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3-12-14张春峰

中国民商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

张春峰

摘 要: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国家乡村的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我国乡村的农业以及发展农村的经济,农村农业产业的振兴与发展靠得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我国想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就需要培养大量掌握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并对人才进行培训,让其熟悉农村的农业产业经济,并且敢于创新,以振兴乡村。本文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望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型人才;农业;人才培养研究

一、乡村振兴概述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农村农业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乎我国民生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將解放农村生产力,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我党的重要工作。而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乡村振兴的根本目标是要不断地提高农民在农业的生产发展中的参与度与获益度,彻底地解决农村就业问题与农村农业发展问题,确保当地人民能够获得稳定且长期的收入。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二、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1.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

目前各大高校培养的农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的思维与意识普遍的不足,对于农业创新创业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与了解。很多高校的人才在毕业后选择进入农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发展,还有一部分人才选择去大城市寻找自己发展的空间,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选择自主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仅是需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如果对于创新创业中所涉及的知识不够了解,那么只凭着自己的兴趣,是无法支撑人才去完成创新创业的活动。高校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人才输送的使命,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系统的、科学的、可操作的模式,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就能够去学习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引领人才毕业后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

2.普及创新创业的课程

对于农业人才来讲,创新创业的思维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得到,并且一旦拥有这种思维,就会伴随着人才一生的发展。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所需学习的必要课程,高校所开展的创新创业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哪种专业,也无论学生是否有创新创业的打算,都必须进行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通过普及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来提高人才对于创新创业的意愿与热情。

3.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丰富农业人才的创新创业的知识,让农业人才在高校学习时通过有限的课程去了解与熟悉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加入知名的案例,向学生直观地展现案例中的企业家创新创业的事迹,比如所采取的方法、创新创业的过程与规律等,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意识,树立正确且完善的创新创业理念,为农业人才日后的创新创业开启新的思路,拓宽其创新创业的视野,强化创新创业的能力。

4.具备创新创业的知识

扎实的知识是进行农业创新创业的基础,只凭着学生的一腔热血是无法取得创新创业的成功。创新创业与现代教育的培养是无法分割的,专业的现代教育是实行创新创业的前提,创新创业是对于现代教育的一种理论实践,对于现代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为了在振兴乡村中提供大量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将创新创业的目标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具备完善的创新创业知识。

(二)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1.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现实需求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在于推动农村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必须要借助现代农业技术发展,因此需要有一批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熟悉农业产业发展并且具备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支持。加强对于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农村现代化、产业化提供充足的人才,带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目标。

2.改善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不足,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对于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在各大高校进行农业专业教学过程中,已经开始尝试进行有关农业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但是实际的教学结果却并不理想。因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关农业创新创业课程并没有与农业专业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很难进行人才的培养。同时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在对于农业专业型人才培养时,将培养的中心放在实验室、实训基地等方面,忽视了对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培养;同时校企合作的开展不够深入,并且没有进行产教结合。而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可以很好的改善以上问题,为乡村振兴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三、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策略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创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对于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对教育观念进行创新,让创新后的教育观念去带动制度上的创新,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教学活动的创新,让农业人才培养过程科学化。各大高校应当重视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业能力,结合各大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地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学校应当重视学生作为当代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培养列为主要的培养目标。高校应当完善学分的制定计划,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培养机制的建设,让学生进行自主地选择专业、课程以及实践内容。在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中,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构建比较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业活动纳入毕业考核中,并给予学生学分上的奖励,鼓励学生自主地开展创新技能,激发学生参加课外实践、课外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2.构建学科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各大农业院校学科专业比如农学、草业科学、园艺等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与传统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大高校还开展了相关的交叉学科,比如设施工程、农业水利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等,这些交叉学科横跨农学与工学两大学科,拓宽了高校专业的理论边界,也使得专业学科的发展更加的广阔。利用交叉学科专业理论知识、方法、技能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方法以及新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建立交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二,确定培养人才的能力素质,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第三,设置特色的课程,满足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第四,保障人才培养的师资需求,包括专业课教师、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以及外聘教师等;第五,保障教学资金,需要学校专项的教学资金、政府资金以及企业赞助金等支持以保障学校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

