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医药融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2023-12-10张晶晶刘小江梁桂枝王琳娜刘晓韦美翠韦文朗彭红华
张晶晶 刘小江 梁桂枝 王琳娜 刘晓 韦美翠 韦文朗 彭红华
[摘要]随着美容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校医疗美容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美容市场发展的需求。现代美容与古法养生的深度结合,急需具有民族医药养生美容知识的技能型人才。民族医药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许多养生美容保健技法仍沿用至今。广西是壮瑶族的聚居地,壮瑶医药是广西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根据美容行业需求具有民族医药技能美容人才的现状,探讨将民族医药融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民族医药;壮瑶医药;医疗美容;人才培养;模式探究;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3)11-0158-02
Exploring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Medical Beauty Culti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Talent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Ethnic Medicine Way
ZHANG Jingjing1,LIU Xiaojiang1,LIANG Guizhi2,WANG Linna2,LIU Xiao3,WEI Meicui1,
WEI Wenlang1,PENG Honghua1
(1.Department of Cosmetology,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 2.Department of Cosmet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23,Guangxi,China; 3.Department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Guangxi Technology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changes of cosmetic industry, the oldest training model of medical aesthetics in universities cannot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arket development. A deep combination of modern beauty and ancient health techniques,we need skilled people in ethnic medicine health care and beauty area urgently, Many health and beauty techniques are still used in today. Guangxi is inhabited by Zhuang Yao people, Zhuang Yao Medicine is a unique ethnic medicine in Guangxi, According to the demanding of students with ethnic medicine skills in the Cosmetic industry. Explore the feasible ways to integrate ethnic medicine into the cultivation talents.
Key words: ethnic medicine; Zhuang Yao medicine; medical beauty; cultivation talents; pattern exploration; teach reforming
民族醫药是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总称[1]。民族医药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文化特色、医疗保健理论知识和药用资源特色。壮瑶医药是广西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改革传统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壮瑶民族传统的医学理论、治疗方法和保健习俗融入人才教育中,构建具有民族医药特色医美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医美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美容行业的快速转型升级,天然安全又独具地域特色的民族医药养生美容保健方法深受求美人群喜爱。美容与健康养生等朝阳产业的深度融合,使美容行业急需拥有民族医药养生保健理论知识,熟练应用民族医药特色技法的美容人才。然而,目前的人才培养仍是沿用旧的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进程安排及毕业要求等方面,缺乏民族医药的特色,专业教育落后于美容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与美容市场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偏差,毕业生岗位胜任力不强,需要花费长时间进行岗前培训,造成教学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探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医疗美容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提高人才的跨学科性和岗位胜任力,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构建地域特色的医疗美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立足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特色,促进民族医学与现代美容医学的结合发展。在人才培养中融入壮瑶医药思维,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多途径、多角度的教育渗透,提升学生在壮瑶医药思维指导下的实践能力,创新医美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培养质量,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2.1 优化培养目标,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应用现代学徒制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通过学校与附属医院密切合作,采用“师带徒”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注重“早临床、早实践、重技能”的培养理念,侧重于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3]。在学制第三年安排学生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和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美容门诊顶岗实习,跟医院教授同步学习技能,师徒制形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民族医药保健美容养生知识,熟练应用民族医药特色技术的美容人才。
