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一生承诺 树远山丰碑
——襄阳花鼓戏《远山忠魂》致敬英雄

2023-12-20张向东

戏友 2023年4期
关键词:忠魂春兰花鼓戏

张向东

2022 年6 月16 日晚,襄阳花鼓戏《远山忠魂》在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剧院首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 年度资助项目,《远山忠魂》里襄阳版的“谷子地”熊自勋花60 年时间,寻找58 名牺牲战友遗骸的故事震撼全场。《远山忠魂》原名《远山丰碑》,它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熊子勋的事迹为原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发生在鄂西北山区的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了主人公为兑现“找到58 名牺牲战友”的庄严承诺,历经坎坷,最终找到所有牺牲战友骸骨并给他们筑坟立碑的故事。

《远山忠魂》除序幕和尾声外,全剧共六场。开场伊始,90 多岁的熊自勋老人在解放军战士的纪念碑浮雕前徘徊,70 年前解放襄阳城时的日日夜夜历历在目,那时他23 岁,带着对过去的回忆,战友们一个一个从浮雕底座上走了下来,把我们带回了解放前夕的襄阳城。

当时,驻扎在襄阳城内的解放军某部正等待集结开拔参加渡江战役,结果收到命令,要大家进山去剿匪。虽有些想不通,但在连长、指导员的教育帮助下,大家认识到维护稳固强大后方的重要性,留守襄阳是更艰苦的战斗。于是大家服从命令准备进山。部队开拔到谷城山区,途经茶园沟稍事休息。结果突遇土匪劫持了当地的老百姓,为了阻止解放军战士,土匪把老百姓绑成人墙挡子弹。解放军战士为了救出这些老百姓,危机时刻显身手,短兵相接与敌人厮杀,最后救出百姓的同时,部队被冲散,大多数战士都光荣牺牲了。

连长熊自勋身负重伤,跌落山崖,被春兰父女救回家里养伤。为战友的伤亡,他心痛不已。在大家的撮合下,熊自勋为春兰的真情打动,春兰嫁给了熊自勋。指导员的夫人李青莲前来探望指导员,结果指导员牺牲后遗体被藏进了山洞里,面对指导员的遗体青莲泣不成声,凄惨的哭声使熊自勋心如刀扎。而春兰在灌木丛中找到一些战士的遗物碎片,于是熊自勋立下誓言,就是掘地三尺也要一个不差地找回战友,为战友的家人们送回光荣花。

开弓没有回头箭。熊自勋开始了历时60余年的寻找征程,其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不理解。已经过去60 多年了,还有杜义德、杜义武两兄弟没找到,而年老的熊自勋身体越来越差,妻子春兰心疼不已,希望熊自勋能回家,并宽慰熊自勋,他两兄弟在天之灵一定会理解。快要放弃时,年轻时的熊自勋与想放弃的熊自勋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熊自勋不忘初心,还是坚持寻找,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帮助下找到了掩埋他两兄弟的地方。所有的战友遗骨都被找回了。而当年的战斗、现今的寻找都被熊自勋写进了《黎明的钟声》一书里。

《远山忠魂》首尾呼应,剧作结束时画面又回到了纪念碑前,一个个战士鲜活的形象又回到了浮雕上。纪念碑记载了战士们的丰功伟绩,也记载了60 多年来熊自勋践行诺言富有传奇色彩的感人故事。

纵观《远山忠魂》,全剧使用花鼓戏的艺术形式,将我们身边的战斗英雄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一幕幕环环相扣的情节,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一段段情深义重的表演,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台词,一遍遍表达心声的山歌,一帧帧设计精美的舞台布景……所有的一切都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眼随表演一起走,心随故事一起动,战斗时的紧张激烈,诙谐时的轻松愉悦,寻找时的艰难险阻,男女主人公情感发展的温馨……大家都感同身受。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极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剧作!作为观众,作为襄阳人,不仅为践行一生承诺的熊子勋来自襄阳而感到由衷的自豪,更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远山忠魂》剧作来自襄阳感到深深的骄傲!

