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贵州红色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2023-12-20张武桥唐丽君杜秋香
张武桥 唐丽君 杜秋香
摘要:全媒体智能传播不仅带来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丰富的传播内容,而且打破了时空界限,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本文以贵州省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为中心,分别从智能媒介的传播环境、贵州红色文化资源、贵州红色文化传播困境、突破困境的新路径四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促进贵州省红色文化传播提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技术 贵州红色文化 传播路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贵州作为红色文化大省,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份。红色文化在贵州的覆盖面极其广泛,北到赤水,南到荔波,东到玉屏,西到盘县,贵州大地无处不有红色文化。全媒体形成了红色文化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丰富的传播内容、双向的传播形式。红色文化传播需把握时代脉搏,巧用全媒体技术,打造智能传播路径。
一、当前的全媒体传播环境
全媒体的不断发展不仅带来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丰富的传播内容,而且打破了时空界限,加快了传播速度,扩大了传播范围,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双向互动,为信息的高效传播提供了保障。
1.传播渠道多元化。传统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渠道太过单一,信息传播速度不够及时,这达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随着全媒体的发展,传播渠道由单一逐渐趋向多元。多元化传播渠道主要包括网络类、数字广播电视类和移动类。其中,网络传播平台的涌现极大地丰富了传播渠道,有力促进信息的高效传播,包括微信、微博、博客、网站、论坛和移动客户端等网络传播平台;数字广播电视类主要包括图文电视、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高清晰度电视、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等;移动类主要包括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等。
2.传播速度快、范围广、跨越时空局限性。基于全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更能凸显其即时性、便捷性的特点,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以前的纸媒传播时代,信息传播需要间隔时间,如前一天发生的事件第二天早上才能在报纸上看见。但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即时性特点显著。如2021年5月5日9时51分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附近发生了3.6级左右的地震,该事件于当日9时53分就被百度、微博等网络平台报道了出来,可见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之迅速。全媒体的发展也使信息传播实现了由线性传播向网状传播的突破,传统传播方式由于受到时空的限制,传播范围存在局限性,不能实现同一信息、同一时间的全面传播。但全媒体就使信息传播超越了时空局限性,使传播范围实现全覆盖。
3.传播内容丰富性。全媒体的发展使信息传播内容由单一趋向多元。在传统纸媒传播中,传播内容仅限文字和图片,广播也只能通过声音进行传播,电视传播虽然相比前两者内容有所丰富,并且做到了文字、声音与画面的紧密结合,但由于电视的线性传播方式,使传播受到时间的限制,信息的可存储性较差。全媒体平台以其兼容性特点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的组合与应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营造身临其境之感,最大程度呈现信息内容。
4.传播形式双向性。传统媒介的传播形式是单向的,受众一般只能是信息的接收者,反馈渠道有限,效果不佳。全媒体突破了这种单向的传播形式,实现了受众与传者的双向互动。受众既可以对接收的信息进行评论,及时反馈,也可以转发信息,进行二次传播,掌握传播的主导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传播。这使新闻信息有效地实现了其传播价值。
二、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
贵州以红色沃土著称,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省份,红军足迹遍及全省60多个县(市、区),占全省88个县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为贵州留下了丰富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虽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还有待提高与完善,在传播主体的心态、传播方式的运用和传播内容的更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传播主体内在动力缺乏,使传播效率大大降低。红色文化作为主流文化,其传播与发展由国家相关部门单独管理。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红色文化的传播,但这些政策想要真正落实,要靠广大群众。贵州的红色文化虽具有丰富的文化精神价值,但由于新一代年轻人距离革命年代时间较远,他们的红色文化意识较为薄弱,缺乏传播主体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作为传播主体的内在驱动力,这就使红色文化传播达不到期待效果。青少年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力军,应对本地红色文化进行深入、具体的了解,真正认识到红色文化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自觉承担起传播当地红色文化的重任。为此,需要增强对青少年的红色文化熏陶,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真正了解当地红色文化,自觉承担传播重任。
2.灌输式的传播思维,说教色彩浓厚。红色文化因其独有的文化特性,使其传播的内容较宏大,传播手段单一,传播思维往往都是灌输式的,具有浓厚的说教色彩。这不仅达不到增强受众红色文化意识,热爱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反而还可能使他们对红色文化产生一定的认知局限,不愿去学习和了解。灌输式传播不仅带有说教色彩,而且常常出现拔高主题,甚至传播内容脱离实际的状况,或空洞无物,或遥不可及,语言生动化、鲜活化不足,不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不仅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很可能增加受众的抵触和逆反心理,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3.传播渠道单一,传播范围狭窄。贵州红色文化传播主要依托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还未真正做到创新传播手段,将红色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相结合,这导致受众面较窄。同时,传播内容拘泥于传统的红色旅游、红色书籍、红色影视等方面的宣传,报纸、广播内容多是抗战时期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影视传播也仅仅拘泥于播放抗战剧,宣扬抗战精神的阶段,这使传播内容缺乏时代性,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長的红色文化需求。依赖于传统媒介的红色文化传播时效性较弱,受众的反馈较为滞后,无法实现贵州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要想实现红色文化的高效传播,就必须突破传播渠道落后、偏离受众需求等问题,将全媒体有效融入红色文化传播中来。
