活性,使患者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第七,渐进式康复训练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5]。第七,渐进性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心理素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沮丧、焦虑,不利于康复,而渐进性训练可以重建患者健康信心,增加康复的动力和积极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提示渐进式康复训练可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管理、依从性管理、症状管理和日常生活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提高胸腰椎骨折患者自护能力;干预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和UBA-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渐进式康复训练可减轻关节疼痛,提高关节功能;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日常活动受限、膀胱功能、主观症状和临床体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渐进式康复训练可改善胸腰椎骨折患者胸腰椎功能;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通过渐进式康复训练方式,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与任娜等[16]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渐进式康复训练方式可促进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胸腰椎功能,减少并发症。但本研究选取样本较少,且全为我院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加之患者自身病情差异等因素,可能产生一定偏倚,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实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