一、富有传奇色彩的感人故事使剧作富有思想性。

《远山忠魂》是一个有原型的纪实性很强的剧目。剧中,主人公名叫熊自勋,是一位解放襄阳的解放军连长。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为保护乡亲们,熊自勋的58 名战友要么失踪,要么牺牲。熊自勋发誓一定要找到战友的尸骸。他寻找了60 多年,这60 多年里风餐露宿,无论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熊自勋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工作环境,坚持留在谷城寻找战友的下落。在寻找的过程中遭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遇泥石流被冲走险些丧命,眼睛被枯树枝戳瞎,两次得癌症,都没有阻止熊自勋寻找的脚步。最后践行自己的诺言,终于找到了所有战友的遗骨。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为了尊重原型,为了让这部戏内容更真实、情节更充实,主创团队多次去熊子勋老人家里拜访。其间,剧院工作人员冒着酷暑查访茶园沟旧战场,参观烈士纪念馆、烈士墓、烈士碑等。在编剧和导演的精心设计下,在众多演员的真情演绎下,熊自勋带着一身病痛翻山越岭风雨兼程历尽艰险坚守承诺的高大形象跃然台上。人们为熊自勋不忘初心、一诺一生的坚守感到震撼,而这种坚守正是很好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众们在观看演出中思想上也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二、创新的结构方式使剧作塑造了英雄群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那么,这个源自真实故事的襄阳版英雄“谷子地”该如何去表现?如何去塑造?是塑造个人英雄主义还是塑造英雄群像?本剧编剧陈涌泉表达了自己的思考,他在发表于《戏剧文学》杂志的《找准最佳结构方式——襄阳花鼓戏〈远山丰碑〉创作刍议》一文中说:“对于这一题材,这个人物,一般思维会很自然地把解放后的寻找作为表现主体,大篇幅描写熊自勋(剧中人物名)寻找过程的种种艰辛,正面写他经历的负伤、患病、遇险,伴随着和家人发生一些亲情冲突……我一开始就没有选择这样写,因为我清晰地感觉到,这样写很容易把戏写成好人好事报告剧……”。因此,陈涌泉创新了剧作的结构方式,采用倒叙手法,将故事从解放后的寻找向前延伸,重点表现58 位烈士在茶园沟战斗时的激烈场景,表现烈士们为保护群众的牺牲精神,也表现生活中战友之间的兄弟情、军民之间的鱼水情,以及老年熊自勋思念和寻找战友一生矢志不渝的壮举。同时,作为剧作主人公,寻找战友遗骨的老年熊自勋和参加战斗的青年熊自勋交替出现,将解放前战友们的牺牲和解放后熊自勋执着寻找两条叙事线借用时空转换巧妙地穿在一起。创新的结构方式既塑造了信守承诺守护英雄的熊自勋,也塑造了为解放全中国而牺牲的众多英雄群像,使剧作拥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剧作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

《远山忠魂》采用了许多艺术手法,丰富了襄阳花鼓戏的表现形式。作为具有本土特色的襄阳花鼓戏,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固守传统还是勇于创新,《远山忠魂》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在保留襄阳花鼓戏艺术魅力的同时,结合当前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将其他艺术形式有机融合进来,丰富表现形式的同时提高剧作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第一,蒙太奇手法锦上添花。这种源于电影的艺术手法被巧妙地运用到了表演中。情节的安排,场景的切换,倒叙、插叙的运用,时空交错、阴阳两相隔的对话等等,无不显示了导演团队高超的导演艺术,让这些场景的剪辑、拼接毫无违和感。特别是指导员妻子青莲拉着板车面对着指导员遗骨哭诉的时候,两个人仿佛就在眼前却耳不能相闻、眼不能相见、手不能相碰的夫妻深情对话,让观众忍不住泪水涟涟。而年轻时坚定信念的熊自勋与年老时身体有病痛一直被春兰劝回家的熊自勋的对话,则表现了此时主人公激烈的思想斗争,但最后坚守承诺的信念战胜了身体的病痛。

