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研究

2023-12-21潘永峰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珍珠鸟学情双减

☉潘永峰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读与写是最重要的两个教学板块。“读”指的是阅读,阅读可提高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而“写”指的是写作,写作是一种实践能力,可将学生的思想以文字的方式呈现出来;读写相结合可极大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1]。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减负工作也随之而来,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读写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时期,其思维具有跳跃性,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逐步去引导学生,正确高效地学习。

一、“双减”政策解读

“双减”政策是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的简称,其主要目的是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者提供新的教育思路,为学生学习提供新的教育方案。解读这一重要政策可以总结为两点:一是学生减负。在总教学任务和总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二是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明确表示,教育工作者要凝练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保证学生在正常的教学课程中受益[2]。

二、新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和习作的关系

阅读是通过语言获取外界信息的一种活动,通过阅读可了解外界事物,丰富自我思维。在2022 年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语文课本中语句的意思,通过阅读适合书本,向往美好的情景,乐于与人分享和交流。由此可见,阅读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3]。而对于写作是指以记述的方式,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对信息知识、思想情况进行表达的一个活动[4]。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同样也对其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以自己的方式书写出来,可不拘泥于形式。由此可见,写作可提高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客观的角度去描述所见所闻。综上所述,对于读写概念的研究发现: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共生关系。因此,读写是一体化的,密不可分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读写定义为“信息搜集,再加工表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对外界事物,以语言或者其他方式对其内容进行拆分,帮助学生理解,然后由学生通过现有的知识进行加工和整合,阐述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想。

三、常见的教学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读写的教学形式通常分为两个方法:一个是以读促写,一个是以写促读,这两种方法均以不同点出发,最后达到相同的效果。其中以读促写:在阅读课文前,先由教师对教学作品进行全面讲解,讲解的重点包括作品中作者所表达的想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等等,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培养其写作素养。然后,通过长时间的阅读,让学生去熟记其中的知识点,积累写作素材,夯实写作基本功[5]。而以写促读则是通过写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两种教学方式各有千秋,其中对于以读促写的应用更为广泛,且更受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双减”背景下,更需要运用好两种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四、新背景下的教学方针

(一)了解学生学情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其中包括学生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等,以便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对学生学情进行了解时,应该从两个角度进行了解:一个是个体角度,一个是整体角度。由于整个班级的学生的年龄都是相近的,所以从整体角度摸排学生学情时,更加侧重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积极性等,而从个体角度出发时,应通过观察、谈话及测试等手段对学生个体学情进行分析[6]。

(二)教材内容分析

按照“双减”政策的思想方针,教育工作者在读写教学时,应以教材为突破口进行着重分析。首先以单独课文为突破点,教师应细化、拆分知识点,其中包括: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内容大意、作者行文思路、作者表达内容等,其次根据课文的写作目的、写作技巧确定教学主题。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珍珠鸟》这课时,教师应对文中知识点进行拆分。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歌颂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融、相互信任的场景,主要是表达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美好境界的追求[7]。在课文的开头便写到“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既表达作者对于珍珠鸟的喜爱,又为全文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在作品第二句“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便突出了珍珠鸟的性格,这也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然后讲述“我”为珍珠鸟做的两件事:第一件就是为珍珠鸟添食喂水,布置新的巢穴;第二件事是“我”虽然喜爱珍珠鸟,却不因为自己的喜爱和好奇而打扰珍珠鸟的生活。交代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任”的转变,并在作品的最后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为文章的结尾,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这样分段去向学生阐述每个段落,每句话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写作技巧等,可使学生能更加容易理解全文[8]。

教师在教学时,不仅需要对单篇文章进行分析,还应串联整体单元进行分析,分析本单元中课文与课文的关系,分析编写者在本单元的用意,明确整个单元所要向学生传达的思想意图。例如,《珍珠鸟》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中,还有《落花生》和《白鹭》这两篇课文。这三篇课文均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从而引发作者的思考和共鸣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讲解此单元时,可通过对比三篇课文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方式,并确定以“我的朋友”为题目进行写作实践,这与单元中的习作部分同样也相互呼应,其习作内容便是围绕着心爱之物,进行习作的课题。

