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7“菜鸟”教师团队成长记
——多层次管理促成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2023-12-19申永珍张旷怡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中心校

教育 2023年35期
关键词:数学组区级菜鸟

申永珍 张旷怡 上海市宝山区月浦中心校

一、背景介绍

月浦中心校地处上海市宝山区北部,建校八年,不断发展,日益壮大。“年轻”成为整个教师团队的特点,但伴随着“年轻”而来的必然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大部分的职初教师在对于教材的把握、教学方法的权衡以及学生学情的掌握等方面都缺少经验,可以说这支年轻的团队中都是一块块标准的“璞玉”,急待雕琢,需要灌溉。数学教研组便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璞玉的“菜鸟”教研组,11 名教师中5 年以内的职初教师8 名,占总数的72.73%;8 名职初教师中有6 名为非师范类非学科类的老师,占职初教师总数的75%。(见图1)

图1

如何加速团队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团队的整体水平,成为学校和团队负责人所面临最现实的问题。面对学校青年教师成长的迫切需求,我们开始了切合学校实际的探索与实践。

二、探索与实践

(一)从“孤勇”走向“众力”——骨干引领下的青年教师带教

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职初期间常常会成为一个“孤勇者”,遇到困惑和挑战埋头苦干,功夫没少下,但收效却不一定理想。这个现象在我们这样一所年轻的学校里更是常见,组内的三位经验型教师都有行政职务、工作上的繁忙以及年龄上的差距,使得青年教师在讨教时往往会望而却步。用青年教师们的话来说,便是“你们都这么忙了,不好意思再来打扰你们”。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我们采取了引入名师资源、发挥骨干引领、进行内部挖潜等策略。以组内的张璐老师为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一系列的管理举措收到了成效。

1.引入名师资源,提升教研成效

张璐老师是建校时的第一批新教师,入校的前两年,身边清一色和她一样年轻的面孔,每周的教研活动只是两个人聚在一起对最近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教研成效并不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聘请了数学名师来校指导带教,每周开展主题式研修活动,聚焦课堂教研活动,以“理论学习+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根据“个体初备、集体研讨、修改定稿、个体润色、共享应用、反思补充”的原则进行一课多磨(见图2)。

图2

在这样的研修活动支撑之下,组内青年教师不论是对教材的把控还是对于课堂的驾驭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张璐老师也正是在这一次次有针对性的备课、打磨、实践的过程中渐渐初窥教学门径。

2.发挥骨干引领,双向协同进步

随着学校的日益壮大,师资力量也逐步得到了补充,数学组陆续引进了3名经验型骨干教师,其中2位教师为现任或历任区级骨干教师。为了发挥区级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每学年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每位骨干教师都安排带教2~3 名青年教师。传统的师徒结对固然有效果,但我们还是发现由于需要带教的徒弟过多,骨干教师的精力会有所分散,带教的效果也会有所折扣。

基于此,我们抓住了区级骨干教师承担任务的契机,带动全体青年教师共同参与、共同成长。例如,组内的学科带头人张旷怡老师承担空中课堂教学任务,借助这次录课的机会,全体数学组的青年教师共同参与,从暑假的集体备课到开学后的多次调整,整整四个月的打磨,教师们全程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教材的研读把握和信息技术的融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张璐老师在其中作为资料搜集组的组长,带领几名青年教师一同协助,完成了前期各版本教材、优秀课例的收集以及后期音视频制作与修改的工作。在完成录制之后的“空中课堂录课分享会”上,张璐老师用最真挚最朴实的话语,向全校教师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录课过程中教研员、执教者和同伴们的精益求精,也深深触动了我,我看到了教师的责任与担当,看到了榜样的力量。”“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干,一定成!”让全体教师深受震撼。

作为任务承担者的张旷怡老师同样收获颇丰,在接到任务初期他也是一名“孤勇者”,但他逐步从一名孤身奋战的学习者、实践者转型成了一名引领者。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义务教育高质量基础性作业体系建设项目”“五年级高阶思维题编写任务”“沪教空中课堂小学数学学科高质量作业设计”……这一系列区级项目,都有着数学组全体青年教师参与的身影,引领者和学习者都从中收获了成长。整个数学团队成员都从“孤勇”走向了“众力”,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进行内部挖潜,任务驱动发展

