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2023-12-11任春阳

求知导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美好生活创造能力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的开设应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作为活动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磨炼学生意志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劳动品质。文章以基于小学劳动课程培养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优化教学活动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反思和总结等方式,使学生通过开展劳动活动感受生活的美好,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劳动课程;美好生活;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任春阳(1976—),女,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中华路小学。

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正确劳动价值观念的教育,是落实德育的体现;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思维,是劳动教育与智育的融合;劳动教育具有增强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使劳动教育和体育融为一体;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魅力,是渗透美育的重要路径。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1]。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增强学生感受美好生活的意识,提升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在学生心中播下追求美好生活的种子。

一、关注学生心理,渗透美好生活理念

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经验出发,渗透美好生活理念,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来源。劳动实践活动与其他学习活动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十分考验学生的体力和毅力,需要学生经受住劳动的考验,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完成劳动任务,静心等候劳动成果,在看到劳动成果时,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小学生受到身心成长阶段、心智和意志力等因素的影响,在面对艰苦的劳动时,难免会退缩,影响劳动体验,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劳动思想和提升劳动技能水平,体会不到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教师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劳动心理,运用学生看得到、摸得到、想象得到的劳动成果来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2]

例如,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主题活动时,应结合学生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对美化校园环境、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出脏、乱、差的校园环境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认识到校园内没有清洁劳动可能会出现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学生具备劳动意识之后,教师组织学生来到班级的清洁区域开展清洁工作。此时,地上的纸屑、落叶和塑料袋等都会让学生认识到如果长期不开展清洁劳动,那校园环境真会变成视频中那样,从而认识到劳动对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影响。学生完成清洁劳动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看着干净整洁的操场、跑道、过道,会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认识到是自己刚才的劳动换来了现在干净、整洁、美丽的校园,切身体会到劳动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

二、优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

教师要优化小学劳动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劳动内容,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能够实现从学习劳动技能,到体验劳动快乐,再到获得劳动知识,最后转变为创新劳动思维,达到在劳动活动中提升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教育目标[3]。小学阶段实施劳动教育,需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营造轻松、愉快、自由的劳动氛围,使学生成为劳动的主体。教师发挥自身的教育和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开展深度思考,形成创新意识,为学生实现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以“选址建个小菜园”主题活动为例,该活动主题的设计主要以小学生的种植兴趣为出发点,希望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科学开展种植活动。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种植活动,对于具体的种植内容,教师并未给出强制性规定,而是让各小组自行决定。有的小组选择种植小白菜,有的选择种植萝卜,有的选择种植番茄,等等。为了深化劳动教育活动目标,增强学生科学劳动的思想意识,教师应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制作蔬菜种植养护记录表,并向学生讲解一些基本的蔬菜种植技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用客观数据说话,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思维。当学生在蔬菜种植过程中遇到虫害、病害、土地干旱等问题时,教师并未直接告知其解决方法,而是引导学生向家长请教、主动查阅相关书籍或者利用网络寻找解决办法等,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主动寻求解决方法的积极、乐观思想。经过学生的辛勤劳作和精心养护,小菜园的蔬菜长势良好。在收获劳动成果之后,学生们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摆到了餐桌上,吃到了嘴里,真正感受到了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学生回顾劳动过程,不再觉得苦涩和劳累,更多的是快乐[4]。上述主题劳动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通过经历劳动过程、收获劳动成果等认识到劳动关系到自身的实际生活,认识到劳动能够让我们吃得好、穿得好、生活质量好,认识到劳动的强大创造力。

三、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劳动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只是听从教师的指挥,跟随教师的思路开展相应的劳动实践。在素质教育和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开展小学劳动课程创新研究,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劳动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劳动教育活动的效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不僅体现在其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物质需求方面,也体现在其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和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方面[5]。为了使学生全面感知劳动在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和通过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精神需求,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和引导。