(三)结合课文制定读写教学方案

教师在分析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后,应结合阅读重点和写作专题为学生制定相应教学方案。教学方案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评价等。其中教学的目标和教学的内容在分析教材内容时可以制定出来。然后便是教学活动的制定,可设置课堂训练场[9]。课堂训练场可分为三个方向:读而后感、语句模仿,想象力发挥。

读而后感便是通过阅读、默读、诵读、齐声朗读等形式,去理解教师已拆分的教材文章,直到悟透其中的内容,然后将自己读后的感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汇聚成读后感。这样既满足阅读板块的积累,又融合写作板块的积累。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教师首先分析课文中的各个段落语句的含义和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齐声朗读整篇课文,并且在朗诵时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在朗诵完成后,依次让学生到台上来讲述自己在齐声朗诵过程中,自己所想象的场景[10]。在讲述完毕后,让学生将画面代入到自己的写作中,最后用文字的方式将其写出来,不限字数,自由发挥。通过这种读而后感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作品中场景,代入现实生活中,既给了学生基本框架,又可让学生在框架内自由发挥,促进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发展。

语句模仿则是教师在课堂训练场进行的重点内容之一,这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处于萌芽期,知识储备还不高,以模仿为主。在模仿时,应由教师举出相应语句或例子,再由学生进行模仿。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时,其中有一段对人物神态的描写:“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这一短句对于人物神态的描写惟妙惟肖,尤其是伸长脖子这句话,是对人物当时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体现出作品中后面同学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学生在模仿这句话时,教师可先举例让学生去联想。如:“娟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声音脆生生,很是好听,连阳光也听得入了迷,偷偷从窗口钻进了教室,落在她的书上,久久不愿离开”等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模仿相应的语句。

对于写作而言,想象力往往是不可或缺的,而想象力不是凭空而来的,应是根据生活实际演化而来的。在教学诗词时,学生可通过古诗词中描述的画面进行发散性联想。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诗歌《秋晚的江上》,这是一篇现代诗,诗歌中主要描写了江边秋天黄昏的景色,其中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描述了疲倦的鸟儿归巢而去,天色逐渐黯淡的场景,诗人通过“倦”“驮”二字,寄托了一种悲哀的美,又通过“倦”字表明鸟儿的倦游,同时也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表达,而“驮”既是对于景致的渲染,又同时突出了鸟儿的疲倦程度。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写作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诗词时需要对诗词中的场景进行联想,通过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将所联想的画面重新组合成自己的随堂笔记,以便于写作素材的积累。

当然读写教学活动的方案不应仅仅局限于以上三种,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的方式,去培养学生对写作素材的积累。例如在教授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这两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创设情景,筛选相关的诗词、音乐、图片及视频等,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将学生引入这样的主题中来,便于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通过播放视频、音乐等,可引起学生对于父母感情的共鸣,积累写作素材。以上仅仅是举例,以帮助诸位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有更多启发。

五、读写教学原则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学生学习负担也逐步减轻。但是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负担减轻不等于学习积累松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读写教学中,阅读的积累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仍是学习的重点,坚持积累的基本原则不可改变。学习本是一个对知识不断积累、不断理解的过程,通过反复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思维逻辑能力,通过反复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然后经过不断的积累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总结

随着“双减”政策的逐步落实,教育工作者也需要更新教学方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要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思维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摸排清楚整个班级以及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学情。其次,细化所教授的课程,对每篇课文进行详细讲解,针对每个段落、每句话进行分析,以保证学生能充分了解。如作品的主题思想、作品的内容大意、作者行文思路以及行文技巧等。最后设立专项训练,以保证学生厚积而薄发。总之,减负不等于放松教学,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创新性教学来达到“减负增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珍珠鸟学情双减
可爱的珍珠鸟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作业批改中如何了解学情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