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旅游融合背景下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
——以音乐、舞蹈、曲艺类为中心

2023-12-20

戏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曲艺山西

刘 彦

山西各地蕴藏着丰富的民歌、民舞、说唱等艺术资源,是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山西故事的重要形式和载体,也是支撑山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本文着眼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背景,通过对山西各类民间艺术资源发展传承现状的基本梳理,总结挖掘利用优势民间艺术资源在推动艺术创作生产、文化旅游业态发展等方面的可行性,为推动山西省优势艺术资源向艺术创作生产、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进一步应用转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一、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现状与特征

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一般有民间音乐、民间说唱和民间舞蹈等几种类别。

(一)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现状

1.民间音乐。山西的音乐形式丰富多姿,从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宗教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等。

民间歌曲。山西一百多个县市,几乎每个县都有自己的民歌。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民歌流传达两万余首。《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山西卷》中精选收录有山西各地区多种体裁、题材的民歌达1300 多首,主要包括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秧歌、套曲6 大类。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风俗习惯等来看,各地民歌呈现出不同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晋北四个不同区域。其中晋西北河曲、保德,晋中左权是当今山西民歌的代表性地区。在音乐上特色鲜明,韵味独特。同时,山西民歌题材广泛,记录了人们的生活、感情、追求、审美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生动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劳动情景。

民间器乐。民间器乐主要分鼓吹乐、吹打乐、锣鼓乐和丝竹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山西卷》收录各地区器乐代表性曲目共计354 首,鼓吹乐套曲25 首、吹打乐套曲22 首、其他牌子曲307 首。这些民间器乐曲或被独奏表演、或用于合奏助兴、或伴奏烘托,它们紧密地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不论是婚丧嫁娶、节日庆祝,还是歌舞、说唱、戏曲表演,民间器乐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山西省储存量最大、流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器乐形式是长治的“八音会”和晋北的“八大套”,它们的影响较大。晋南地区的威风锣鼓、文水鈲子、绛州鼓乐等代表性器乐项目,其功能也从过去主要用于祭祀活动而扩展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节庆喜事当中,成为当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宗教音乐。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和道教音乐。其中,五台山是山西佛教音乐的中心,当地流传的佛教音乐分为汉传(青庙)音乐和藏传(黄庙)音乐两大类。至今在繁峙、代县、原平、太原等地,除了文化艺术节目性质的演出外,还都有民间的佛事音乐文化活动。据《山西道教音乐》记载,道教音乐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晋北主要在大同为中心的周边县市,阳高、天镇、应县等地;晋南、晋东南以全真派为主,活动于新绛、襄汾、翼城、长子、泽州等地。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原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刘健昌、屈彦男、孙秀华、韩军等曾对山西的宗教音乐进行过系统调查整理。目前,五台山佛乐、恒山道乐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它们是山西文化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音乐。山西的戏曲艺术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山西戏曲历史悠久,剧种繁多,据2016 年全国戏曲剧种普查数据显示,山西现存戏曲剧种38 个,在全国居首。由原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编纂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收录了四大梆子以及各地代表性戏曲剧种的声腔、曲牌、板式、乐器等音乐资料,记录和保存了纷繁多样的历史样态和类型。在戏曲音乐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与相关艺术形态的相互吸收与融合也使戏曲音乐体现出较强的文化价值。

2.民间说唱。山西素以“民歌的海洋”“戏曲的摇篮”闻名于世,但山西也是一个曲艺大省,民间说唱遍布全省,曲种众多。仅《中国曲艺音乐集成·山西卷》收录的曲种就近40 种,而事实上各地曾经流传、现在传承发展的曲艺品种总体上早已超出这一数字。山西说唱的重要地域主要是在中部和南部,这些地区在历史上也一直是说唱形成产生、传承发展的主要地区。发展至今,晋东南地区已成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曲艺之乡”。2015 年,长治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当地流行的说唱形式主要有屯长道情、潞安鼓书、襄垣鼓书、长子鼓书、陵川钢板书、黎城鼓儿词、泽州四弦书、阳城道情、阳城鼓书等。如今,全省各地均有代表性曲艺种类。从曲种形成历史来看,时间在清代之前的就有诸宫调、宣卷、弹唱、迭杂子等近40 余种,由省外流入的曲种有河南坠子、评书、相声、数来宝、京东大鼓、快板书等近十余种。抗战时期,曲艺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根据地创作曲艺作品为人民服务、为抗日战争服务,对各曲种的演出形式也起到了明显促进作用,各个曲种的唱腔音乐也有了丰富和发展,曾经的民间艺人成为一支重要的宣传力量。

