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作业优化设计
2023-12-19陈兰芳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陈兰芳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学院附属小学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作业优化设计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个体通过学习而获得解决问题过程中所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音乐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和关键的音乐素养,他并不是单纯地指学生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也不是学生所掌握的音乐技能和思维,他所指的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音乐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实践创新、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
“小学音乐作业”是指在小学音乐课程中,教师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兴趣,布置给学生完成的各种任务。这些任务可以是书面的、实践的、创造性的或合作的,旨在帮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要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音乐作业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在大家的观念中,作业一般都是主学科的“专利”,音乐学科不需要布置作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音乐教师逐渐开始尝试布置课后作业,但普遍存在偏技能练习、重理论知识的现象,将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生活实践割裂开来,忽视了音乐教学的综合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通过作业练习真正获得音乐学习的乐趣,无法享受音乐美的熏陶,难以发展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通过音乐作业的设计将封闭的课堂拓展至课外、将封闭的教学时间延伸至课后,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自主创造能力得到提高,以此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不同类型音乐作业的设计
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音乐作业的设计要改变原来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状况,着力核心素养培育。教师应遵循学情认知设计作业,创新作业内容和方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将音乐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在音乐作业的实践过程中拓宽音乐视野,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对于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音乐作业的优化设计有以下几点感悟。
听赏型作业。听赏型作业是指学生通过听音乐或其他音频资料欣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听赏型作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根据课堂进程,可以将听赏型作业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学生在上新授课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布置相应的听赏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音乐作品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如教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一曲目时,为了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教师会在课前布置一些听赏作业,提前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的音频文件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听赏,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曲家、作词家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意义,感受草原文化的特点,了解草原人民的生活习惯、草原的自然风光以及草原在我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在课堂上,根据教学进度,教师引导学生实时聆听音乐作品并进行分析、讨论,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草原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提问,例如“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的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以下任务:选择歌曲中的一段歌词,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描述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讨论歌曲所表现的草原文化和生活。在活动结束后,教师邀请各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歌曲的艺术价值和草原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和学习相关音乐作品:一是让学生拓展欣赏经典的草原音乐作品,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草原牧歌》等,进一步感受草原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等特点;二是根据不同作品的旋律、节奏、情感等因素进行分析,交流作品背后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想,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三是向家长、同学进行分享,表演草原歌曲,或跳一跳草原舞蹈,以此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学生通过这次的听赏作业,进一步感受到了草原文化的魅力,同时引导学生从草原音乐中汲取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听赏型作业,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探究型作业。探究型作业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实践和思考来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作业形式。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锻炼动手能力与培养创新精神,笔者选取了“创造”实践领域中的“声音与音乐探索”模块,开展了主题为“我是生活演奏家”的课后探究实践作业。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发挥想象让其变废为宝,动手探究制作成一件可以发出声音的乐器,促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声音的产生、乐器构造,体验制作乐趣,观察生活中与音乐相关的现象和活动,探究、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创造生活中的音乐。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本次课后探究实践作业,通过丰富的想象,制作多样乐器。在奇趣蛋中放入豆子就能做成类似沙锤的散响类打击乐器;塑料桶、筷子经过改造后做成了鼓;长短不同的硬纸筒摇身一变成了能吹奏的排箫;纸盒、木块做成了八弦琴。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制造”出了属于他们的有趣乐器,并弹奏出了属于他们的乐章。这是同学们自己动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小乐器,也许音色不够动听、音高不够标准,但是每一件乐器都是“小小生活演奏家”们的成果。
有了以上基础,在教学《乃哟乃》一课时,教师在课上用杯子盛水,示范敲击“do”“mi”“sol”三个音,同学们在课后,使用杯子或碗等器皿用具,盛水、调音高(教师提前弹奏三个音的音准音频发到班级群,让同学们聆听并调整音准),演奏歌曲《乃哟乃》。家长们配合完成孩子们作业展示的视频录制,上传到班级群……同学们在运用杯子盛水,甚至用碗、碟等尝试演奏这一音乐实践探索中,反馈是不同杯子的材料、体积、高低、盛水多少,敲击工具不同,且音色也不同。其中有音乐基础比较好的同学甚至把“do、re、mi、fa、sol、la、si”七个音都调好,并演奏她平时喜欢的歌曲。
通过这样的探究作业,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身边的材料自制简易乐器,尝试演奏,将社会生活的点滴融入音乐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将生活与音乐进行有机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在音乐学习中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声音。