在经历了职初的学习实践,个别青年教师逐渐崭露头角。我们通过“新月杯”青年教师比武,结合日常的考核评定,筛选出有潜质的青年教师作为教研组内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一步加速她们的专业发展,从而让她们成为团队中的“领头羊”,带动其他青年教师一同进步。

张璐老师经历了几年的积累,逐步从一名职初教师开始走向成熟,也渐渐开始形成属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于是她顺理成章地成为“骨干教师”。在成为骨干的日子里,她除了继续通过教研组的日常研讨活动,跟随区级骨干师傅学习来提升自己,还成为一位新一轮职初教师的带教师傅。用她的话来说,两个身份间的转换“痛并快乐着”,因为站位的视角不同,面对同一个教学问题的思考也会不同,不断倒逼着她继续学习和探索。如今,张璐老师已经成为数学团队的中坚力量,在刚结束的区中青赛中,她的课颇受好评,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本人也获得了“宝山区教坛新秀”的荣誉称号。

团队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合理的成员结构,数学组逐步建立起区级骨干、组内骨干、职初教师的带教层级让整个团队一直处于不断攀升的状态之中,每一位成员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够得到提升自己专业发展的助力。

(二)从“卷入”走向“浸润”——课题引领下的研修模式变革

每周的聚焦课堂教研组研修活动的确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助力,老师们被卷入了这样的学习之中。然而我们发现,一轮轮的上课研讨,并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解决青年教师们的困惑。很多时候的讨论并不一定聚焦在最核心的问题之上。

伴随着学校市级课题“情境学习理论视域下职初教师KCS 发展的案例研究”的应运而生,我们的教研组研修模式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变(见图3)。

图3

以数学组的张璐老师为例。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我们设计了针对她的KCS 课堂观察量表,并制定了详细可行的行动方案,继而开展了三轮实践课。通过一次次的课前课后访谈、观察数据反馈、组内教师给出相关建议和名师点评等环节,直至被研究对象内化迁移在研修中的所获所得。

从图4、图5、图6 中,不难看出她在围绕KCS 主题实践与研修过程中,不断加深了对KCS 的认识,将教师KCS知识内化,并逐渐迁移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在课堂教学情境、教研组研讨情境、自我反思情境中发展了自身的KCS。

图4

图5

图6

小张老师经历了这样一次虽然有些折磨人,但却颇具成效的研修,让她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她也在一次次的教研组研磨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如今也已经成为宝山区新一届青陶班的学员,并2 次在区级层面进行了公开教学展示,多次获得区级层面的教学比赛等第奖,从而走向了学校备课组长的岗位。

结合课题所进行的教研组研修,让青年教师们能够在一次次的研磨中更精准地找到自己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获得专业上的提升,从一开始的“卷入”开始走向了“浸润”。

(三)从“组内”走向“组外”——项目引领下的教师内驱发展

随着青年教师的逐步成长,从“组内”走向“组外”成为数学组新的需求。如何为这些日渐成熟的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和检验自我的平台就成为我们所面临的新问题。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化学习等项目的开展,让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一条路径。我们试着让青年教师通过“项目参与—组内提优—区域亮相—区级展示”这样的过程,将项目任务化为教师的内驱力,推动着她们的专业发展。以高思嘉老师为例,她进入学校仅仅三年,但已经完整地经历了上面所提到的发展路径。

1.项目驱动,自培提升

2019 年,学校作为宝山区试点校加入了“上海市数字教材”项目。数学组则作为先行试验组开展了数字教材常态化应用的实践探索。刚入编小高老师便是最初的试验教师之一。试验中,项目组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除了积极组织小高老师参加市区级的培训之外,每月还安排项目组研讨活动,帮助她逐步熟悉和适应项目。在运用“数字教材”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于平台的使用,小高老师对于教材的理解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一名新教师,参与项目带来了专业自信,小高老师一年间在组内进行了多达6 次的教学展示。