第二,山歌《放花牛》贯穿全剧烘托氛围。在该剧中,多次出现的襄阳谷城山区民歌《放花牛》是春兰、熊自勋情感升华的纽带和见证。该山歌一共出现四次,第一次出现是在襄阳城下面对即将进山的解放军战士,轻松愉悦的演唱体现了军民鱼水情;第二次出现是熊自勋在春兰家养伤时,春兰羞于表白,缠着熊自勋要教唱此歌,她带着小女人娇羞情态的演唱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第三次出现是青莲要带指导员遗骨回家,春兰泣不成声的演唱表达了失去亲人的悲痛;最后一次演唱是全部烈士的遗体都找到后,表现了实现承诺后的百感交集,深情而意味悠长。每一次演唱都发自肺腑,每一次演唱都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一首源于襄阳乡土的民歌对于烘托全剧的情感氛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三,精湛的表演提升了艺术感染力。为提高《远山忠魂》的艺术质量和舞台感染力,导演团队在排练现场对演员们的动作和情感表现悉心指导、耐心示范,力求手、眼、身、法、步的每个细节蕴含角色的精神风采,因此,我们看到舞台上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是性格鲜明、真实饱满的。同时为了让这些革命战士更接地气,导演添加了一些诙谐元素。小东北带曲艺风的对乔大圣的调侃以及想有个襄阳老丈人的期待,使人们对小东北可爱幽默的形象忍俊不禁。春兰的羞涩、老班长的未卜先知、大表姐的莽撞直接等,使这部戏增加了一些幽默感,切合了大多数观众的审美趣味,寓教于乐,提高了该剧的观赏性。

第四,精美的舞台布景营造了剧作特定的场景。《远山忠魂》的首演,笔者还对舞台布景营造的特定场景氛围印象深刻。襄阳古城墙的庄严肃穆值得我们用生命去保护;遇险的茶园沟荆棘丛生悬崖陡峭,这里就是战友们牺牲和失踪的地方;在春兰家养伤,熊自勋在桌前看地图,春兰想表白羞于出口,低矮的泥瓦房窗内透出一线昏黄温暖的光,深蓝色的天幕上一弯新月高悬,唯美的画面在刚刚经历了生离死别的地方,营造了一丝淡淡的温暖与浪漫;而在寻找的章节,舞台灯光的变化则表现了四季更替、风霜雨雪的画面,将熊自勋坚守信念风雨兼程不畏艰险的精神浓缩在这几个场景里,让人嘘唏不已;第六场深山里采用了雪松和远山作为幕景,高大挺拔的雪松象征着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郁郁葱葱绵延不断的绿色远山则象征着生命的传承和对未来的希望……

另外,一物多用舞台布景也是这部剧的创意。由于时空的限制,舞台布景向来崇尚少而精的原则。导演有效地利用了舞台布景的资源,将每一件物品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那堵高墙,在襄阳城内是城墙,在春兰家是房屋旁边的陡坡,在茶园沟是战士们牺牲时的悬崖陡壁,在寻找战友遗骨的路途中是熊自勋翻过的一座座山岭。板车,不仅仅是青莲拉指导员遗骨的交通工具,更是他俩阴阳两相隔的象征,青莲、指导员与板车之间位置的交替互动,把深情相爱的两个人那种听不到、见不到、触摸不到的令人撕心裂肺的痛很艺术地展现出来。板凳,不仅仅是熊自勋坐着看地图的座位,板凳平放、倒着放、斜立、一头翘,熊自勋坐着、端起、春兰斜站、倚坐等等动作的不断变换,更是将春兰对熊自勋想深情表白、诉说衷肠又羞于出口、手足无措的样子表现得淋漓尽致。

熊子勋,60 年的坚守,不忘初心践行承诺,建起了远山上那一座解放襄阳的英雄们的历史丰碑;而襄阳花鼓戏《远山忠魂》则是襄阳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的孜孜追求,是在襄阳戏剧史上建起的一座艺术的丰碑!

(文中剧照由襄阳市艺术剧院提供)

猜你喜欢

忠魂春兰花鼓戏
钟志申遗书:纸短情长载忠魂
我的妈妈
精细化健康体检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探析
《忠魂曲》舞台美术设计创意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泪洒高速祭忠魂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最后一棵“青松”忠魂永驻沙家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