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开放教学研究

2023-12-21宋加辉

小学生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师应新课标数学知识

☉宋加辉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训练,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新课标的不断落实中,小学数学课堂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知识基础等,合理设计开放课堂,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探究知识,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内化,同时达成多种能力的增强。

一、开放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开放教学是将传统课堂教学改变的一种教育形式,能够实现新课标的有效落实。在开放教学中,会构建和谐关系,营造活跃课堂,能够采取科学导学方式,重点实现学生心灵以及教育空间的开放,采取多种载体与媒介达成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

开放教学有以下特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学时空需要发展以及延伸。以多种渠道获得学习材料。在教学中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趣味。原本的课堂纪律发生改变,学生加入到学习规则的制定中。

二、开放教学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教育工作中,若是有效培养主体性,课堂教学应发挥良好成效。在开放教学中,需要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究者,不再像从前一样被动学习知识。

(二)过程性原则

在数学学习中,既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其学习的过程。在开放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操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及时引导与干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切实感知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生活性原则

学生所开展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领学生在真实生活中学习与探究数学知识,并将其在生活中使用。在开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开放活动,不断加深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使学生在有效感知的生活中发现和探究问题,在深入探索中得出结论,渐渐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四)合作性原则

在开放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合作。在当前社会环境中,要想实现问题的解决,仅凭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运用集体的力量。在开放教学中,应有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互动中实现对难点的解决,产生掌握知识的成就感以及分享成功的快乐。在有效合作中,学生会互相理解、学会倾听等,增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开放性原则

采取开放教学是引领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探究并解决问题的有效举措。要想完成新课标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而且,在知识探索中,知识获取的渠道以及方法应具有多样性特点。

三、小学数学新课标下的开放教学策略

(一)构建开放空间

在学生的知识学习中,课堂是主要场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为唯一的场所。如果学生只通过课堂开展知识学习,对于其全面发展具有负面影响。数学与生活间具有密切的关系[1]。所以,在开放教学中,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也要联系所学知识实现对课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课内外综合学习中助力学生发展。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当遇到此情况时,教师应意识到这是对学生教育的契机,不必急于告知学生答案,可引导学生先自己试着解决,尝试通过自己掌握的数学知识处理现实问题。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很近,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其运用。在新课标下,教师不能被局限在现有教材与课堂中,应关注学生的素养发展,对学生实践等能力进行科学训练。

例如,在开展《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内容为学生构建开放空间,适当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跷跷板图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查阅资料。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跷跷板两个角加起来为多少度?为什么这样设计?由于跷跷板是学生喜爱的玩具,其具有良好的探究动力,主动以不同形式查找资料进行分析与思考。在本课教学中,也可以布置课后任务,联系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研究不同度数对于物体下滑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此活动中,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课后时间开展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际体验深入理解知识。在新课标下,为学生创建开放空间,以学生感兴趣的任务组织学生探索,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实验、探究。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会加强,也能够得到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营造开放环境

在从前的教育工作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进行知识的单方面讲解,学生的参与并未受到重视,实际教学质量与预期目标不符。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动机具有重要作用[2]。只有以科学方法实现对学生学习动机的调动,才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加入对知识的探索中。想要达成此目标,需要为学生营造开放环境,与学生形成平等和谐关系,也将讲解、探究等活动都交由学生完成。在此过程中,教师重点进行引导,以适合问题、任务等引领学生分析与操作,使学生在活跃环境中有效掌握知识。

例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创设开放环境,教会学生正确应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呈现文具店场景,并提供具体的文具以及价格。如,铅笔一元1 根。教师将学生划分不同小组,其中一名学生扮演收银员,小组中的其他学生扮演顾客,自由地在商店中购买自己想要的文具,并前往收银员处结算,通过提供的道具进行交易。这一情境的构建与学生的生活较为贴近,学生能够在开放环境中交易,认识并使用人民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了有效落实开放教学,教师还可以结合本课内容延伸,安排学生和家长共同前往超市、商店等地点,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自己进行对商品的结算,在真实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使用,以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在开放教学中,不能将教育工作局限在课堂中,需要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安排更富有趣味的学习活动,也要适当结合生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