(二)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建立人才培养基础平台

1.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聘请一批研究生培训基地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方培训的讲师,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及农业机构的优秀人才。通过对于人才建设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农业工程专业学位导师中构建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高、农业基础技术扎实且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需要从不同职称结构、不同学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实践经历的导师中组成导师组,为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作出重要的保障。

2.加强与校外基地的合作,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人才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因此为了提高高校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实验条件,学校应当加强与校外基地的合作,完善高校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所有的教学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培训基地,应当对研究生实行全天开放的政策,并且学校为了确保研究生实验安全,提高实践的效果,应当制定并完善相关的实践基地管理制度,让高校的校外实践基地成为真正的农业创新基地、农业创业基地和研究生实训基地。高校通过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多种合作,使得研究的专业课学习与实际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实现培养研究生创新、创业、就业的目标,为研究生日后的工作打下坚定地基础。高校选择开辟校外实训基地,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改善校内运行机制,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各大高校加强研究生的实践技能,不仅可以通过与校外培训基地的合作,打造校外实践基地,还可以利用高校校内的资源,将部分建设经费用于校内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实验仪器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培养、研究生研究经费拨出等方面,完善校内的实践基地建设。各大高校通过完善校内实验室的分类工作,组建以校内实验室为中心的研究生实践基地,让研究生可以不出校门就可以进行实践、实验,完善自身的农业技能。

4.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发挥学科平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作用

将农业资源平台优势转化为学科优势,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这也是我国各大高校目前正在优化的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各大高校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科研资源丰富,平台中各种农业实验仪器也较为丰富。通过对机制的创新工作,并加以引导,让学科平台成为我国农业工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有力工具。

(三)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立适合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机制

1.整合教育资源,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根据乡村振兴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需求,利用现代技术、农村广播等形式,整合教育资源,对于当地的职业教育进行整合,构建一批师资力量强、布局合理的教育队伍。将农村科研机构、政府机构、教育机构等有机地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的优势,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国内外对于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加强文化宣传、政府扶持工作,完善教育资源的配置,为乡村振兴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经营型人才。根据当地的主导农业产业、特色农产业生产经营基地,开展校企合作、政企合作,对农业人才进行培训,培训出一批有创业激情、有创新能力的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探寻对于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训方式,建立以高校为主体,企业、政府等协同辅助的培训模式。高校需要构建层次分明的创业体系,为农业创新创业人才搭建有效的平台,鼓励人才深入农村,为建设乡村积极地进行创新。因此需要整合当地的教育资源,为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搭建有效的平台,构建并完善农业教育体系,健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2.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

建立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融合。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激发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创新的兴趣,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基础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建立符合专业学位人才教育特点的资助制度。通过教育经费等多渠道的方式为学生减轻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新的学生管理体系。在专业建设层面,提倡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长或者教授委员会成员担任导师组长,确保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在质量控制方面

为了确保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应当加强各大高校的课程设计,完善以课程设计、课程学习为主的考试制度,重點考察人才对于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掌握程度。学位论文是对于人才质量控制的重要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以加强人才控制的效果,比如采用“双导师”的制度,让企业导师与校内课程导师共同把控人才的科研方向,共同确定论文的选题方向,确保人才的专业选题与现实的实践有机融合。通过对论文的撰写,不仅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水平,还可以解决企业内部的实际问题,增强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实践能力,推动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可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更好地发挥自我。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高校需要加强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理念的更新、加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改善人才管理机制等措施,加强对乡村人才的输送,为我国乡村振兴目标输送大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明达,张红萍,郑红,路世武.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农业,2021(10):113-116.

[2]王保栋.基于乡村振兴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评《创新创业教程》[J].热带作物学报,2020(10):2153.

[3]周姊毓.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评《农业创业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食用菌,2020(8):266.

[4]李金星.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J].农家参谋,2020(16):13.

[5]罗兴录.基于乡村振兴的农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思考[J].农学学报,2019(12):92-9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