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

2023-12-11徐文娟

求知导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深度学习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对学生深化知识理解、构建系统知识框架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教师应注重深度学习视角下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开展,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从思维方法、思维品质、互动合作三个层面入手,探讨如何实现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

作者简介:徐文娟(1987—),女,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深度学习是一种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目标教学方法。在浅层学习中,学生对知识内容只做到了解、领会;而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跨过浅层学习层面,对知识进行分析、应用、创造。所以,实现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成长速度都得到质的提升。基于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应重视深度学习与学科的融合,让深度学习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充分发挥价值与效用。

一、从掌握思维方法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

(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思维方式便是抽象与概括。所谓抽象,是指从众多的道德与法治资料素材中提炼出普遍的、共同的特征,实现对广泛材料去粗取精;而概括是指将从众多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本质特征推广到一切具有该属性的事物中,进而形成普遍性的概念,实现对知识“由一而多”的学习[1]。基于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抽象与概括思维的培养。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为例,在学习本课程中“情绪的管理”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和学习如何将抽象与概括思维运用到知识的探索中。针对教材知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两个案例,并要求他们进行观点分析和提炼。

材料一:刚上初一的李华同学本身是一个胆子很小的人,但是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易怒、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情况,甚至一言不合便动手打人,似乎和谁都有深仇大恨。

材料二:小亮同学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有自己想法和主意的人,但是一遇到烦心事,他就会发脾气,不管不顾地撕扯东西,完全听不进别人的劝解。

通过对这两则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两名同学都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不仅对他们自身造成了伤害,也对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学生提炼出“人需要进行正确的情绪表达”的核心观点。在明确了这一观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情绪。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从材料中提炼知识,再由知识点引导学生拓展思考,经历“提炼—拓展”的过程,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的锻炼。

(二)培养学生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也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思维能力之一。所谓系统思维,是指对知识内容之间存在上下级的归属关系、同级之间的并列关系进行梳理、连接形成的思维网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系统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单元标题、课程标题、内容标题以及知识内容等按照归属关系与并列关系进行整理,形成一张思维网络图。这样,学生便可以在思考问题时快速地迁移运用知识。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例,在学习“遵守规则”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三个层面的学习目标:情感层面——学生应正确借助规则处理好利益关系;认识到社会规则与自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将规则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能力层面——学生应掌握自由与规则、自律与他律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秩序、社会规则的相关问题;既能及时维护规则,也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调整规则。知识层面——学生应理解并掌握社会规则与自由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良好环境的形成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并能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由此,学生便可以实现对本节课知识的全面认知。在对这些知识做系统性总结的时候,学生需要找到其中的核心點,以此串联知识内容,建构知识网络。这种总结方法可以对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进而促进学生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综合而全面的掌握。

二、从锻炼思维品质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

(一)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实现多角度思考问题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陷入固化的思维模式而无法从多个角度分析课程中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综合素养便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提升学生思维品质[2]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为例,在学习本节课中“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应达到以下的深度学习目标:掌握责任的含义及来源;分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理解负责任的重要意义;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形象及应承担的责任。对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首先,教师引入宁夏旅行团包车师傅董文军及时处理风险的实际案例,并提出问题:“材料中的董师傅从什么角度做出了自己应该负责任的决定?”学生结合材料思考并解答。教师再追问:“试想,如果董师傅没有当机立断,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以此使学生逐步理解与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

教师借助一则材料,引导学生提炼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再次追问,使学生拓展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由一个点形成一个面,有效锻炼了思维的灵活性,实现多角度、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二)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实现自我观点的表达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表达自我观点能力的锻炼,要求学生在理清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结合材料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由于课堂的主导权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不利的[3]。因此,在当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提升。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责任与角色同在》为例,在学习第二课时“做负责任的人”时,学生应能够结合自己的经历清晰地表达自己对承担责任的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可以做到对自己负责。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如在讲解“如何选择自己的责任,如何承担责任”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在“我要竞选道德与法治科代表”的情境中,思考自己参加竞选所要付出的代价,以及竞选成功后道德与法治科代表一职可能带来的收获、回报,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A表示:“我认为当选科代表的代价包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收发作业,占用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会得罪同学。而回报是可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增加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让自己变得更成熟。”其他同学也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些观点都是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师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交流和表达,在不断的锻炼中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从促进互动合作入手,开展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

(一)创设互动合作情境

在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互动合作,使其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情境创设法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手段。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情境内容进行合作学习,通过情境内容理解教材知识,并实现对知识的深度掌握。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为例,在学习第一课时“正视发展挑战”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了解基本国策,认识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态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有关资源环境面临危机的图片与视频,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思考学习。同时,可以组织学生针对我们面临的资源危机、这些危机产生的影响、危机出现的原因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得出结论:资源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危机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究其原因,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而后,教师可以继续带领学生探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资源环境危机。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为学生直观呈现道德与法治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主动地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思考。

(二)设置互动合作任务

为推动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置任务的方法。设置合作任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使其在面对问题时主动思考并寻求解决方法,这对学生获得解题思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获得不同的解题角度,从而集思广益,共同解决问题[4]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为例,在学习第二课时“共筑生命家园”时,学生要正確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并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据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设计如下合作学习任务。

合作任务一:在古诗中,人与自然是怎样的关系?在当下的环境中,人与自然又是怎样的关系?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合作任务二: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

通过完成这两个学习任务,学生可以认识到人与自然应该是共存、共生的关系,并反思为什么当下人与自然未能实现共存、共生。在逐渐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断完善答案,进而更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同时,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获得了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有效拓展了他们的思维。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与系统思维,并且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灵活性与批判性,让学生能够做到多角度思考问题,准确表达个人观点。同时,教师应借助情境创设与任务设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样,学生能够实现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的深度学习与综合掌握。

[参考文献]

[1]王德志.深度学习导向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以《敬畏生命》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合刊6):73-75.

[2]侯在朋.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路径[J].中学课程辅导,2022(30):54-56.

[3]韩瑜.深度学习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J].新智慧,2022(28):54-56.

[4]钟冬梅.深度学习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江西教育,2022(24):26-27.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