(三)设计开放内容

新课标强调学习内容应为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在开放教学的实施中,教师不能仅通过教材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还需要结合实际对教学内容适当调整,使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便将教材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的距离拉近。同时,主动开展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挖掘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问题[3]。教师应结合新课标与教材内容合理设计,灵活实现对教材的使用,适当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教材不再是学习探究数学知识的唯一资料,要利用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丰富学习资料中深入思考、大胆创新。

例如,在进行《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开放内容,拉近数学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将新课标教学要求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基于数学知识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调查自己家一周的生活支出情况,并进行扇形统计图的绘制。为学生布置生活学习任务,可以降低学生的抵触感,主动记录自己家一周的实际支出,并按照不同类型的支出进行统计图的绘制。在此开放内容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扇形统计图的应用方法,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统计图了解到家长的辛苦,体会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使学生在此有意义的活动中得到成长。

(四)落实开放探索

在教育工作中,不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计算、解答问题,是要让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主动探究新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开放教学中,不能再将重点放在学习结果上,更要注重学习过程,引领学生开展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感知,有效领悟知识,获得多种能力的锻炼。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任务、问题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探索机会,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在疑难处适当干预,让学生充分感知到探究知识的乐趣。

例如,在《圆的面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习任务组织学生探索,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学习质量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在三角形等图形面积的学习中,可采取转化的形式,那么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能否采取此种方法?通过该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为学生提供圆、剪刀等,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试着将圆转化为其他图形推导面积。在此过程中,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开放探索的平台,引导学生与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交流,尝试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剪拼,将圆剪拼成梯形、长方形等。给予学生探索平台,能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索中,在小组中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产生与同伴的思维碰撞,拓展个人思维,合作能力也能够获得提高。

(五)布置开放习题

在数学学习中,习题练习能够使学生达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能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开放教学中,习题设计应该更加灵活,应有助于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实现学生潜在能力的激发。同时,也能产生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教学内容为学生进行开放习题的设计,使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也锻炼思维。同时,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到,问题答案有时并不是唯一的,需要从多角度思考。在练习设计中,为学生提供每方格边长为1 厘米的方格纸,让学生自由地在纸上画出周长为24 厘米的长方形。并且,也鼓励学生尝试更多的画法,谁的画法最多,就能够获得一份小礼物。在解答该问题中,学生能够有效运用方格纸,也会通过刚刚学习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明确长方形的长、宽。在进行画图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尝试更多的可能,在积极探索中解答问题。通过开放习题的设计,能够改变固定答案的制约,使学生主动尝试更多的解题方式,乐于开展知识探究。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解题能力会获得增长,发散性思维也能得到锻炼,对于小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有利。

(六)注重开放评价

在开放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以前的评价中,主要是由教师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的情况[4]。在开放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学生间进行彼此评价,也对自己进行自评,还有家长评价等。就评价内容方面分析,从前只能以试卷作为依据评价,但是,却忽视对能力的评价。在开放教学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表现、成效等进行评价,可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全方位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受到关注,从而更积极地学习。另外,在开展对学生的评价中,主要采取激励性评价,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自信,避免学生因为批评产生退缩,放弃学习,以免对学生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在《分数乘整数》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需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锻炼。但是,开展一遍遍枯燥的练习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将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几大组,通过多媒体呈现练习题,让全班学生抢答,回答正确为小组积一分,错误不加分。在学生抢答过程中,对于平时性格腼腆却敢于举手抢答的学生,需要进行鼓励,通过“你真勇敢、你的反应速度太快了”等语言进行激励。在竞赛中,不仅要对个人评价,也要开展对整个团队评价,将存在的问题直接指出,并对优点进行表扬,在不打击学生学习自信的基础上督促其积极改正不足,同时,还能形成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改变,教育也要结合现实需要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结合新课标要求深入分析,也要联系学生的喜好、学习能力等深入思考,科学设计数学开放课堂,促使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探索,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获得思维、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的提高,达成当前新课标所要求的综合素养人才目标。

猜你喜欢

教师应新课标数学知识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