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研究

2023-12-18李志君

市场周刊 2023年11期
关键词:账实财务处国有资产

李志君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0 绪论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我国的高校教育蓬勃发展,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和数量剧增,固定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固定资产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础设施[1]。然而,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却存在诸多问题,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掣肘因素之一。如管理脱节、重复投入、资产闲置、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固定资产信息变化迟滞等。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而且影响了高校教学科研的顺利发展。因此,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科学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分析汇总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旨在为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2]。

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

1.1 高校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逐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投入,投资规模超过100 亿元,重点支持100 所有特色、高水平的普通高等学校加快发展,提升高校基础教学科研能力。全国共有20 所高校的预算经费在2022 年超过了100 亿元,其中50 亿以上的高校有48 所,排名前10 位的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占全校投资总额的30%以上。随着高校巨大的经费投入和办学规模的扩大,以及校际合并与整合,高校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高校固定资产投资涵盖了教学实验仪器、食堂和馆舍房屋建筑、交通工具、办公设备和图书等。

1.2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衔接不畅,管理效率低下

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等有关要求,各大高校按照“国家统一所有、学校占有使用、归口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进行国有资产管理。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前提,坚持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结合。但大多数高校的现实情况往往是产权人是学校,学校资产处统一扎口管理,交由各单位使用而代为管理。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计信息沟通不通畅,统计偏差时有发生。如下级单位固定资产早已报废,但信息传递滞后,致使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经常出现差异。学校资产处和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系统分属不同的系统,资产信息变更无法交叉校验,加之使用单位人员往往缺乏责任心,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其实际使用部门之间沟通不畅,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同时,大量资产集中于各学院和行政部门,资产管理工作难以统一协调,客观上造成了财务监管难度加大。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跨部门开展资产信息核查困难较大。

1.3 高校固定资产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资产闲置率高

根据《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直属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规程(暂行)》等有关规定,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按照业务分工,由相关部门归口负责。例如,仪器设备、家具、低值耗材等资产的管理,由化验室和器材室负责;不动产由资产管理处负责;图书、文物和陈列品等由图书馆负责;资金、债权、债务等由学校财务处负责;专利、科研成果和其他无形资产由知识产权管理处负责;学校的校名、声誉等由学校发展处负责;在建工程和其他资产的管理由基建处负责;与地方共建研究院、派出机构等资产,由对口院系部门负责;关联单位资产管理由各关联单位自行负责;学校投资企业的资产由学校资产经营公司负责。

由于高校资产多头管理,有的部门认为有上一级部门主管,往往是管而不理,重使用轻管理现象严重。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15〕90 号)中明文规定,“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和所有使用单位,应当积极推进资产共享、共用。”按照优化配置的原则,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对长期闲置、低效、超标准配置的资产,及时进行合理调剂,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但实际情况却令人担忧,资产调剂由于沟通不畅从未执行过,高校固定资产闲置率高已成通病,闲置两三年以上的资产大量存在。

许多高值资产是院系为了某一重大纵向或横向科研项目而专门购置的,项目结束后由于这些设备使用范围窄、利用率低,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大量的通用性资产属于学校,但由于分属不同的使用单位而不能在校内部门进行调配,需要的部门不得不重新购买,而不使用的单位却长期闲置。部分资产没有明确的指向用途或者使用部门没有合理的安排,由此产生了大量的资产闲置。校内部分重点实验室的高值设备资产本可以向社会开放收费,既可以为学校创收,也可以资源重复利用,但由于涉及资产处、财务处、院系实验室等诸多管理部门难以沟通协调,实验室也懒得为此费神,只好闲置了事[3]。

高校固定资产重复投资是除资产闲置外的另一大通病。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各院系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本着使用方便、用着顺手的原则,着眼于小块利益,一直认为购置费是学校出的,不用个人掏腰包而且部门经费预算结余也不能挪作他用,还不如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提高部门职工福利待遇。固定资产购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许多设备分属各院系所有,校内资产划拨渠道不畅,闲置资产部门间无法调拨,只得重复购买,造成大量资金浪费[4]。

1.4 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实行了信息化。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由于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低,信息数据采集面窄,信息更新滞后,造成资产管理信息化利用程度普遍不高。部分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缺乏信息系统的支持,资产信息的记录和查询很难全面准确。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数据统计偏差、信息沟通不畅等现象,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大打折扣。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模式僵化陈旧、管理方式单一、统计数据不细致、资产分类不明晰、统计信息不及时等诸多问题。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归口管理,而是由资产使用部门代表学校行使资产管理职责。由于财务部门只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缺乏对资产实物的清查监管,资产处名义上全盘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但缺乏必要监管职责,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由此造成资产统计数据经常性差异。

1.5 固定资产细化管理不到位,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统计信息失真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中,申购、审批、采购、入库、领用、调拨、清查、报废等环节衔接不够顺畅。大部分高校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初衷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学校的资产管理。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实现部门间共享,交互式查询未打通,部门间数据无法共享,信息数据采集更新不及时,资产信息、财务信息无法互通,部门间调配拨付无法顺畅实现,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财务处、资产处统计的数据账实不符成为常态。

