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023-12-14梁昌文

中国标准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标准体系

摘 要:构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是党和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做出的战略决策,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对此,本文在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相关理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两个方面,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视角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構建与应用

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4.004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tandards System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LIANG Chang-wen

(Foshan Institute of Quality and Standardization)

Abstract: To establish the standards system 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is the strategic decision made by the Party and the State in the 14th Five-Year Plan. It is of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 cance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our country. In this regard, based on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 syste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 system in two aspects: the goal, principle and framework desig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 system, and explores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 system at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levels.

Keywor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and supply chain, standards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1 引 言

构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标准体系,是党和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国运用标准化技术手段,建设制造强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激发制造业经济发展活力,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为此,本文以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为研究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相关理论概述

2.1 产业链、供应链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产业链是同一个产业或不同产业的企业,以产品为对象,以投入产出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依据特定的逻辑联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上下关联的、动态的链式中间组织。由此可见,产业链从原材料供应直到生产出用户需求的产品,整个过程都是按用户需求来组织生产的,如果生产出的产品用户不需要,则产业链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供应链是指产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企业和企业之间,上游和下游之间以及与最终用户之间所形成的链条式网络结构[2]。这种链条式网络结构的特点是跨国境、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进行的。它的运作主体是这条供应链条上的产品制造厂家、物流运输商、产品销售商和最终用户。

供应链是从供应角度考察上、下游企业之间关系的,产业链则是对不同产业而言的。产业链总是客观存在的,而供应链不构成供应关系就不存在。产业链是供应链的一个物质基础,供应链是针对某一产业链而言的。产业是通过企业和企业的产品来表现的,即产业链有企业和产品两个节点,而供应链只有企业一个节点。由此可见,产业链和供应链管理都是企业运动的必然结果,两者统一于企业运动之中。它们的关系既不是并列交叉关系,更非从属关系,而是内容与形式的哲学关系。产业链管理应注重宏观、战略、定性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则更应注重微观操作、运行管理、定量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

2.2 供应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内容

供应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内容有三项:一是基础标准;二是行业通用标准;三是行业应用标准。其中重点是行业应用标准。我国的行业五百强企业基本都制定了比较完整的供应链标准体系[3]。开发钢铁、炼化、水泥、焦炭、化工、轮胎6个重点行业,化工、有色金属、钢铁、轮胎、建材、纺织服装、铸造、家电、食品、造纸10个优势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现代医药4个领域共28个新兴产业的供应链标准化,推进供应链上下游标准有效衔接。

2.3 标准体系的内涵

标准体系是一个系统,是一定范围内按标准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标准体系是由各个标准组成的,标准与标准之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比如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它们之间都是相互制约、互为补充的,制约和规范着一定范围内的产品生产过程、产品生产质量、产品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服务等[4]。标准体系具有五项基本特性:一是目标性。目标性是任何系统所构建的共同特性,只有具备目标才能根据目标制定规划和实施措施。二是整体性。标准是按照系统原理所构成的具有一定層次的有机整体,而不是无序零散的集合体,标准体系中的各个标准,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依存的。三是科学性。科学性是构建标准体系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技术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四是动态性。标准体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标准体系要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五是层次性。标准体系中既有专用标准也有通用标准,专用标准是针对具体的标准化对象而言的,通用标准是针对若干个标准对象所持有的共性特征而言的。就标准体系的层次性来讲,有下层标准、上层标准之分,上层标准对下层标准具有指导作用,下层标准可以在不违反上层标准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5]。

3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

这些年,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在创新发展方面,在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应用方面,特别是在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个别领域甚至还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也应该承认,在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建设方面,我国还存在诸多需要克服的难题。

3.1 有些核心关键技术受发展瓶颈的制约比较严重

随着南亚、东南亚一些国家新型经济体低成本优势的出现,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危机,再加上我国在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不少新技术过度依赖进口,面临“卡脖子”风险比较大[6]。

3.2 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整体协调性不强

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方面,虽然我国的一些经济大省,如四川、湖南、湖北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将省会城市周围的城市相连接,成立城市圈或城市群,以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带动整个城市圈的发展。这种设计的初衷是好的,但由于存在的“经济距离”较大,社会经济发展极度不协调,很难形成有序衔接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

3.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在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稳定

这两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阻止和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择手段,想方设法对我国一些高端企业进行打压、制裁,人为阻断产业链供应链的循环,企图阻止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