3.民间舞蹈。山西历史文化土壤孕育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舞蹈。据《中华舞蹈志·山西卷》调查统计,山西省共有民间舞蹈270 余种,总体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步增多的格局。主要有锣鼓类、彩灯类、拟兽类、花鸟类、神鬼类、武技类、车船类、秧歌类等。其中秧歌类是山西传统民间舞蹈中数量最大、样式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种类,共36 种,代表性的如汾孝地秧歌、踢鼓秧歌、伞头秧歌、白店秧歌等;锣鼓类则是最能体现山西特色的,有花鼓、转身鼓、扇鼓、威风锣鼓、迓鼓等。山西民间舞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并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达到了“戏中有舞,舞中有戏”的艺术效果。

(二)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特征

农耕文化是各类艺术文化形态的核心元素。这些艺术资源覆盖区域广泛,其历史典型性、资源多样性、遗存传承性在国内首屈一指,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格局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华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而它们往往与当地的传统农节、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此外,一些文化形态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文化传播路径,如体育竞技类的武术等与晋商繁荣有着密切联系。

村落是区域文化生态空间的基本组成单元。仅以晋中为例,区域内村镇密集,人口稠密,保留有大量古朴厚重、极富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古村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21处、中国传统村落77 处。已经公布的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大都可以在村落里看到,形成了山西民歌、民间舞蹈、地方戏曲以及民俗文化互融共构的文化生态空间,具有广泛的群体性、表演性和社会实践性的文化价值。因此,以村落作为文化生态传承保护的基本单位,是我们探索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传承保护利用的突破口和试验田。

非遗文化与物质文化紧密关联。以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资源蕴藏深厚,同时更要关注到与音乐舞蹈曲艺等传统艺术相关联的饮食、技艺、传说、民俗等其他文化形态,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支撑山西文化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于一体,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紧密联系,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些珍贵的历史遗产,服务于新时代农村的社会发展,建设有特色文化品质的新农村发展模式。

二、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传承的实践

(一)20 世纪80 年代开始的以搜集挖掘为主要任务的基础性调查研究

其标志性工程是以“十大文艺集成”的编纂为中心,原山西省文化厅及所属单位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省戏剧研究所等单位对全省的民歌、民间器乐、民间舞蹈、曲艺、戏曲音乐等进行了为期近30 年的搜集整理,基本摸清了各类艺术形式的分布范围、保存种类、传承群体、社会功能等,这项浩大的文艺工程成为了当前弘扬传承山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同时,省内外学术研究者又陆续发现了一大批具有重大价值的音乐形式、文献资料和艺术传承人,如晋东南地区赛社演剧活动调查中发现的《迎神赛社礼节传簿四十曲宫调》手抄本等珍贵文献,其中记载的音乐、戏曲、说唱等丰富而完整,是支撑山西作为文化艺术资源大省历史地位的重要物证。近年来,山西省艺术科学规划专项工作,引领全省研究人员进一步加大对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多领域艺术资源的应用研究,为弘扬传承优势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的立足山西本土艺术资源的创作生产活动

20 世纪90 年代诞生的《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三部作品,在山西文艺创作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黄河三部曲”唱得开、留得下,其中经典的歌舞《看秧歌》《黄河鼓手》《洞房》,器乐节目《喜酒歌》《老鼠娶亲》《滚核桃》等作品,无不扎根于山西民间音乐、舞蹈的肥沃土壤,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黄河派”歌舞艺术,充分彰显出山西独特的地方艺术特征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山西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为山西舞台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多姿多彩的创作资源和素材。再后来的《唱享山西》《粉墨春秋》《解放》等系列舞台艺术精品,它们无不从山西深厚的民间艺术土壤中汲取营养,它们的音乐形式、表现内容、文化背景等无不烙刻着“黄土”“黄河”的印记。近年来,涌现出的《又见平遥》《印象五台山》等大型景观剧,作为山西省文化战略转型的标杆工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经典之作,其成功具有重要启发和示范作用。

