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跨学科融合的初中美术高效课堂改进探索
——以《画音乐——康定斯基抽象画体验》区公开课为例

2023-12-19董江华上海市沪新中学

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康定斯基抽象画本课

董江华 上海市沪新中学

一、研究背景

(一)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聚焦“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

根据尊重生命、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为目标,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体验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美术学习活动,得以在美术赏析、体验、创新等几个方面都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二)基于学校“生命教育视野下全学科阅读素养的培育”课题理念,探索跨学科融合的实践方式

学校的“生命教育视野下全学科阅读素养的培育”大课题,是以基于学生、基于问题、基于阅读、基于高效课堂、基于学科融合为主要特征,将阅读研究目标与具体的学科教学相结合,积极探索在阅读素养前提下“学科融合、高效课堂”等教学方法。

为体现美术学科阅读素养培育的特点,尝试学科融合、高效课堂的策略,故开发了以“康定斯基抽象画体验”为主题的教学课程。经调查,我校初三学生对抽象画没有概念,学生易产生懈怠情绪。笔者利用学生乐意接受新事物体验艺术新形式的创新精神,就康定斯基抽象画特点采用学科融合、高效课堂等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抽象艺术的兴趣,拓宽学生审美视野。通过本课尝试探索美术本体结合音乐、信息技术等非美术学科的融合与知识互溶渗透来达成教学目标的方法策略。

二、研究设计

(一)课题的选择——扫“抽象艺术”之盲

本课选的是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六单元“性格鲜明的个性风格”这一章节中第二课“大师的特色”为主讲内容,主题为“画音乐——康定斯基抽象画体验”。在世界艺术史中,抽象艺术占据了相当部分的内容,抽象艺术又独具鲜明风格,近年来抽象艺术屡创各大拍卖行的拍卖价格纪录,如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波洛克作品曾多次位列世界艺术品拍行价格之首。选这个主题,除了吻合九年级课本知识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们大多对抽象艺术一知半解或完全不懂,正好给孩子们上一趟“扫盲”课。初中美术既要体现阅读了解美术史论中的知识体系,又要让学生体验绘画的魅力,本课选题的着重点在体现美术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和创新能力”上。

(二)学情分析——培养“看得懂”“画得来”的能力

在常规课的教学中常常听到学生们评价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为“画得像小孩子的画”“一点都不像”“我也能画”“这样的画能卖这么贵,肯定有内幕”等对现代艺术的不解和疑惑现象。

笔者为此运用“问卷星”小程序做了一次本校初中生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也正如预想的那样,很大一部分学生对现代主义风格绘画尤其是抽象艺术持否定态度或者完全不懂,又呈现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借此课进行学科融合、高效课堂等方面的改进探索,补齐初三学子缺失的西方抽象艺术知识短板,丰富孩子的审美内容,拓宽孩子的审美宽度,培养孩子“看得懂”“画得来”的图像识别和美术表现能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删繁就简 追求高效

古人云:“知易行难,大道至简。”在设计本课的内容环节时,笔者把抽象主义的“三巨头”康定斯基、蒙德里安、马列维奇都加入授课内容中,并加以简介“三巨头”的生平,唯恐挂一漏万,生怕学生听不明白抽象绘画的概念,尽可能详尽地介绍清楚抽象主义绘画的诞生原因和概念。

在制作课件和写教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原设计讲课内容过多,一节课难以完成。于是把初定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抽象画作品,知道抽象作品概貌,了解具象绘画与抽象画区别,尝试抽象化创作体验”更改成“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康定斯基抽象画,知道康定斯基的作品概貌,从比较中分析具象绘画与抽象画区别及了解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的风格变化历程、艺术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尝试抽象画创作”,用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融合,将授课内容从对三个巨匠的介绍变成单讲康定斯基的绘画特点和绘画历程,让学生能从流畅的视频中自主发觉抽象与具象绘画的区别,学生从康定斯基自身绘画风格的不断革新知晓抽象艺术诞生的艰辛过程。信息技术的加持让增减内容更好地实现,学生易懂、易记、易学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三、研究实施

(一)第一轮教学实践

1.情境导入由“静态”变“动态”

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情境的导入更是吸引学生专注力的有效策略。在情景导入设计环节过程中遇到如下问题要设计相应的解决策略。

导入设计初始方案:让学生为现代装修风格的家庭客厅墙面挑选一幅匹配的绘画作品,为此笔者准备了写实与抽象作品各一幅,分别为代表写实风格的莫奈的《卢昂教堂》和抽象风格的康定斯基的《构成8号》。在备课组活动时,大家却认为这个导入虽然与生活实际有结合,但学生是被动选择,静止的图片视觉冲击力不够,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

导入设计改进方案:笔者在网上找到了康定斯基抽象画的动画版,融合运用信息技术编辑适合的时长作为导入,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但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没有足够吸引力的动画未必能起到设计效果,第一轮的课后的确还是出现部分学生专注力不够的现象。

