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问题链下议论性文言文学习任务的设计探索
——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为例

2023-12-19上海市青浦区崧淀中学

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议论性文言文文本

徐 晶 上海市青浦区崧淀中学

一、研究背景

2018 年度上海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数据显示,青浦区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在此背景之下,区语文教研室打造了以“问题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全区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我校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来看,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确在梳理行文思路、推断文章主旨这方面表现欠佳,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有待提升。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课堂教学缺乏清晰的思考路径、教学过程缺少指向高层次思维的学习任务设计等有关。针对这些问题,我校语文组同仁仔细研究空中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链架构教学内容,以学习任务推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下面将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为例,聚焦问题链下议论性文言文学习任务的设计,来有效驱动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实践探索

(一)操作路径

在八年级议论性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阅读教学中,我确定以“解读文本—确定教学目标—构建问题链—设计学习任务—实施教学活动”这一顺序作为操作路径(见图1),把教学中关键问题的探讨转化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共性阅读策略,提升高层次思维水平。

图1

(二)实施策略

1.解读文本

剖析文本内容,把握文章思路与主旨,并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文本各个部分的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

2.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在课程目标的统领下,基于本单元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及学情,将学习内容与要求加以细化,以此确定教学目标。

3.构建问题链

用问题链的方式架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自我习得,形成一种阅读路径和思考方法。实施问题链教学,关键在设置问题,要领在问题成链,要注重在各层级问题之间形成的严密完整的逻辑链条。

以议论性文言文为例:

第一层级的问题一般指向文本的基础信息。如字词解释、文章的内容、论述的话题与现象、提及的核心概念等,这一层级往往会这样设计问题:作者提出了什么话题?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层级的问题主要集中于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通过区分事实与观点,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这一层级问题难度较高,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推断文章思路,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层级往往会这样设计问题:文章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写了什么?层次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三层级的问题重点在于推断作者的立场态度或情感倾向。一般以品析作者的语言特点来完成。这一层级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是什么?这样的语言特点有什么好处?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

4.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本质是一种学习方式,要求在任务驱动下,以积极主动的语文实践构建学习生活。目前所提出的学习任务往往与问题链相挂钩,它与问题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任务与任务之间也最好有逻辑性存在。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注意在其中包含一定的思维支架,而不是设计一个个无序或无意义的学习活动。在议论性文言文教学中,常见的学习任务有字词梳理、圈画批注、概括层意、朗读、利用关联词重组文本、绘制课文结构图等。

(三)典型事例

依据以上策略,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课的教学中,做了如下实践:

1.解读文本内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文言文。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阐述了“人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提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论断,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意义。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论证简练严谨,写得气势磅礴,显示出了孟子雄辩宏伟、力敌千钧的文风。根据文本内容,做出如下结构(见图2)。

图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结构图

2.确定教学目标

本文所在的第六单元教学目标是:第一,熟读文言诗文,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第二,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培养文言语感,提升文言阅读能力;第三,分析诗文精彩语言,理解人物形象,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而本文是一篇带有议论性质的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步入正轨,但是议论性的文章仍接触较少,对“论点、论据、论证方式”等概念不甚明晰。教参中也指出,对于刚刚接触此文的八年级学生不一定要以议论文的学习方法去学习本文。因此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本篇文章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及学情,最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正确朗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理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政治主张,体会孟子文章雄辩的特点。

3.构建问题链

核心问题:孟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什么政治主张?

下位问题:

1.文章共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层次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3.这几个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这组问题链比较清晰地呈现出了本文学习的三个层级。

第一个层级指向了本文中的基础内容,学生通过字词的落实,理解句意,这一层级的问题是解读文本的基础;第二个层级则要求学生细读文本,梳理、分析文章中句与句、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这一层级的问题也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三个层级是在前两个层级的基础之上,推断作者的政治主张,即课堂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三个层级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这组关系涵盖了学生“阅读—分析—推断”的思维过程,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和迁移运用。

4.设计学习任务

作为一篇议论性文言文,既要体现它的文言特质,又要凸显它的议论性特点。经过研修讨论,将这堂课的问题链进行细致梳理后,逐一转换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在逐层的任务之中完成对文章的学习。

学习任务一:朗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梳理文章层次。

学习任务二: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所以…这是因为…”来梳理第一层句子之间的关系。

学习任务三:用思维导图梳理第二层次的行文思路。

学习任务四:找出两个层次中作者观点的共同点,推断作者的政治主张。

学习任务一对应的是下位问题一“文章共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在进入文章内容分析之前,要先确切把握文章内容。本课作为一篇文言文,学生需要借助注释来感知课文内容大意,正确理解文章句意,才能准确划分文章的层次。这一任务的目的就在于此,利用学生对文言词语、文言句式的积累,完成文章内容的表述。

