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问题教学法 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2023-12-21陈宏杰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课本教学法评价

☉陈宏杰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问题教学法适用于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通过将问题代入课堂,在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中思考,深入挖掘课本内容的潜在含义,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锻炼自主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一、以问题为启发,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一)以问题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教师应善用这一特点进行课堂导入,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以此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便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性学习的意识。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提问环节,建立起问题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联,从而在课堂一开始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堂教学。此时教师可以问题为导入,设置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进入教师预设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融入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便于学生产生自主性的学习意识与探究意识[1]。

例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的过程中,由于地域差异与家庭教育的不同,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海洋有基础认知,此时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到班级学生不同的生活经历,应设置合理的问题作为课堂导入。课文中有对海底环境、声音的描述,也有大量的海洋动物,针对本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从海洋入手。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那你们知道海底的世界中有什么吗?有没有同学能够告诉老师,海洋里都有哪些动植物呢?”教师对问题的设计需要与课本内容相关,同时找到同学们的兴趣点,以吸引他们的兴趣作为主要目的,完成问题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

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一定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问题导入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以问题引发思考,创建高效课堂

在问题教学法中,需要教师以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学教材中涉及的课本内容除了重要知识点以外,还涉及许多精神层面的内容,便于丰富学生的世界观,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需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课本为主要内容,围绕着本课的教学目标,注意各个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层次性,让学生一步一步跟随着教师的引导进行课堂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得到启发。同时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也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延伸性,锻炼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让语文课堂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创建更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2]。

例如,《守株待兔》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更多、更深的思考。在朗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向同学们提问:“有没有同学抓过小兔子呢?如果让同学们去抓兔子,你们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并在课本中寻找到问题的答案。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因此,当完成对课本内容的初步认知以后,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详细了解文中的意思,完成第一阶段的教学内容。随后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关联性的问题链,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例如:“他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式去等待兔子呢?”“他的失败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他的行为引发了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呢?”在课堂提问中,让学生充分思考寓言故事背后的含义,也让学生明白“懒惰”所带来的后果。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快速感受课本中所蕴藏着的丰富情感,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创建更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三)以问题营造氛围,引导自主探究

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通过新奇有趣的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环节,能够有效引领课堂学习,让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沉浸于课堂氛围中,从而全面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会出现课堂气氛较为严肃、学生不敢提出问题等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问题,在师生间的提问、交流中,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带领学生进行课堂中的思考,随后让学生畅所欲言。小学生的思绪较为天马行空,不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并从学生的答案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再考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与核心价值观[3]。

例如,在《纸的发明》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呢?”在学生做出回答后,正式引入课堂教学向学生讲述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此时教师可以设计更为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纸张的制作原料会是什么呢?”以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同学们自由想象。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正确答案,告诉学生最早的造纸原料是麻,而后通过蔡伦的改进,原材料也由麻变成了树皮、麻头、稻草等。这时,教师可以进行下一环节的提问,让学生思考:“蔡伦是如何通过这些材料制作出轻薄的纸张呢?”在这些问题的提问之下,让学生思考纸张的制造过程,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进行课本内容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发学生对造纸术的思考,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对于本次课堂的印象,并充分带动起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氛围。

适当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积极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消除对于课堂发言的恐惧,并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以问题为话题,强化课堂交流

(一)以问题教学法开展师生互动

问题教学法,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教师作为课堂中的引导者,在课堂上通过问题提问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教学法规避了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情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学生在主动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思考习惯。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环节,学生感受到更有乐趣的课堂;通过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学生提升了在课堂中的积极性,能够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吸取知识。此时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多元化且具有层次性,作为学生的思维引导者,要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4]。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我国的大好河山与知名景点为主,并搭配以“出游”为主题的习作练习。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针对每一课时的独特问题链,围绕着游玩、景色等,运用问题教学法搭建更好的师生互动平台。本单元的习作内容为《游____》,在进行课堂习作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还记得上一次出游的情景吗?大家都去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景色呢?”让学生回忆起之前的游玩环节,并在课堂中向大家讲述自己之前的游玩经历,以此创建更加活跃的语文教学课堂。教师通过问题导入,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带领学生顺利开展主题习作,从而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通过问题教学法进行的师生互动,需要建立在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以此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索欲望,并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关系,提升教学质量。

(二)以问题教学法开展学生互动

在问题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相关的问题,将问题与课本内容、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从而完成学生的思维启发,让学生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高效的互动环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一同探讨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多人的互动与交流过程中能够完善自身的思维,也会合理吸收他人的看法,从而推动课堂互动顺利进行。此时教师应明确,问题教学法不仅仅是由教师单方面提出问题,也要让学生提出问题,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在进行《田忌赛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本课内容的重点环节较多,教师可以设立多种问题。为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效果,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分组,以两个不同小组的方式进行一场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找到如何才能获胜的方法,在实践中完成教学任务,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便于学生寻找到更好的解决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归纳与总结,让A 组学生提问,B 组学生回答,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问题教学法构建课堂评价体系

(一)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课堂评价

在运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根据课堂反馈来构建课堂评价体系。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点,以课后作业与习题作为课堂评价的辅助,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并根据课堂评价,优化下一次的问题教学课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了解知识点,但是,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掌握需要通过课后的习题与资源整合来完成。此时教师应注意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充分了解问题教学法在课堂实践中获得的成果,并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化、全方位的课堂评价[5]。

例如,在《金字塔》一课,使用问题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记录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以问题入手,教师向学生提问:“有没有同学听说过金字塔的故事?最有名的金字塔坐落在哪里?有同学知道吗?”教师应全面分析学生对于该问题的反应,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回答出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通过课堂上的及时反馈,教师能够了解到学生对于金字塔的认知程度,随后在教师设计的问题链中,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进行提问。

在课后总结环节,教师应针对课堂评价做出反思,完善后续课堂中的问题设计,通过课堂评价全面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能力与深入解读课本的能力。

(二)以学生互评为主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的开展可以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此时,评价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师从旁辅导并观摩学生之间的评价,可以让教师更了解学生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也能够对后续的教学方案做出更为合理的优化。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教学中,我们仍以上文提到的《田忌赛马》课堂为例,在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探索如何在赛马中取得胜利的环节过后,教师可以让两组学生分别对对方的战术展开评价,让学生总结对方的战术思想,加深对课本内容的感悟与体会。

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反思意识,通过思维碰撞了解他人的思维模式,补充自身思维中的不足,对他人的思维进行探究与分析,锻炼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思维体系。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步,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也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优化,寻找更加合适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完成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展教学,以问题来带动课堂进程,激发学生课堂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以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课本教学法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