归纳总结,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资产购买后不及时办理入账手续;②对外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没有跟踪记录;③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没有进行规范的交接程序,固定资产信息记录中断或缺失;④资产管理员没有定期进行资产核查;⑤固定资产变更未及时在管理系统中录入变更数据;⑥未严格按程序办理报废或报损;⑦处置资产未及时办理核销手续;⑧无偿划转和接收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5]。

2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解决办法

2.1 资产管理实行标准化、系统化管理模式

资产管理标准化、系统化就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模式,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运作。制订专门的管理标准和流程,建立规范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标准,分层级进行纵向和横向管理,通过实施标准化,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高校要对原有的资产分类归口管理方式进行改进和完善,由学校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全校资产全流程管理。同时建立财务处、资产处和资产使用部门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并对各部门的责权进行明确划分。财务处负责全校各类资产价值核算;资产处负责固定资产从采购、验收、维护、报废、处置全程管理,并负责定期与财务处进行资产核查,同时负责制订资产管理制度和维护资产管理系统,并对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资产使用部门要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做好资产入库、领用登记,并且定期进行资产实物盘点。资产信息变动时及时在资产管理系统中更新资产变动信息[6]。

在各资产使用部门设立资产管理员岗位,专职负责本部门资产管理工作。资产处应积极开展对部门资产管理员的培训。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系统。从资产申购申请、可行性论证、集中采购到公开组织招投标,全流程从制度和程序上规范资产管理行为。

资产处在资产购置后应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财务处、审计等部门联合验收入库。领用资产出库时要严格履行出库登记,明确资产保管人。领用保管人就是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资产处、财务处、资产使用部门之间应定期对账,确保账实相符。各资产使用单位负责维修保养设备,对高精尖的仪器设备,如果本校没有能力进行维保,则由资产处代表学校,聘请校外专业人员对高端固定资产进行日常维护,维保费用由各资产使用部门承担。

2.2 提升和完善固定资产资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十二五”期间,国家颁布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操作规程》《国有资产绩效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使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在资产管理中,不仅要提高资产的信息化,也要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和精确率,同时还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全面、准确的资产信息数据,便于资产信息共享与监控。建立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对资产采购、入库、领用、报损报废全流程管理,使资产信息透明共享,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这对高校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可以采用RFID和二维码技术结合,每件固定资产生成唯一对应的二维码,从资产采购入库到报损报废全程跟踪管理固定资产的信息变动。通过移动客户端扫描固定资产二维码,可实时显示该资产的所有信息,包括资产管理员、产地、规格、功能、运维保养周期、资产变更、采购合同等电子信息。资产变更时,通过移动客户端扫描二维码即可上传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7]。运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确保资产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既可实现与二级管理部门的信息互联互通,也可实现与财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最终解决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的问题,使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全面提升。

2.3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人员考核机制

高校资产处全盘负责本校资产管理工作,各资产使用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资产管理,负责本部门资产的出入库、实物清点、账实核对、报废等日常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资产管理人员往往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加之管理人员岗位经常变动,资产管理缺乏连续性,管理员对固定资产管理流于表面,而对资产的使用、维护、转让、出租、出借、清查、报废等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管,是造成账实不符的客观原因。

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对管理人员的考核至关重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既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当前,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不仅数量剧增,而且种类繁多,设备的技术指标也在不断更新,这在客观上要求高校要培养一支专业的资产管理队伍进行资产管理[8]。

2.4 资产信息交叉核查,定期进行资产清查

资产处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实物核查,财务处负责资产的价值核查,从实物到账务,信息交叉验证,确保资产账实一致。同时要建立定期盘点制度,资产处、财务处、审计处联合对资产进行实地盘点和财产清查,对盘盈、盘亏资产及时处置,资产变动信息及时录入资产管理系统,确保资产信息及时完整。

2.5 资产盈亏及时处置,保证账实相符

处置资产应由资产处、财务处、审计处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对资产的变卖、出租、出借、报废进行全程监督,对处置的资产进行科学评估。

建立严格的资产处置制度,界定资产处置范围。资产处置方式包括报损报废、变卖、转让、无偿划拨、捐赠、置换、核销货币资产损失等。权属关系不清或者权属有争议的资产,应在权属界定明确后方可进行处置。要制订严格的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凡一次性核销价值在50 万元以下或其他资产,一次性处置账面原值在500 万元以下的资产,均要由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报学校审核后,由资产管理部门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或备案。处置学校国有资产要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对学校资产处置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扣除有关税费、拍卖佣金及其他有关费用后上交学校收入[9]。

2.6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既是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客观要求,也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障。资产审计工作要定期或者专项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杜绝腐败现象的滋生。

高校应按照审计法规的要求,定期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和报损报废进行审计,重点对大型仪器设备的采购招投标实施审计监督,确保程序合法合规。同时要防止采购奢侈浪费,甚至权力腐败等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使高校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审计监督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审计监督对保障高校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意义重大。

3 结论

固定资产管理是高校产学研发展的重要基础,

猜你喜欢

账实财务处国有资产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村庄货币资金盘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浅谈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IT资产管理信息化在账实核查工作中的作用
论高校财务处与报账主体的财务信息沟通
PDCA循环在医院固定资产账实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国有资产资本化改革
关于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
高校规避账实不符仪器设备资产的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