2.作画音乐选择从“勋伯格”变“贝多芬”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岂有天气之数以威邻国者乎?”该成语的意思是根据不同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妥善办法。在本课程的作业设计环节中也同样运用了因地制宜策略。随着“双减”政策在常态教学中的不断落实,在设计作业环节中学生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作业。

初始作业设计:听康定斯基的挚友音乐家勋伯格的音乐片段,创作一幅具有点、线、面元素符号的抽象绘画作品。要求15 至20 分钟内完成。设计目的:①运用音乐的节奏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采用康定斯基的挚友作曲家勋伯格的音乐,让课程融合音乐学科知识,前后都围绕“康定斯基、音乐、点线面”等关键字展开,起到强化本课内容的作用;②通过音乐的节奏来启发学生理解抽象画的节奏;③检验学生听课的效率。在请教本校音乐老师后才了解勋伯格音乐代表作多为舒缓的节奏,与本课作业设计并不符合,不易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因此不得不放弃勋伯格的音乐而再选他人作品。

改进作业设计:通过与音乐老师沟通和再三斟酌决定选择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作为作业的启发音乐,原因有三:①贝多芬是耳熟能详的音乐大师,学生在音乐课上也有所了解;②《命运交响曲》节奏感强,很适合用视觉形式来体现;③《命运交响曲》片段相对完整,不影响创作的完整性。课堂中学生对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节奏感觉强烈,在创作的作品和分享环节中学生多次谈到对音乐节奏的感受,说明音乐的选择是符合本次课堂作业的,本体学科与音乐的融合也要贴切真实的课堂才能自然生成。

(二)第二轮教学实践

1.学科融合,让情境导入“炫”起来

教育家陶行知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一样情境下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老师只有做到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做到“知彼”才能有对应的“知己”策略。

优化导入方案: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法国光之博物馆举办康定斯基百年画展的音画视频,视频中的配乐和康定斯基作品非常吻合,色彩变幻造型动感具有超强的视觉冲击力,视频内容与本课内容完全一致,并且带有悬念。在动听的音乐旋律和绚烂的画面感染下,学生产生了了解康定斯基绘画风格的求知欲望。笔者再次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做成很适合导入的时长,在课堂上播放时所有学生被画面效果牢牢吸引。学科融合音乐和信息技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导入效果。

2.角色互换,师“舍”生“得”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叶圣陶先生对教育的观念至今依然受用。在本课抽象概念这个内容环节中,就教师与学生的主导角色进行了互换。

教师讲授内容初始设计:由老师直接通过康定斯基抽象作品与具象绘画作品图片进行对比讲授,学生在老师主导的讲授中了解抽象画特征。虽然也可以讲清楚内容,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并没有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这样形成的记忆会是短暂的,如果把师生角色进行互换,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分析出抽象概念,理解性的记忆更牢固。

教师讲述内容设计改进:于是笔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笔者运用信息技术把三组康定斯基与具象绘画的静物、风景、人像等作品进行视频编辑,让学生自主对照甄别,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的特征,学生主动性得到释放。在老师主导的课堂,学生往往被动听课,尝试师生角色的互换,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通过改进策略融合信息技术精心设计的“舍”,换来学生自然生成的“得”。

3.“因地制宜”,为作业量体裁衣

美术作业中画幅大小往往是容易忽略的问题,画幅的大小看似不是问题,但在实际课堂中就出现了。

作业画幅初始设计:要求四个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幅四开的作品。设计的目的:①体现团队合作精神;②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在实操中发现本校录播室的桌子为长形的六边形,不适合四个学生围着一张作品创作,桌子的尺寸限制了学生施展,于是出现部分学生在边上闲着而无法参与创作的现象,这让笔者突然想到“因地制宜”这个成语,的确没有事先考虑到录播室的课桌的实际现状。

作业画幅大小改进设计:首先,把画幅由四开改成八开,虽然画幅缩小了一半,但不影响创作且节省了时间;其次,调整了合作创作的人数,由原来四个人缩减成两个人合作,这样方便学生两两面对面沟通创作,既不受桌子尺寸的影响,也便于两个人交流,在原来预计的20分钟时间创作缩短成10分钟完成。这个时长也正好与《命运交响曲》音乐节奏相吻合,学生创作与音乐融为一体。四开变八开,四人变两人,二十分钟变十分钟,一系列的数字变化,是数学概念与学科融合让课堂效率变得如量体裁衣般合身。

4.“技”多不压身,效率再提升

初中美术课几乎各个环节都可能会运用图片和视频来辅助教学,图片和视频的直观性能替代难懂的文字和讲解内容,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改进前设计:本课内容环节前半部分为阅读欣赏,在品鉴过程中设计了图片展示辅助教学,目的就是直观地呈现作品,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但图片过多又会占用宝贵的授课时间。