编创与展示型作业。编创与展示型作业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的作业形式。它结合了音乐创作、表演和展示三个方面,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音乐编创型作业主要包括歌曲创作、音乐剧创作、音乐故事编创、音乐游戏设计和音乐绘画创作等。这些作业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实践,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潜能。展示型作业则要求学生将创作成果进行展示,可以是个人展示,也可以是团队展示。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紧张情绪,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同时,其他同学和老师可以观摩展示,并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表现能力。音乐编创与展示型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和音乐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歌曲《乃哟乃》,全曲只有“do”“mi”“sol”三个音,教师设置了“我的舞台我做主”编创与展示作业,鼓励学生为歌曲创编引子和尾声,唱一唱谁编的最好听。用“do”“mi”“sol”三个音编配固定伴奏音型,用自制小乐器伴奏为歌曲演唱增色。除了以演唱、演奏的形式来表达歌曲,还可以鼓励学生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载歌载舞……从作业呈现来看,大家创意无限,百花齐放,简直是才艺大比拼,学生们有展示不同歌唱形式的,有展示舞蹈的,有演出服的同学,还可以着演出服表演,有展示自制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有加入朗诵表演、队形变换的,还有学生邀请家长们参与到这项作业中……大家把所学的知识延伸到了音乐的其他方面去表现和表演,享受音乐的乐趣,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编创与展示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综合型作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课程的综合性,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音乐课程综合型作业是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其他相关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出的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作业。其目的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设计综合型作业时,要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联系,注重与自然、生活的关联,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
如在学唱歌曲《小叶子》后,教师以“秋日”为主题,布置了课后作业,创编舞台剧《秋日私语》。教师先帮助学生组建“剧本、吟唱、剧务”三个小组,明确小组的任务,剧本组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搜集秋天古诗、美文、秋天优美词语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创舞台剧的剧本。吟唱组吟唱歌曲《小叶子》,用舞蹈动作表现秋天叶子从树上飘落等动作和场景。剧务组准备表现秋叶、秋天形象的摄影和绘画作品,还有校园中的梧桐叶、篮球场边的银杏叶等道具,以此来表现音乐与文字背后的内涵。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营造美的氛围,引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形象,进而生成具有创造性的艺术表现,提升儿童艺术素养。教学中,教师立足音乐主线,重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节课不仅融合艺术学科:“秋日私语”的舞蹈、秋叶飘落柔美的线条、课前绘画的秋叶、秋天形象的摄影和绘画作品……还融入了其他学科元素:一年级语文课文《秋天》和其他的秋天词语等、自然学科“叶子变黄了”,甚至在学习音乐时还巧妙地融入了数学元素。此外,还有与生活的融合:校园中的梧桐叶、篮球场旁边的银杏叶等。整节课注重汲取丰富的审美教育元素,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音乐作业优化设计的注意点
(一)要切合教学目标设计音乐作业
设计音乐作业时,确保作业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至关重要。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在设计音乐作业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学会一首新歌曲,那么作业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歌曲演唱、为歌曲设计相应的动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熟记歌词;如果教学目标是掌握某种节奏,那么作业就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节奏练习、创作简单的节奏组合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改编歌曲、创作简单的旋律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音乐创作能力。
(二)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设计音乐作业
在设计音乐作业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确保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不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力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因此音乐作业的设计要基于本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在全面深入解读教材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本年龄段学生的作业。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从简单的节奏练习和儿歌学起;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逐渐学习更复杂的乐理知识和名曲欣赏等。
同一年龄段学生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在音乐方面都有同样的感悟能力,作业的设计要尽量考虑到不同音乐素养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巩固并发展自己在演唱、演奏和视唱乐谱等方面的音乐技能,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音乐作业,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挑战层。总之,设计的练习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在音乐作业设计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
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发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是音乐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当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时,他们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因此,在设计音乐作业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学生设计有趣、有意义的作业。例如,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流行歌曲纳入作业范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乐曲、研究音乐风格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供多样化的作业选择: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作业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作业。例如,学生可以选择演唱、演奏、创作、舞蹈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发挥自己的特长。
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在与他人互动中学到更多知识。
提供展示平台,及时给予反馈与鼓励: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与鼓励。例如,设置“我的舞台我做主”展示时间,学生可以一人或小组进行表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更好地完成作业。
综上所述,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提高作业成效,通过为学生设计听赏型作业、探究型作业、编创与展示型作业、综合型作业,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