三、贵州红色文化智能传播新路径
贵州的红色文化传播应紧随时代,抓住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全媒体时代要突破现有传播范式,创新传播路径,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时代价值,使其精神内涵与实际需要相结合,展现应有的价值意蕴。
1.利用“微传播”手段,传播贵州红色文化。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贵州红色文化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致力于贵州红色文化传播的微信公众号还比较缺乏。2020年创建的“贵州红色文化”公众号主要是整合黔东南优质红色文化资源的培训机构。该公众号带有商业性,无法真正做到致力于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工作。因此,应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贵州红色文化,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力量,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微博同样是当前重要的传播媒介,与微信公众平台相比,微博的受众群体更加年轻化,让年轻人了解贵州红色文化,不仅有利于红色文化的传播,而且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让他们对贵州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创建可以为贵州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平台基础。而微视频、微纪录片、微小说的创作要更加注重贵州红色文化传播,在内容上不宜带有假、大、空的说教色彩,不应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制作脱离时代的作品,而要从本土化视角出发,创作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红色作品。
2.借助AI/VR/AR等先进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红色文化氛围。科技的不断发展已将我们带入人工智能时代,红色文化传播也应与人工智能相结合。2021年5月4日,央视新闻在各大平台发布了一条2分15秒的微视频,该视频的内容是用AI修复的“五四运动”现场,以此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该视频是对20世纪初中外新闻纪录影片进行的修复上色。通过AI技术的修复,我们对那个救亡图存的大时代有了真真切切的感受。贵州红色文化传播也可借助AI技术,对遵义会议留下来的重要历史资料进行修复上色,利用AI技术让历史“动起来”,使人们更深切地感受这场伟大的历史转折的重大历史意义。为此,可以利用VR/AR技术营造在场感,打造贵州红色文化网络展馆,这样更方便全国人民了解贵州红色文化。可以根据红色故事设计具体场景,对其红色场景进行三维立体建构,从而呈现出年代感、立体感、现场感,使受众身临其境,深切地体会到贵州红色文化的魅力。
3.创新开展“红色活动”,宣传贵州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的传播需借助各具特色的“红色活动”,如湖南一年一度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就因其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山东临沂举办的全国首届红色运动会,将红色文化与顽强拼搏的运动精神相结合,这一活动以其独特的创意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有力地宣传了山东红色文化。因此,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新“红色活动”的形式,打造贵州专属的红色活动。如“重走长征路”活动,红军长征遍及贵州60多个县(市、区),几乎贵州的每寸土地都遍布红军足迹,地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集体参加“重走长征路”活动,使他们在寻觅红军足迹的同时,更加深切感受长征精神,感受红军战士的顽强毅力。还可以对“重走长征路”活动进行有力宣传,让全国各地人民都参与到此活动中,以此实现红色文化的有效传播。如被称为国酒之都的贵州仁怀,也是红军长征所经地,这里有丰富的红军长征文化,相关政府部门可将酒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結合,开展“红色酒文化展览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帮助传播贵州红色文化;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贵州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如蜡染、苗绣、剪纸、侗族大歌、傩舞等,贵州人民能歌善舞,拥有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节日,因而可以借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节日举办“贵州红色民族文化节”,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提升贵州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四、结语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始终是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红色文化的力量都是经久不衰的,它永远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为贵州的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抓住机遇,借助全媒体打造贵州红色文化智能传播新路径,利用“微传播”手段,借助AI/VR/AR等先进技术以及创新开展“红色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贵州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作者张武桥系贵州财经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副教授
唐丽君系贵州财经大学外语学院教授
杜秋香系贵州财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系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贵州红色记忆的智媒化构建与传播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1GZZD02)、贵州财经大学2020年重点学科、急需学科专项课题“‘贵州故事话语体系构建与传播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0ZJXK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蒋宏,徐剑.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聂素丽.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3]李琳娟.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出版广角,2019(02).
[4]骆郁廷,陈娜.论红色文化的微传播[J].江淮论坛,2017(03).
[5]卢静.新媒体环境下山西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20(24).
[6]唐碧君.构建贵州红色文化传播新机制[J].理论与当代,2017(02).
【编辑: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