学习任务二与任务三则对应了下位问题二“各个层次中,句子与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此处分设了两个学习任务来对应不同层次内容的解决。

层次一包含的四句话,其语言逻辑性较强,选择用关联词“虽然……但是……所以……这是因为……”来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几句话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这一学习任务中,学生首先要明确“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概念,并找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再梳理出形成这一表述的内在逻辑关联,最后用“虽然……但是……所以……这是因为……”这组关联词来表述他们的关系。通过所提供的关联词来搭建思维支架、重组文本,进而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最终完成逻辑思维的培养。

层次二中,作者的表述顺序很有新意,作者用“故曰”二字承接上层,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再具体讲述如何获得“人和”,推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警策性论断,点明了“人和”的实质。一反一正,对比鲜明。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这部分尝试用绘制思维导图的学习任务来厘清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借以呈现行文思路。这个任务对于前两个任务而言也有一定的难度上升,训练了学生的理解、推断、建构的能力。

学习任务四对应的是下位问题三“这几个层次之间是什么关系?作者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旨在梳理全文的论证思路的基础上,推断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进行阐释说明。在这个学习任务中,学生需要找出文章两个层次间的共性,即“人和”与“得道”,通过判断“人和”与“得道”的具体实施方法,来确认作者的政治主张,即“以民为本,施行仁政”。这个学习任务需要学生着眼全文,通过分析、归纳、推断来完成,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高阶思维。

三、反思启示

对于学生而言,议论性文言文的学习难度较大,课堂推进要兼顾文、言、义各块内容。因此教学时就更需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以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链逐一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驱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依据问题链设计学习任务

核心问题所引领的下位问题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并由此形成了一个从浅入深、逐层推进的问题链,而问题链则表征了破解核心问题的思考过程与思考方法。为了落实这些思考过程及方法,教师需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学习任务来完成问题的解决。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问题链逐一转换成学习任务,使学生借助学习任务中蕴含的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比如,针对下位问题二“每个层次写了什么内容?每个层次中,句子间是什么关系?”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来分别完成两个层次的理解学习。对第二层次而言,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来帮助学生厘清第二个层次的内容,有助于学生判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联,使他们习得的知识结构化、整合化,更能深刻理解孟子由战争推及治国的论证思路,进一步得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点,阐明其仁政思想。

(二)梳理任务关联,布排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不仅要与问题链相匹配,各个学习任务之间也要有一定的关联度。议论性文言文的学习任务,应着力于文言内容的理解及议论性质的辨析,其中内容的理解是基础,基于此,才能进一步去辨析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构建出议论文的学习路径。此次设计的四个学习任务就体现了任务间的层进性。学习任务一“梳理文章层次”立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学习任务二“用关联词梳理第一层句子间的关系”则是提供显性思维支架,扶助学生完成内在关系的勾连;学习任务三“用思维导图梳理第二个层次的行文思路”完全去除显性支架,通过简单的文字、符号的呈现,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运用结构化、整合化的知识去完成内容的填充;学习任务四“找出两个层次中作者观点的共同点,推断作者的政治主张”更多是让学生充分地动笔思考,将思维过程落实到笔端。四个学习任务落实了由“扶”到“放”的需求,学生借助这样的学习任务就能顺利完成对问题链的解答。

(三)构建思维支架,落实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须蕴含一定的思维支架,给予学生一定的扶持,才能使学生意识到任务的目的,理解任务所指向的思维核心。此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参考了空中课堂的教学设计,着重梳理了句与句之间、层与层之间紧密的逻辑关联。在课堂上,我将问题转化为学习任务,用“虽然……但是……所以……是因为……”这组关联词来厘清文章第2 至4 句的关系,使学生能深刻体会孟子说理的条理性、其语言的充分性、阐释分析的连贯性,从而进一步感受议论文语言的思辨魅力。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来构建思维支架,可以有效训练学生提炼文本、整理信息、内化含义、表达展示。例如,在学习任务三中“绘制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厘清第二层的内容”,在学习任务中出示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处符号都是学生厘清内容关联的隐形帮助。思维不是凭空想象,要以具体的支架作为凭借,在学习任务中构建思维支架,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挖掘思维的深度,更好地培养高阶思维。

猜你喜欢

议论性文言文文本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写作指津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情理结合著华章
高中议论性散文习作探微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