以“巧做风筝飞起来”主题活动为例,放风筝对于小学生而言充满了吸引力,这一主题的提出十分契合学生的劳动心理,能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设计、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的机会,使学生结合自己放风筝的实际经历,思考制作风筝所需的工具,思考风筝的颜色、造型、结构方面的特点。制作风筝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制作风筝的视频教学资料、图片等,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增强学生的劳动自信心。该项活动的开展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比如学生之间自由组合、学生和家长一起制作、学生自主设计等,使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自主意识对于创造出独特造型、颜色、特点的风筝的重要性,为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劳动,思考劳动的意义。教师可以在劳动教育活动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认识到传统节日当中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娱乐活动等均是从古至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劳动。以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为例,腊八粥代表着五谷丰登,青团代表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月饼寓意团圆和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期许等。学生通过学习饮食文化,在制作美食的过程中,会有更深层次的感悟,认识到劳动关乎我们的物质、精神生活,是我们感受美好生活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源泉。

四、加强教师指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施小学劳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加强劳动教育活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活动的融合,能够起到丰富学生劳动感受,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作用,对于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提升自身创造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鉴于小学生在科学知识、思维情感、劳动能力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性特点,教师需要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专业教育作用,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开展高效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6]

以“劳动成果要珍惜”主题活动为例,教师在主题教育活动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方法和技能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爱护、珍惜劳动成果对于创造美好生活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活动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引入了“一碗米饭的由来”这一话题。鉴于难以让学生真正去到稻田这一问题,教师选择将真实的水稻育苗、栽种、施肥、管理、收获、脱粒、烹饪过程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在不同的劳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展示了正确的劳动方法,还演示了错误的劳动方法或者懈怠的劳动态度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使学生通过正反示例认识到劳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连贯性特点,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劳动环节。只有运用科学的劳动方法、正确的劳动思想和劳动态度,才能获得我们每日饭桌上香喷喷的米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提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些方法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从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还针对大米在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存在的违法现象进行了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违背道德,掺假造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法治知识。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格、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和法治观念,使学生认识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五、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既是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自我总结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通过反思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成功经验,为今后的劳动创造活动提供借鉴等,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获得前进的动力。

以“选址建个小菜园”主题活动为例,在实践活动中,有两个小组均种植了小白菜,其中一组的小白菜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没有虫害现象,而另一组的小白菜出现了叶子变黄现象。两个小组的学生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他们的浇水、施肥时间都很相近,最初都找不到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来两个小组对种植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对比,发现在肥料的配比方面存在差异,出现问题的小组在施肥过程中,没有按照使用说明操作,而是较为随意,导致施肥过量,烧伤了部分小白菜的叶子。找到原因后,该小组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观看网络教学视频,学习到可以通过向小白菜的叶子喷洒清水、适当增加浇灌水量的方法来稀释肥料。最终在该小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解决了这一问题,实现了小白菜的大丰收。由此可见,学生的自主总结和反思活动有利于其劳动技能水平的提升和创造能力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关系到学生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教师要以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能力为目标,进行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还要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从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丰富劳动教育活动内容和形式,使学生成为劳动教育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和反思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军.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宁夏教育,2023(5):44-45.

[2]顾秀秀.新课程下的小学劳动课程改革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3):81-82.

[3]谭建娣.任务驱动,轻松高效:小学劳动课程项目式教学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3(1):238-241.

[4]吴凤华.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的有效探索[J].辽宁教育,2023(10):33-35.

[5]畢春莉.基于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开发与实践初探 以小学劳动教育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3(8):88-90.

[6]李桂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劳动教育渗透策略[J].天津教育,2023(12):120-122.

猜你喜欢

美好生活创造能力
“美好生活”的路上,车是什么样子的?
卖套房子半生无忧?谁摧毁了北京精明夫妻的“美好生活”
精明夫妻卖北京房子欲半生无忧,不料“美好生活”以血腥收场
英语生活化教学研究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如何利用高中生物开放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为了美好生活: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差异与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