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追问”的孵育规则
——结合《心中的爱》一课论追问的养成

2023-12-19宋惠娟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

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孵育语文老师

宋惠娟 上海市教育学会宝山实验学校

问题化学习提出课堂中要有“追问”。何为“追问”?《学会追问》这本书里提到追问就是追根究底地问、多次地问。意指针对之前已有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结论或解决方案再一次进行追究和讨论。

对追问,我在实践中存在着困惑:如何在“原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追问,这个“进一步”不仅对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对学生而言更有难度,怎么解决?

在不断学习、反思与实践中,我逐渐有些感受,根据今天的主题,我也结合毕业季《心中的爱》这堂课和大家交流一下课堂追问的“孵育”规则。

一、“孵”——营造“追问”的条件

问题化学习提出“追问是可以培养的”。有个生动的比喻,追问培养的过程,就好比是孵育小鸡,“孵”就好比母鸡在孵小鸡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孵化条件,使得小鸡破壳而出。同样,对课堂中学生的“追问”培育也需要合适的条件。

规则一:养成“侧目倾听”的习惯

尊重学生的老师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老师不仅能快速判断学生回答的对与错,并能适时发现学生的学习困惑,追问学生,把孩子的学习与思考推向深度。

善于学习的学生擅长倾听。善于倾听的学生一定善于思考。首先,在课堂上,我们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倾听,即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其次,要在课堂中找准时机对那些不认真听的孩子以重复别人的回答来检测其是否倾听;再次,对那些静心倾听,并对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内容进行追问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及时给此类学生发一张小圆片以示鼓励,下课后他们可换得三个纸质章,在自己的集章本上集满30个章,则能领取小礼品一份。

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养成侧目倾听的好习惯,一个是清晰明确听的要求,二是提醒检测听的质量,三是积极鼓励听的榜样。我想只有老师关注、重视和坚持这一习惯的养成,在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里彼此的发言都得到尊重,各种思考和情感才能得以顺畅地交流。

规则二:营造“主动追问”的氛围

首先,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布置上营造“追问”的氛围,比如墙上的“问吧”,围坐式的桌椅让孩子们能做到沟通零距离……这些都在告诉孩子们追问无处不在,你随时可以追问。

其次,我们可以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养成积极的追问心态——“不懂就问,想问就问”,不用担心有人会嘲笑你的问题简单,不用害怕老师会批评你提问的肤浅。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把心中的困惑表达出来。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的一开始,我会给予学生3 分钟的时间畅所欲问,并及时把问题记录在黑板上或是用铅笔记录在书上。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尊重他们的每个问题,并把每个问题都记在了心上,只有这样,他们才敢于问,愿意去解决问题,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随着学习的深入,当一个学生对别的同学或是老师的解答有困惑时,我们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甚至是反驳,更要对这类敢于提出质疑和反对意见的同学给予小表扬和鼓励,因为这类学生的追问品质难能可贵。

在学习的一开始,学生不太会追问,追问质量不太高,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尽可能地启发,如“对于某同学的这个答案,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能不能向他提个问题,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此,你还有什么想深究的?”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的问题“呼之欲出”。

在以上硬环境和软环境的追问氛围中,学生也会逐渐明白:其实追问也是一种帮助大家一起学习,帮助集体更好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逐渐建立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追问的课堂氛围。在《心中的爱》这节课中,我们就互为追问“爱是什么”等系列问题,学生在追问中对“爱”有了新的思考。

二、“育”——关注“追问”的养成

追问其实是要“教”的,需要教师示范、引领和传授方法。从规则的角度,我们分析“追问”的养成,那就是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建立追问的路径与方法,需要契合学习逻辑,符合学科规律。就这堂课而言,对学生的“追问”的培育,是有径可循的。

(一)关注“五何”问题的追问

“五何”问题是问题的基本表达形式,即“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

在《心中的爱》第一课时中,我们针对课题进行了追问,学生运用“五何”提问,提出了如下问题:

生1:心中的爱指的是什么呢?文中“爱”分别是什么呢?(“是何”的问题)

生2:心中为什么要有爱?(“为何”的问题)

生3:怎样才能感受到爱?文中如何表现不同的爱呢?(“如何”的问题)

生4:如果心中有爱,我们会怎样呢?(“若何”的问题)

生5:如果心中没有爱,又会怎样呢?(“若何”的问题)

“五何”问题追问视角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自己在不断追问中读懂文本内容,理解文本中心。所以,“五何”问题是文本阅读过程中的起点问题,也是深入阅读的基础性问题,更是学生从不会读到能够自主阅读的支架性问题,在问题化学习中就是问题系统。

当然,此类问题追问的“问题支架”还有很多,例如,以主要内容分析为重点的“谁,在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的问题系统;以读写为一体的“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的问题系统。这些问题系统的梳理、归纳,并通过课堂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认识语文学习,能够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地追问视角与特定的语文学习视域。