(三)新世纪以来政府主导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形成的传承保护机制

这项工作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实现了从基础性整理研究向保护实践推进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类有68项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基本涵盖了全省大部分的民间艺术类优秀项目,数量上在全国位居前列。2010 年6 月,文化部正式批准设立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2 年,保护区建设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2023 年1 月,文旅部公布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全国共5 家单位入选,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榜上有名。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带动了传统文化艺术方面的深入研究。如原山西省音乐舞蹈曲艺研究所用将近3 年时间跑遍保护区3 市19 县,对如何在文化生态保护的框架下整合利用民间艺术资源进行了可行性研究。2015 年,山西省启动山西省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在搜集整理民间非遗资源基础上,民间艺术资源通过集中交流、展示、展演,延伸乡村记忆的触角,营造城乡互动相融、资源共享的文化传统氛围。2017 年以来,山西省文化旅游大格局逐渐形成,围绕“黄河、长城、太行”三大生态系统,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人文解读与品牌重塑,以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民间艺术为切入视角,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得到了新的发展。

三、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发展的经验与策略

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发展已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态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山西文化多样性的资源禀赋以及当前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山西民间艺术资源传承发展的经验

政策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逐步建立起科学保护工作机制。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工作,从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政策措施、工作方法等层面进行规划建设,《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山西省濒危戏曲剧种抢救工程工作方案》《山西省促进民间艺术保护传承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措施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民间艺术保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充分调动基层创新精神,形成了一些有益经验。首先,各地非遗保护工作中遵循动态收集的原则,逐步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类别分类归档,形成了档案材料系统化、规范化。其次,依托政府主办的山西艺术节、“杏花奖”大赛以及区域性的太行书会等文化活动,推动民间艺术交流传播展示和健康发展。此外,各市县逐步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艺术形式纳入服务目录之中,各地在文化节庆、非遗展示、旅游景点等场合深入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器乐、戏曲等展演,有效地推动民间艺术资源的活态利用。

更加注重文化艺术资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互融。山西艺术创作生产中包括戏曲、舞剧、影视等作品中对山西民间音乐如民歌、晋剧等音乐元素的灵活运用,在各类体裁的艺术创作中有效地塑造和体现了山西文化的风格,成为大众熟知和喜爱的文化符号。如《又见平遥》《如梦晋阳》《如梦碛口》等旅游演艺的成功案例,多以具有山西特色的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等民间艺术为切入视角,对黄河、太行、长城的自然景观、社会历史、人文特色等内涵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记录与解读,精准呈现“黄河、长城、太行”的文化特色与精神品格,为推进山西旅游品牌的形象塑造、推广宣传等提供了文化支撑。

(二)保护传承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可行性策略

从目前全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各地文化旅游产业对当地民间艺术资源的认识和挖掘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文物古迹或自然景观的静态展示,甚至具体到旅游产品解说也只是局限于物质层面,对于文化内涵、历史渊源等涉及深度不够。因此,要通过融合文化资源与创意、旅游等产业的联系,不断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由政府领导各级部门组织各种民间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将其作为一个完整而又系统的工程来抓,这样有利于集中山西各方面力量将保护工作做好、做细。文化宣传部门尤其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经常性地组织民间艺术团体或专业团体进行文化下乡活动,让民间艺术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与土壤,并组织优秀的专家挖掘、整理、改编山西本地的民间艺术。

突出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文化生态保护的空间营造,既包括对原有空间进行取舍后的保护和利用,也包括与现有相关政策和一些领域的相互结合而营造的新型空间。对现有音乐、舞蹈、曲艺、戏曲的保护传承与应用发展,要打破目前各市县行政区域划分后所形成的“点”状分布现状,应对本区域的多种同类型艺术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全面的艺术资源文化生态体系。

着力做好应用转化。传统艺术资源的保护利用要与当下的艺术创作、文化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相互结合。把保护、挖掘、利用当地丰富的民间音乐、舞蹈、说唱等民间艺术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切实提升和培养一批基层文化管理开发骨干人才,并总结经验形成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新型文化空间的营造,依托民间艺术之乡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如地方戏曲展演、民间说唱专场等,推动民间艺术资源与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互动与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围绕山西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大局,把工作视野聚焦到文旅融合进程,深入挖掘整理山西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讲好山西故事,发挥运用好山西民间艺术资源的当代价值,为山西文化旅游品牌塑造提供创新素材和滋养,展现山西文化的丰富性和表现力,为山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舞台艺术创作生产提供重要源泉和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曲艺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山西叹五更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