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潜能 寓教于乐
——游戏化教学融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与措施

2023-12-21姜梓文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小学生游戏

☉姜梓文

一、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一)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小学生容易对一些趣味性的事物兴趣浓厚,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利用体育游戏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属性,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水平,还能让学生收获快乐。体育游戏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游戏模式[1]。教师可以把优美动听的音乐融入到体育游戏当中,这样能够舒缓学生的情绪与学习压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全神贯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掷沙包、打龙尾;锻炼学生上肢力量的推人出圈、平衡角力;锻炼学生腿部力量的双人蹲跳、蛙跳接力、立定跳远。教师在选用游戏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类训练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单一、枯燥的体育训练,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能够带来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例如,萝卜蹲游戏,虽然比较简单,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全程紧绷神经,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需要紧跟游戏活动的节奏,将自身的代号记清楚,探索下一个对象。这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旁边进行有效引导。

(三)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育课堂是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时间,能够放松学生的身心,缓解学习文化课的疲劳,舒缓紧张的学习情绪,能够为学生的精神与感官带来好的体验。例如,在开展“二人三足走”游戏活动时,想要圆满完成游戏任务,参与游戏的小组成员需要掌握行走的节奏,要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喊口号,要全神贯注地注意自己的动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项感官。此类活动对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游戏化教学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改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游戏的开展需要依托于相应的器材与场地,需要搭配相应的道具才能有序开展游戏项目,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课前及时做好准备,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趣味游戏,有效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所以,课前准备工作当中的场地设计与道具安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跑、跳、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确保体育场地的平整、干净以及开阔,能使学生自由地在其中参与活动,降低场地的安全隐患,提高体育课堂的安全性。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危险感知能力较差,所以教师提前的准备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开展团队游戏或者竞赛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相应设施与场地的良好设置,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游戏环节中,体育知识技能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在开展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时,一般情况下都是多个班级同时开展,所以教师应当注重体育场地的划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应当远离教学区,防止噪音过大干扰到其他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教师不仅需要注重场地的设置与安排,还需要对各种游戏道具的选择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教学时,教师需要应用排球、跳绳、篮球、毽子、沙包等体育器材。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样能够节省学生的课堂时间,有效提升游戏化教学的效果,这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有着极为关键的促进作用。教师在选用道具与设置场地的过程中,应当基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应当对学校目前所拥有的器材进行有序安排、有效组织游戏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其合理性,需要科学设置游戏时长,并且将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当中,以知识技能为核心、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为指导,使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体育技巧与知识。

(二)明确师生定位

小学体育教师应当明确自身与学生的角色定位,这是开展游戏化教学的基础,对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小学体育教师要扭转以往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应当扮演引导者与保护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完成游戏化教学的体育训练任务,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师良好的引导不仅能够维护课堂纪律,而且能消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畏难情绪,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展体育活动,这提高了体育游戏项目的秩序性,把体育知识教学融入到游戏娱乐项目中,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参与体育游戏,提高体育课堂学习效果。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当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自主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创新、创造,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应用自己所掌握的体育技巧。此外,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性的体育游戏项目,能够培养自身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的互动与交流,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游戏情境

情境类游戏指的是教师将训练环境模拟创设为特定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游戏[2]。游戏情境的创设能够使小学生迅速融入到小学体育课堂氛围当中,让学生快速了解游戏项目的任务以及规则,并且能加强体育课堂的氛围感,使学生体会到游戏的乐趣。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一个自己编创的童话故事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同学们,动物园里现在要举行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大熊猫、狮子与小白兔可以组成为一组,一共有很多个小组,在每一组当中都有大熊猫、狮子和小白兔。它们需要根据自己擅长的能力来完成任务,达成运动会的目标。那么让我们来看一下哪一个小组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的任务目标,获得最终的胜利。让我们看一看哪一位小白兔、狮子还有大熊猫最出色。”利用上述具有儿童特色的课堂情境创设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参与体育课堂游戏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探究欲望,在潜移默化的游戏环节中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协调体育项目

小学生性格活泼、贪玩,会对游戏产生强烈的兴趣,所以游戏化教学是能够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应用游戏化教学,就能充分提升小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感。但是,小学生有着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在课堂游戏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所以,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项目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学生对游戏产生厌倦的情绪。教学内容的不同对于学生身体方面的锻炼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教学时,主要锻炼学生腿部的肌肉。但是这三方面的教学仍然有其侧重点,跳跃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弹跳力;跑步锻炼能够提升学生的肌肉爆发力与耐力;学生在投射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弹跳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力量与平衡力量,对于学生的臂力也能实现良好的锻炼。因此,每种运动项目在学生实际锻炼的过程中都能够收获不同的效果。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游戏形式的丰富性,应当将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充分的融合,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游戏项目的趣味性,也能使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从而完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目标,降低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安排游戏活动任务,并且在每组成员之中也可以设置小队,每一个小队有2 ~3 名同学共同参与。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开展三轮任务:在第一轮当中,第一小队的成员需要围绕指定区域跑步一圈,然后将手中的沙包递交给第二队的学生;而第二小队学生则需要沿着指定的路线进行蛙跳,并且将手中的沙包递交给第三队学生;在第三轮任务中,教师需要对小队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使之前进行蛙跳的学生改为投射,之前进行投射的学生改为跑步,以此类推,使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体育游戏项目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将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体育课堂游戏当中,不仅能够增加游戏的灵活性,为游戏增加多元化的要素,而且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的身体素质得到共同的提升。

(五)落实专业化训练

在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体育技巧与知识点,包括篮球、投掷、跳跃、体操等活动的知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多项体育运动能力,在开展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元化的游戏方案,有效改善小学体育课堂的多样化与趣味性,提升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效果。例如,在开展篮球训练的过程中,由于男、女同学肢体协调能力的不同,而且相较于男生,女生对于篮球训练的规则也不够熟悉。所以,教师应当避免枯燥单一的重复性训练,应当利用小组的形式将男同学和女同学划分为一组,进行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开展双人斗牛、S型运球、夺宝竞赛等趣味性的篮球游戏,促进男、女生的互动,这样不仅能有效改善女生对于球类运动的学习热情,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团队协作能力,这对于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专业化的体育训练游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综合学习水平,让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得到充分的提升。

(六)注重讲解示范

小学体育教师在学生参与锻炼之前,首先,应当对具体的动作与技巧进行示范讲解,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因为发力不当导致的身体损伤,并且能让学生提前了解游戏活动的内容。一旦启动了游戏项目活动,教师就很难有时间对学生进行讲解,所以在游戏开始之前,教师就需要划分相应的时间开展讲解工作,使学生了解清楚游戏内容与需要注意的关键点。教师在进行讲解示范的过程中,应当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听清楚教师所讲的内容。教师需要保证语序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需掌握的锻炼技巧、知识内容,还需要讲解游戏环节当中所注意的要素,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游戏化活动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跑、跳、投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够获取最终的胜利?”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

(七)设置奖惩机制

教师要注重游戏项目活动的趣味性,利用游戏来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情绪,使小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热情得到大幅提升。体育游戏需要一个明确的完成目标,可以设置积分制,保证学生完成目标的成就感[3]。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设置合理的奖惩机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维护课堂秩序,提升学生参与游戏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在积极探索、创新、创造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良性竞争意识,这对于学生之后的体育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赏罚机制的融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例如,在开展跑、跳、投教学时,对于落后的小组,教师可以适当惩罚他们在规定的区域内沿固定路线进行蛙跳。通过趣味性的奖惩机制,能够使每一名同学都积极投入到游戏项目中,有效提升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的成效。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小学生游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