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问题 推理获规律
2023-12-19涂海滨
福建中学数学 2023年3期
涂海滨
长久以来,人们以“一定给学生讲清知识规律”作为一节数学课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标准,有时还要加上“讲清讲透”的要求,于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在力求达到这一标准,而且学生也经常追问教师“规律”是什么,可是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教师即使讲清了“规律”,学生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有时还是解决不了,这时教师便很困惑,甚至怀疑自己传授能力,学生也常常责怪自己的接受能力.其实,并不是教师没有向学生解释清楚,而是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规律”,或者说学生没有把教师灌输的知识“规律”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规律”[1].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规律”不是自己探索归纳获得的,没有融入到自己的思维结构中,而是被动接受了教师的“规律”,最多是模仿和尝试教师的“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规律”不是窍门,不是捷径,“规律”是对知识本质的概括.课堂教学中教师没讲“规律”不等于学生没有学会“规律”,“规律”是知识在学生思维中的内化结果,不應当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通过学习主动建构出来的.在新课程改革中,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每一位教师都应将学生视为教学情境中的主角,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灌输知识的活动,而是激发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只能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辅助者、助推者和信息提供者[2].教师需要潜心研究的是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寻觅、感悟规律的获得过程,反复实践、深入探索从而获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