(二)关注思维品质的追问

在《学会追问》这本书里,王达老师把学习比作缝衣服,就是把新知识缝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也就是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形成关联,建构知识系统,产生学习的意义,可是,大多数人只完成了获取知识,却忽略了“缝合知识”这一步,另一些人有了一定的缝合,但缝合得不够深入,没有前后连贯,融合一体,使得学习深度大打折扣。为何无法缝合呢?因为追问能力的缺失!缺乏追问的技巧和方法。

就这个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我也尽力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试图在课中能够体现问题化学习提出的15种追问视角。就这堂课,我做了一些尝试,我关注了以下四类追问视角。

1.举一反三的问题

举一反三的问题就是从一个问题类推及另一个问题(见图1)。

图1

这次我们选择了《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绿毛龟》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三篇关于爱的文章进行阅读心得的分享交流。前期,我们就要对文章进行批注学习。有学生提出“如何进行批注”这一问题?其实,关于批注,在四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我们就知道可以针对课文的疑惑处、课文的写法和内容等进行批注。为了丰富学生的批注内容,我们启发追问“还能从别的角度进行批注吗?”随即,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到,还可以结合曾经学过的文章、诗句以及生活实际等进行批注,初步罗列出五个角度。我想这样的举一反三的追问就把“旧衣服”和“新衣服”有机缝合在了一起,拓展了语文学习的深度。

2.比较的问题

比较的问题涉及的是对比思维,即通过对两种相同或不同的事物对比进行思考,寻找事物的异同及本质与特性。

例如,在“爱有什么不同”这一原问题上,学生继而追问出了“爱的对象有什么不同”“爱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爱的内涵有什么不同”这几个问题,并通过比较分析解决了问题。(见表1)

表1

群文阅读,重在比较。我们要培养学生对阅读文本差异的敏感性,学会在比较中发现问题,并尝试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3.审辨的问题

审辨体现了学生求真的态度、开放的思想、独立自信的鉴定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交流分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阅读心得时,学生对于文中巴迪的爱来自父母提出了一个思辨性的问题:如果巴迪只有父爱会怎样?如果只有母爱,又会怎样?这两个问题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

例如:课末,大家对“爱是什么”这一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生1:爱是一种陪伴。

生2:陪伴一定是爱吗?

我们习惯于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很多时候伦理的问题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处在不同成长期的人以及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不同的判断。所以,我们积极鼓励学生提出心中的疑惑,相信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会有各自的见解和感悟。

4.扩展问题

扩展的问题包括:围绕一个主题,不同角度扩展出来的问题;由原来的问题延展出去的问题。

例如,在分享交流《我是中国人》这篇文章时,在读到第五节中万古不朽的人物,教师设计了一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自我追问一个问题:从古至今,还有哪些人物对社会和国家做出重要的贡献呢?

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呢?这是一个认知升级的问题,很多时候语文教师会对该类问题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一个走过场的问题。其实,我们要关注学习内容的延展性与丰富性,无论从文本理解的深刻度,或是阅读的广泛度,都符合语文学习的要求,是一个重要的语文学习的问题。

因此,当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了当时刚过世的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无论是情感的积累,或是认识的扩展,还是文本多样性的感知,对学生语文学习而言,都是百利无一害的。

三、追问“孵育”的困难与应对策略

通过对自己课堂的反思,我觉得,我在以下两方面需要有认识,并形成一定的规则,让自己去更好地实践问题化学习的“追问”课堂。

(一)教师课堂“掌控”需转化成学生课堂学习“自主力”

反思:

王达老师说“课堂中往往教师的掌控越强,学生自主力就越弱”,那么,我想,降低教师的掌控,学生的自主力才有所提升。而这对于老师们来说往往是教学中最棘手、最困难的事情——学生持续追问会改变教学流程,教师很难按照原先预设的路径按部就班进行下去,那怎么办?教师只能做出改变!

规则:

能让学生问的,教师不问,耐心等;

学生问不出的,引导他们问;

一堂课需要追问出一两个挑战性问题,让学生的问题带着学习往前走!

(二)需要认识到学生追问习惯的养成需要有一个周期的培育

反思:

课堂追问“孵育”需要系统的认识,不能急于求成。问题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往往比答案更重要。很多教师课堂的最大的问题是对学情了解不够,预设不够,追问的设计不够,因此,教师的引导直击不到学生的思维要害,或者教师也忽视了学生的追问。

规则:

课堂的不同时段,都要有学生“追问”的设计;

学生的不同年段,都要有学生“追问”的进阶;

课堂中学生的追问从单一走向多元、走向深度!

四、未来研究的展望

2022 年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任务,目的是让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课堂阅读教学往课外阅读伸展;让课堂内外的阅读教学互相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由此,我们也想通过追问培育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能力,于是设想了基于问题化学习的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路径(见图2)。

图2

总而言之,追问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成智慧的能力。追问,让学习主动、持续、深度发生。

猜你喜欢

孵育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三物黄芩汤组分(群)配伍在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模型中的相互作用
大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中2种成分的测定及其代谢
精子与慢病毒孵育制备转基因猪的分子检测及遗传分析
六·一放假么
Rho激酶、PKC、PKG对休克大鼠血管钙敏感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