改进后: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在不影响学生理解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讲授时间范围内尽可能地容纳大量课程内容,尽量将文豪信息都用视频来替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精心设计的视频牢牢抓住。例如,在介绍康定斯基具备联觉能力的时候,用编辑后的下载视频很好地解决了难懂的内容,释放了靠图片和老师讲解占用的时间。例如,在教师示范环节,笔者依然用编辑后的视频进行教学,学生在音乐的氛围里轻松直观地了解了创作的方法和大师创作的真实状态。视频可以反复播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这是传统示范授课方式无法相比的,信息技术的优势还远不止这些。正如《论语》中所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当今课改浪潮中,“技”多不压身,要想不掉队必须掌握好、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从学生的表现看,跨学科融合的美术课堂有效性初现

通过两轮教学实践的改进,学生在课堂上相应出现不同的教学表现。具体如下:

1.学生的上课专注度得以提高

如情境导入的改进前后对比,学生在黄金五分钟内的专注度明显不同,改进后的导入融进音乐元素,较好地抓住了学生兴趣点,制造了课程内容的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2.学生的主导课堂地位发生变化

如在讲授内容的角色互换改进环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改变,教师融合了信息技术设计,方便展示对比图片的内容,学生自主通过比较总结出生疏难懂的概念,通过互动强化了记忆。

3.学生的理解度得到提高

如改进优化了教学素材后,把比较晦涩难懂的介绍三个抽象画家的内容素材删减成康定斯基一个抽象画家的作品与具象绘画的对比赏析,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展示康氏的作品风格历程变化,学生很清楚地理解了抽象绘画特征,同时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到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环节上。

4.学生创作激情与作业效率的提高

如在作业设计环节上融合音乐辅助创作,并调整音乐的选择,用强烈的音乐节奏激发学生创作激情。再如,作业画幅大小的调整改进,使之前的参与度不满变成全员参与,充分展示了每个学生个性和创新面貌,学生创作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二)从教师自省看,跨学科融合的美术高效课堂仍需多元策略

1.跨学科融合,需要从多角度进一步探索

(1)跨学科融合,打造艺术课导入环节的黄金三分钟

艺术课的导入与旁系学科的融合,能较好地带动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专注力,抓住宝贵的课堂黄金三分钟。本课程导入采用音画视频,融合了音乐的节奏,流动绚烂的画面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学生在欣赏中带着期盼的学习欲望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

(2)跨学科融合,让艺术课易懂、易学,更具吸引力

艺术课程内容与旁系学科的融合是宽泛的,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艺术发展史,历史、文学、音乐等学科无一不是相互杂糅并肩发展。本课内容环节在介绍康定斯基艺术风格变化历程中就融合了历史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在讲述康定斯基点、线、面理念对当代设计的影响环节也融进了现代设计知识,在作业环节设计中融合了音乐节奏元素来辅助学生创作,这些非美术的知识融合起到了较明显的促进理解的作用。

2.高效课堂,得失尽在取舍之间

(1)素材的取和舍

艺术课不可否认地会运用大量素材辅助教学。素材的运用也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完美地达成设计目的;反之重复泛滥则会造成素材的堆叠,占用过多课堂内容,分散学生注意力和影响上课时长,降低课堂效率。教师对素材的取舍无疑是一种教学能力的体现,反映教师对课标、学生、课程内容等方面的驾驭能力。本课中就抽象画“三巨头”的素材进行了取一割二的取舍选择,课堂就是一门取舍的艺术。

(2)师生活动的舍与得

艺术课中的活动环节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取舍在此环节同样重要。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而不是演员,导演在幕后而不是台前,舞台应该留给学生。本课在讲授抽象画与具象绘画特征概念时就有过取舍之变,把原先设计的教师讲授分析得出的概念环节舍去,转变成由学生自己通过分析而认知抽象与具象概念。一个取舍的变化获取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效率。

3.信息技术助力艺术课生成

(1)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运用已成为常态,艺术课中常常看到各种信息技术的加持,本课在导入、内容、作业等环节都采用了图片、视频、动画、剪辑、声音、展映等方式,把难以理解的抽象符号形象较直观地展现,把丰富的素材资源整合成符合本课需要的素材加以利用。

(2)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运用虽然带来诸多好处,但信息技术运用的合理性也是艺术课中要面临的问题。课堂上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技术的展演,而是合理运用技术来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本课在设计导入、内容讲授、作业设计等环节多次采用图片展示、视频展映、声音、动画等相应的技术手段,最大程度让技术为课程目标服务,能达成课堂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的技术运用就是最合理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好的美术课上,总能呈现以本体学科为主跨学科融合的面貌,以及合理、科学、具有操作性与审美性为一体的教学策略。它既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的了解、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同时又能方便学生学习和操作,利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反馈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体验中完成美术学习任务并获得成长和愉悦感,进而提高对学习美术的兴趣,达成教师教学的目标。对教学策略的研究需要设计者在教学的各个领域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更要求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去发现、去改进、去反思,从而促成真正高效课堂的呈现。

【附部分学生作业】

猜你喜欢

康定斯基抽象画本课
收藏康定斯基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完美抽象画
An Abstract Drawing一幅抽象画
有关中学美术抽象画教学的相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