3.4 我国企业的供应链发展战略不得不进行调整

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因素,我国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不得不对企业原有的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重新评估,调整和重新制定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目标。企业重新制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目标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2020年8月发布的《全球价值链的风险、韧性和再平衡》报告指出,很多公司在受到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稳定因素影响之后,在经济上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4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

4.1 构建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

第一,建立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建设途径有三:一是从构建供应链标准体系入手,找出供应链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从供应链标准化建设的需求入手,对现有标准进行清理和再评价,提出标准的修订计划,解决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从借鉴发达国家的标准体系入手,找出我国存在的问题,制定适合我国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建设目标。

第二,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有三: 一是按照“统一、协调、简化、优化”的标准化基本原理进行构建;二是要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标准;三是要立足当前、关注长远,立足国情、面向世界。

4.2 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

4.2.1 供应链标准层次的划定与构成

构建供应链的标准体系,首先要对供应链标准层次的关系有所了解。供应链的标准层次由全国通用标准、行业通用标准、专业通用标准、门类通用标准和个性标准(产品、过程、服务和管理标准)等五个层次构成。其中:行业标准体系表由后四个层次构成;专业标准体系表由后三个层次构成,企业标准体系表有独立的结构形式。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对供应链标准化体系的架构进行设计。

4.2.2 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成

供应链标准体系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这就是通用标准层、专业通用标准层、子专业通用标准层(见图1)。

第一,通用标准层。这一层次重点体现以供应链大系统中配合性、统一性的综合类标准为主线。对于通用标准的子集标准可以列在专业通用标准中。

第二,管理专业通用标准层。该标准层主要包括:供应链管理基础标准、供应链作业基础标准、供应链环境管理基础标准、供应链管理服务基础标准、供应链信息管理基础标准、供应链技术管理基础标准。

第三,子专业通用基础标准。这个标准层主要包括采购、生产、营销、消费四个部分。

5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探索

在构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之后,关键就是看如何实践和应用。对此,本文认为:一要靠政策指导;二要靠企业自主实践。

5.1 在政策指导方面

首先,要发挥政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优势。在组织领导上,要举全国之力制定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新政策,制定供应链新标准;在组织协调上,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地区优势产业进行协调。其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制造业相关产业链的需要,有重点地培养高尖端技术人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人才激励措施,可对现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从高等专业学校选拔优秀人才等。最后,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大研发的资金投入。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的资金研发,要在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的前提下,鼓励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投入其中,以确保研发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5.2 在企业实践和应用方面

在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实践和应用方面,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共享机制理念。要彻底打破产业链供应链技术相互封锁的陈旧观念,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链供应链标准协同共享的重大意义和迫切要求,是企业发展转型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其次,以建立产业集群为目标,争创世界领头羊。建立产业链供应链集群要以大企业为骨干力量,通过制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标准,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标准体系,优化产业升级的标准群,进而在国際资源配置中能占据主导地位,在全球产业链发展中占有话语权和影响力。最后,建立以技术专利、技术规则和标准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互动运行机制,为企业的自主创新产品提供早期市场和应用场景标准化指引,实现企业专利发展战略、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技术规则的相互协同,以服务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通过企业标准制定流程的运行,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协同突破和供需对接一条龙的应用体系,提高企业标准的质量水平。

6 结 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相关理论、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目标与原则、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框架设计两个方面,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并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两个视角对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标准体系的实践与应用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淑春,林汉川.我国制造业标准国际化战略对策[J]. 宏观质量研究,2020,8(6):80-95.

[2]郭鹏. 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标准体系及应用分析[C]// 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 2014.

[3]肖雪峰,栾明,邱艳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供应链构建体系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5):138.

[4]董国伟.从美行政令看软件供应链安全标准体系的构建[J].中国信息安全,2022(2):84-87.

[5]李学工,李芳,李骏鹤.山东制造业现代供应链话语权构建的制度体系及其创新[J].中国标准化,2022(2):43-47.

[6]杨晓.建立标准化的航空制造业供应链产品准入体系[J].现代制造,2018(23):62-63.

作者简介

梁昌文,本科,质量工程师,从事企业质量提升、标准化建设技术服务工作。

(责任编辑:张佩玉)

猜你喜欢

标准体系
河北省旅游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烟草标准管理体系的现状分析与应用研究
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认证审核流程探析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面向标准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标准化信息系统研究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
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
浅谈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中小学民汉合校班主任评价标准体系构建的研究
我国非织造布机械标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