2.组内提优,区域亮相

在经历了一年的培训与实践之后,项目组的试验教师对于平台的运用愈发熟练。我们适时安排了组内的数字教材评比活动,并结合日常考核和组内活动情况,进行了组内提优,并积极联系区域兄弟学校,举办数字教材区域研讨活动,小高老师成为组内第一位进行区域展示的青年教师。

3.区级展示,提升内驱

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学校也迎来了数字教材的区级展示活动。有了之前组内和区域的经验,小高老师顺理成章地被推荐为承担区级展示任务的人选。为了让她的展示之路变得更加平坦,我们在接到任务开始就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了专项指导组,并由两位同年级的试验教师作为协助组,与她一起进行了数轮的打磨。最终的呈现效果令人满意,小高老师的课获得了参会专家和老师的好评。如今,收获了自信的小高老师又陆续参与了市级三个助手试点与问题化学习同侪教研等项目,逐步成为数学组的中坚力量。

可以说,小高老师是组内青年教师借助项目平台走出去的缩影。几年来,学校承办了两次区级展示活动、两次区域展示活动,并在每个学期都面向全校进行校级展示活动。数学组3 位教师进行了区级课堂展示,4 位教师进行了区级交流,每一位教师都进行过校级课堂展示。在不断的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宝山区教育信息化工作先进评选活动数字教材应用推进优秀团体”,两位老师分别被评为区数字教材应用推进先进个人和学科化资源建设先进个人,11 人次获数字教材应用研究教学案例与论文征集活动等第奖。

正是这一次次的展示活动,让组内的青年教师逐步走了出去,站在外校老师和专家面前接受挑战自我的检验,项目任务的驱动既是压力,也是动力,不断帮助这些青年教师进一步提高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让她们从被动地学习渐渐转化为主动地寻求提升。

三、我们的收获与思考

回溯这几年来数学组走过的路,我们颇感欣慰,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个青年教师的日渐成长,更是一个“菜鸟”教师团队的日臻成熟,逐渐形成了日趋完善的青年教师培养的多层次管理模式(见图7)。

图7 学校青年教师培养多层次管理模式

这几年来,借助着一系列的管理举措,数学组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升华。共计7 位青年教师借助各个项目或平台进行了区级以上的公开教学展示,3 位青年教师独立领衔了课题的研究,20 余篇青年教师文章获奖或刊登在各类杂志上。产生了1 位区级教坛新秀、2 位校级骨干教师。数学组逐渐成为学校的优势学科组,并获评了新一轮的宝山区优秀教研组。

(一)确立科研骨干,加强研究力度

尽管有市级课题的引领,但整个数学组教师的科研意识还不够强。对于一个良性的团队而言,教研和科研是密不可分、齐头并进的。进一步分析团队成员,我们发现团队领衔的三位经验型骨干教师都是教强于研,这对于团队的引领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科研力度,以学校教研组课题群建构为契机,结合数字化转型,确定适合数学组实践研究的课题;逐步挖掘和确立团队的科研骨干,让教研组的发展变得更加均衡,带动全组教师更好地成长。

(二)梳理整合项目,提升实践成效

数字化项目给组内的青年教师带来了机遇和舞台,但由于项目众多,在统筹规划和实施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基于知识图谱的智适应系统”就存在着参与教师少、受众学生少的问题。梳理和整合现有项目成为我们接下来所要面对的新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目前各项目实施和教师发展现状,优化已有实施计划,减轻教师负担,提升实践成效。

“在忧患中淬炼、在践行中飞跃、在磨砺中成长。”月小数学组的成长赋予了学校管理团队勇于变革、锐意进取的力量。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坚持和努力,学校青年教师们的成长之路必将越走越稳。

猜你喜欢

数学组区级菜鸟
天津市总多项举措推动“区级工会加强年”工作落地
保定市首家县区级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莲池区揭牌
推进报台网深度融合 做强区级融媒体中心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怎样扎实有效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数学组备课活动的几点感悟
菜鸟逆袭记
《湖南教育》“潇湘数学组”栏目征稿启事
县区级社情民意调查方法初探
菜鸟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