2.2 优化构建课程体系,开展特色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及优化由教研室和附属医院协商完成,将民族医药贯穿于基础课程、临床课程、专业课程中,凸显美容与医学、美学、中医学及民族医学等各科联系的紧密性。将课程体系设置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个部分。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技能实践为重点,整合专业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分配理论和实践课时的比例,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50%。见图1。
将《壮瑶族养生药膳本草》《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药学概论》《瑶医药学概论》《壯医方剂学》《瑶医治道》等民族医药特色课程纳入必修课或选修课中,实现壮瑶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与美容专业教育的融合。
增加壮瑶医药实践课的比重,把野外壮瑶药辨识、药房辨识壮瑶药饮片、壮瑶族养生饮品制作等实践教学环节列入教学进程。充分利用广西中医药大学仙葫校区药师山的优势,安排美容学生在校内辨识草药的实践课时。此外,实验课增加体现民族医药习俗的靖西端午药市或恭城药市的调查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壮瑶药文化。带领学生去金秀县“广西壮瑶医药与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学生采摘药浴瑶药,亲身体验“瑶族庞桶药浴”的康养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实践动手能力。民族医药课程与美容类课程相辅相成,增加文化熏陶,使学生的民族医药养生美容知识体系更加完善。
2.3 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课堂教育的重点是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利用壮瑶医药学院开设的网络在线课程如《壮医药线点灸》《壮医药学概论》《瑶医药学概论》及《瑶族针挑疗法》等,开展线上线下灵活教学。线上利用“超星尔雅”“智慧树”网络课程资源,线下采用PBL教学[4]、TBL[5]等教学模式,“顺瓜寻藤”的教学方法[6],建立教与学的互动模式,对传统的课程教授模式进行改革。例如在《壮瑶医药学概论》理论课堂中,安排参观壮瑶族医药展厅,了解壮瑶族医药文化;或安排“法象”思维辨识壮瑶药,趣味教学传授“壮瑶药歌诀”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4 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应依据人才培养定位来建设[7]。充分利用壮瑶族长寿养生的经验,将美容与大健康服务相结合,让壮瑶族特色美容养生知识走进教科书。组织壮瑶医药专家及美容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壮瑶医药美容养生技术》教材,实验课教材增加壮瑶医药美容特色技法操作细则。教材编写应图文并茂、内容简明,体现传统民族特色,促进学科间相互交叉融合。此外,开展壮瑶医药养生美容科普教材的编写,丰富教材资源。通过通俗易懂的知识融进学生的思想教育中,起到教材育人的作用。
2.5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聘名师、校院企合作、专兼结合”的方针政策[8]。注重培养骨干教师教学技能,逐步引导对壮医药有所研究的教师成为教学人才。聘请全国著名壮瑶医药专家、民族植物学专家作为学业导师或客座教授,聘请国际壮医附属医院医护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通过坐诊、跟师等形式不断积累壮瑶医药临床经验,从实践环节锻炼教师技能水平。聘请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民间医师作为实践技能培训的指导专家。开展名医与名师相结合,通过师承教育、进修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壮瑶医药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2.6 建立校外民族医药实践教学基地:民族医药实践教学是将民族医药的验方和治法应用到实践教学中,黄褐斑、雀斑、湿疹、过敏性皮炎等损容性疾病应用民族医药治疗方法指导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9]。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18年在金秀瑶族自治县瑶医医院建成“瑶医医养结合示范基地”,该基地成为培养应用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美容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将民族医药融入医美人才培养是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探索。将广西壮瑶民族医药融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培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特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融合。通过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满足医疗美容技术人才培养需求,改善医美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艾洪莲,李正辉.以大学生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22,8(29):141-144.
[2]何萍,朱玉,李正标,等.高职医学美容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2):7-9.
[3]张志贤,孙丽.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下康复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34(3):373-375.
[4]徐艺丹,韩银淑.PBL教学模式在皮肤美容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9,28(7):141-143.
[5]谢超,李德华,宋应亮.TBL教学法在口腔种植学教学中的初步应用及学生认知度调查[J].中国美容医学,2018,27(6):135-137.
[6]韩文强,冯居秦.医学美容专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美容心理学》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9):160-163.
[7]李彤,马建泽,冯秋瑜,等.关于瑶医药教材建设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2):4-6.
[8]马婷婷,王华,苏积英.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中职中医美容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J].广西教育,2016,2(34):48-49.
[9]潘新,黄蓉,雷新响,等.民族医药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9-10.
[收稿日期]2022-10-14
本文引用格式:张晶晶,刘小江,梁桂枝,等.民族医药融入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究[J].中国美容医学,2023,32(11):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