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运用单元整体规划理念构建语文课堂初探
——以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色》为例
2023-12-19乔丹红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
乔丹红 上海市浦东新区进才实验小学
2022 年4 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公布,其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设计学习任务群,需要紧密围绕单元整体教学的特定主题,探究内在的逻辑关联,创设与任务相关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实践活动。本文以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夜色》为例,对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运用单元整体规划理念构建语文课堂作了初探。
一、单元整体规划思路和意图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家人陪伴我成长”这一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 篇课文和1 个语文园地。《静夜思》抒写了游子在宁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思;《夜色》主要描述了妈妈给“我”讲勇敢的故事,爸爸拉“我”去散步,启发引导“我”发现夜色的美好,从此,我不再惧怕夜色;《端午粽》讲述了外婆每年请“我”吃粽子,在不经意中培育了“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彩虹》则采用对话的方式,想象自己飞上彩虹桥,用行动去回报哺育自己成长的亲人。在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规划时,具体有以下内容。
(一)解析单元内容,确定核心任务
从这个单元选编的文本和重点学习目标定位来看,在课程内容上属于发展型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纵观一到五年级教材就会发现,在一年级上册阅读教材中大多为童诗短句,学生易于朗读,所以语文要素为“读准字音,读好句子间的停顿”;而下册教材的篇幅、语句均明显变长,朗读要求也相应提高,其中“读好长句子”成为朗读课文的基础和关键。本单元的4 篇课文都围绕着“读好长句子”这个语文要素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设计,并且从题材上看跨度也比较大,有古诗、现代儿童诗、散文等。不同跨度的题材对于“读好长句子”的要求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都极其重要。因此,这个单元需要围绕“学习如何读好长句子”这一核心任务开展教学规划。
(二)围绕核心任务,设计子任务
《静夜思》的朗读没有什么特别长的句子,但是课文中有“朗读课文”这个明确的要求。那么按照古诗的四个层次:一读准字音、二读出节奏、三读出韵味、四读中想象来进行训练,学生就能够做到基本的读出节奏,知道用间隔线去画停顿,知道间隔的地方应该要停顿。《夜色》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长句子,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要学会初步感知,教师要格外重视示范读,读好恰当的停顿。到了第三篇和第四篇课文,课后的习题中明确提出了“注意读好长句子”的学习要求,这个要求贯穿整个单元。在《端午粽》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先指导学生读懂句子的含义,从词语连续到短语朗读指导,渐进到运用正确停顿等方法读好长句子。在《彩虹》这篇文章朗读指导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前两课学习到的朗读方法来自主练习,再小结如何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反问句,在读好停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读出停顿。
(三)统整课时安排,细化课时任务
根据课文的子任务设计,进一步细化设计每篇课文的课时任务。《静夜思》安排在第2 课时,通过联系生活,利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读好古诗的节奏,背诵古诗。《夜色》安排在第3 课时,认识“胆、敢”等13个生字和厂字头,会写“色、外”等7个汉字,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端午粽》安排在第2 课时,认识生字新词,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又黏又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读好长句子,了解端午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彩虹》安排在第2 课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识记生字,巩固读好长句子的方法,体会关爱家人的情感。
二、《夜色》课堂教学设计与说明
以往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按照教材顺序开展教学,但此次把《夜色》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来教学。这是因为这个单元的核心任务是“读好长句子”,因此需要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从中选择一篇适合切入的课文作为第一课。这个单元4 篇课文中,第一篇是古诗,不适合开展长句子教学,后面两篇课文都比较长,有很多长句子,不适合第一时间上手开展教学,而第二篇《夜色》是儿童诗,有长句子但相对简单,适合开展第一课教学。所以,把《夜色》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课,用儿童诗的长句学会停顿,理解意思,来读好句子,做好整个单元的铺垫。课堂教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了解课文大意。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欣赏夜晚景色的图片,感受夜色的美丽,请学生交流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夜晚。随后,教师通过对比法,预设话题“说起夜晚,人们也总是把它和黑暗、害怕联系起来,有一位小朋友,也很害怕天黑,可后来他却改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导学生进入《夜色》课文,请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随后,再运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大意,问答“我”对夜晚态度的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
第二部分,多种方法识字。在了解课文大意后,重点围绕生字开展识字教学,并借机巩固和积累识字方法,为后面的小组合作识字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胆”这个字的时候,按照单元整体规划理念,可以把单元后面的内容往前提,即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识字加油站”,先教会学生跟“月”有关的字,联系人体部位,穿插开展“你指我认”等情境化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在人体部位的生字中,大多和“月”字有关。再如,请学生小组汇报学习“外、窗、往、乱”等生字的成果,教师总结“找反义词”“看图识字”“找朋友”“形声字”“换偏旁”“字源识字”等识字方法,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锻炼学生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不同的生字应根据构字规律,运用合适的方法来学习。合适的方法才是识字的好办法。
第三部分,学习读好长句子。长句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停顿,还是有感情地朗读,其实一开始是有难度的。笔者围绕如何读好长句设计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读正确,把字音都读正确;第二步是读好,在抓住关键词了解句子的大意后,再来引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步是学会停顿,引导标点符号要停顿,词语和词语之间也要停顿。在教读长句子时,还要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通过引读、做动作、设置情境,比如说“心乱跳”,来引导学生感受“胆小”的意思,让他们能够理解句子,读好句子。在《夜色》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仔细听教师范读,感受句子的停顿。如“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月光下睡觉”。随即总结方法,即根据标点符号停顿。逗号、省略号停顿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在“谁、把什么或者干什么以及怎么样”后面也要稍作停顿。在指导朗读长句子的过程中先扶后放,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句子的停顿,为后面学生自己根据教师总结的方法,尝试划分停顿做铺垫。随后,让学生找找课文中的“我”为什么胆小,展开想象“我”可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体会“我”害怕的心情。在读好句子停顿的基础上,理解句子中的重点字词:“很小很小”“心就乱跳”,感受“我”的胆小,进一步了解句子的意思,读出害怕的语气,在此基础上练习朗读能更准确地停顿。最后,启发学生在课文中表达的留白处与两个省略号处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胆小和勇敢。比如,“妈妈讲了哪些勇敢的故事?为什么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再如,“爸爸为什么偏要拉‘我’去散步?夜晚,在爸爸的陪伴下,‘我’还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照课文中的长句子说一说”。
传统的单元教学虽然是多篇课文组成,但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且多数教师习惯以单篇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了解”“识记”“理解”某个知识点,纯粹为了学知识而学习,很难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无法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而单元教学突破了当下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所面临的学科知识零散、学科能力低下带来的局限,使教学更加系统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主题概念和单元概念的理解,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在进行单元整体规划时,则需要将这些课文文本看作一个整体,以统整的方式,实现多文本之间的要素整合、内容关联和教学整合。同一单元教材里面可用的内容很多,需要教师带着整体考量去挖掘、去组织,根据单元的教学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安排好整个单元的课程顺序以及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真正将基于教材单元的整体规划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