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路径

2017-02-23罗黎明

人民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

罗黎明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优化和调整的过程。新媒体时代下,应共享新媒体资源,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

【关键词】传播路径 新媒体时代 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是基于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开始的。自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和研究越来越多,并且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大的发展,信息量不断增加。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以及创新,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时代化以及中国化的传播及发展。

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遭遇的困境

在全新的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不论是在传播的效果上,还是在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上,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实践,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效果,但是也给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难以掌控的传播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不仅全面而且系统,需要一些综合因素在其中发挥作用,而法律法规、机制以及人才,都是其综合因素所在。然而,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中,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有准确把握,对新媒体特征和现状有充分了解的高素质人才是十分缺乏的。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队伍之中,可以身兼技术与理论知识的人才寥寥无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导致在其传播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仍然是千篇一律的内容和形式。此外,在传播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良的思想倾向,加上不及时的处理,不明显的解决效果,都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入传播,影响着大众对信息的抉择以及筛选。

较为复杂的传播环境。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过程中,对其传播的效果发挥着极大影响作用的,就是传播的环境。良好的传播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也可以营造出积极的理论氛围。然而,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中,仍然存在一些鱼龙混杂的现象,传播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障,尽管传播速度比较快、信息量比较大,但是大众难以鉴别传播的内容、把握理论的本质。此外,网络传播系统所具有的开放性,使得传播的内容不容易把握,影响了大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解和学习,影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教育以及宣传作用,造成大众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迷茫。

接收对象和传播主体的模糊。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过程中,接收对象和传播主体目标定位以及角色定位的模糊,都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效果和进程产生了阻碍作用。为了增强传播效果、提升传播效率、保证传播质量,接收对象和传播主体的共同角色,就是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主体。但是在现实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已经习惯了自身之前所具有的地位,较难以接受和传播对象之间地位平等的关系,实现双方地位平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种情况致使传播者在进行传播的过程中,要改变和影响传播对象,通常情况下都需要自身的倾向性传播内容。而传播的对象也难以从自身的主体定位出发,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对此,应该实现信息传播的反馈和互动。当前,传播对象和传播者角色已经逐渐发生了改变,但根本性变化,应该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全新机会

保证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效果的增强。传播效果的评估,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质量的高低是分不开的,而传播活动的试金石就是传播效果。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可以对全社会或者说传播的对象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能够引起接收对象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行为、心理以及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到来之前,传播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停留在传播的表象上面,较容易形成传播对象的被动式接受,而传播者也比较容易影响到传播对象的心理、行为以及态度。这是由传播方式的单向性所决定的,所以传播的效果不明显,还容易造成人云亦云的后果。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深入性、全面性以及时效性都日益凸显出来。传播对象通过双向互动,并凭借自身的文化底蕴、经历以及心理感受和性格等综合因素,逐渐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认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自发认识,产生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共鸣,并逐渐形成对理论自身的取舍和判断,进而带来内在、深层的行为变化。

充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内容。丰富的传播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关键,并且传播者就是对其内容进行传播的主体。传播者影响着传播的效果,决定着传播内容的流向以及质量、数量,决定着传播活动的进展。在之前的传播中,所采取的传播方式就是课堂讲授、学术会议以及文本解析和报告等形式,传播的内容不是特别丰盛,并且传播的受众面也比较窄,所以传播的内容必须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采用人民群众所通俗易懂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还需注重文本的阐释,深刻把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精髓。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全面的成果以及研究形态的了解,可以通过纪录片或者是影片的方式了解,也可以通過电视、手机等媒介,甚至于通过远程教育以及网络比赛等形式,扩展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性,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促使大众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拥有更加丰富的理论资源,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仰。

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路径

共享新媒体资源,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新媒体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效果,开拓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渠道,以及增加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时代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过程中,应该规范传播语言,尊重群体差异,在包容上形成共识,满足大众的不同需求。引导受众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成为其理论的信仰,调动起他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效传播。还需要在时代的背景之下,对其进行不断传播和发展,赋予其多样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在传播的过程中,传播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传播形式的多样化,都有利于增进受众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接受和认同。为了充分发挥新媒体所具有的优势,可以通过影视、图片、录音、文字识别等新媒体的方式。

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促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在新媒体时代下,传播环境的安全问题凸显了出来,给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带来一定的挑战性和困难性。保障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效果,需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性,优化传播环境,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并消除新媒体给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所带来的不好影响。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不仅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还需要抓住传播的内容,促使理论具体化、通俗化,贴近生活和受众,实现传播对象和传播者的双向互动交流,积极地运用生动活泼的大众语言进行传播,提升传播的效率,保障传播的质量。

(作者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参考文献】

①谭志敏、吴叶林:《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年第13期。

责编/贾娜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