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2023-12-04王桂红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

王桂红

摘  要:语言教学不应只注重词汇、语法等知识的传授,以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探寻主题背后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作为英语学科至关重要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以实现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中学英语;文化意识;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跨文化交际

一、初中英语教学现状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密不可分、相互渗透,文化知识的教学,要以实现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为目标。在学习一门语言时,学生一定要对相应的文化知识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所学的语言。但是,由于教师自身的外国文化知识储备不足、对文化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跨文化意识薄弱、教学思维固化、教学过程中缺乏真实的文化情境等因素,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流。东西方很容易因文化上的差异引起交流障碍,而文化知识的缺乏和文化意识的薄弱,则制约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培养,专注于单词、短语和句型的机械操练,却轻视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易让学生“高分低能”:学生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身心疲惫,即便部分学生取得了好成绩,其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却得不到显著提升,进而产生了在交流中缺乏自信不愿张口、缺少文化理解导致误解等情况。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

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中涉及了形式多样的文化知识,如中外优秀文化作品赏析、闻名中外的伟人及成就、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及节假日与庆祝活动等。学习这些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等,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教师应根据主题语境,充分挖掘多模态语篇中的深层文化知识,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多样文化、关注文化差异、理解文化、形成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形成文化意识。

本研究以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为例,探究如何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知识和内涵,探索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素养。本单元主题“Good manners”属于“人与社会”范畴下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主题内容是“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语言与文化”,语篇内容涉及了公共场合社交礼仪、图书馆礼仪规范、餐桌礼仪、英国人的基本礼仪等。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三级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学生要“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方式,体现文化的传承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了解中外的餐桌礼仪、典型饮食及其文化寓意”。因此本单元的文化知识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方式;2. 认识、比较东西方基本礼仪的异同;3. 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明白“入乡随俗”的真正含义;4. 借鉴、吸收他国的优秀礼仪文化。为了实现培养学生文化知识的目标、塑造学生的文化品格,教师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一)运用多模态教学,提升文化感知能力

图式理论指出,学生大脑中储存着对相关事物的认知,因此在语篇教学前,教师要采用歌曲、视频、音频、图片、对话、非连续性文本和微语篇等多模态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储备,让学生初步感知文化主题。如在Unit 5 Reading“When in Rome”导入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What manners do you know about British people?”然后播放一段关于英国人社交礼仪的视频,通过观看,让学生了解英国人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方式,以拓宽學生的文化视野,营造语言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化的魅力。设计步骤如下:

T:“What manners do you know about British people?”

S1:“They say Hello and Nice to meet you to greet people.”

S2:“They kiss othersface when they meet.”

T:“Do they always kiss people to greet them? Lets watch a video about some manners in the UK and tell what manners can you find in the video?”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英国人在公众场合、问候方式上的礼仪,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进一步了解英国人其他方面的礼仪,即“Manners in public”“Manners at home”“How to greet people”“How to start a conversation”,感知中外礼仪文化的异同。

(二)小组合作挖掘内涵,提高文化理解能力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因此,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文化知识点的深层次挖掘和内涵深度分析,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外国文化知识。同时小组合作讨论可以使学生思想的火花进行碰撞,促进学生对语篇中文化知识的深层理解和内化。在Unit 5 Reading“When in Rome”阅读活动的读中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1. How do the British people start a conversation?2. Why do British people avoid subjects like age,weight or money?3.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问题1让学生明白了英国人为什么常以谈论天气、音乐这样的安全模式为话题开端,理解了“small talk”的交际目的,即“Small talk such as talking about weather is used to get to a meaningful conversation.”。问题2使学生明白了个人隐私是敏感话题,在生活中,要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并保护自己的隐私。问题3让学生合作探究了习语的真正含义,这样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对英国文化的理解,并学会尊重他国文化,使“When we are in a strange place,we should do as the local people do.”这一观念渗透并内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在读后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讨论“Do you need to improve your manners in your daily lives?”。通过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刻记得排队、向辛苦付出的家人表达爱和感谢等,肯定、借鉴和吸收他国的优秀文化。

(三)比较中西文化,形成文化认同能力

文化没有优劣之分,文化的比较不是选出哪种文化更优越,而是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使学生能深刻领悟国内外文化的内涵、汲取国外优秀文化、强化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并能推广和发扬本国优秀文化。例如,在Unit 5 “Task Good table manners”这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本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餐桌礼仪,向学生渗透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

例如,在重要节日,中国人常常吃饺子,而西方国家则是吃火鸡。不同食物也蕴含着不同的寓意,饺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的含义,而火鸡作为感恩节必备的食物,见证了美国的成长与发展。

再如,中国人喜欢在家庭聚餐时大声畅谈,而西方国家的人在公众场合大声谈论,会被认为是粗鲁的表现;除此之外,中国人常常将午饭作为正餐,而西方则将晚餐作为正餐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较,学生能充分认识到中西方在饮食上的文化差异,加深了对西方饮食文化的了解,并逐步形成了文化意识。这时教师再进行提问:“Western table manners and Chinese table manners, 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这一思辨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并接受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使学生懂得入乡随俗、树立了文化平等观、注重礼仪,愿意做一个知礼、守礼和有修养的人。

(四)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为了保障交际的有效性,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可接受性。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文化知识的匮乏和文化意识的薄弱会增加跨文化交际的困难,甚至导致交际的失败。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运用与文化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从而实现跨文化的交际。在阅读语篇Unit 5 Reading “When in Rome”读后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个“Group work:Manners in China”的采访活动,让一个学生扮演外国人,围绕中国的礼仪文化进行采访。为防止学生无从讨论,教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方式的视频,给予学生一些提示,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够关注到采访文章的语言特点、提出的主要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参照文章中Daniel问的7个问题讨论中国的礼仪。最后教师以interview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在真实交际中进一步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培養文化意识的反思

(一)转变教学观念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照本宣科式的注入,也不是对多元文化的盲目接受,它包含文化理解、文化认同、跨文化交际等各个方面,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教学理念上,教师要转变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在注重语言知识传授和语言技能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文化知识的挖掘和学生文化品格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文本知识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

(二)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通过阅读外文报纸、杂志,收听广播或与外国朋友交流等多种方式,了解英语国家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节日习俗等,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挖掘教材中的丰富文化内涵,呈现出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三)充分挖掘教材

教师要深入研读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和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模态呈现、小组探究、讨论和辩论等各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感知和理解,促进学生对优秀文化的认同和内化。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文化教学情境

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模态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文化的多彩与魅力,促进其文化意识的形成。

(五)巧用课外素材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应局限于课本素材,教师可以利用课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课外阅读材料等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简易的英美读物,引导其关注和积累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知识,辩证了解西方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六)通过词汇向学生讲述文化知识

英语中大量的词汇都有其文化印记,这些词汇和表达多源于《圣经》、希腊神话和文学著作,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对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有重要作用。例如,对“BlackFriday”这个表达,如果学生不了解星期五是西方人信仰的基督教中耶稣的受难日,他们就很难理解这个词语真正的内涵。数字13在西方人的眼中是不吉利的数字,这源于《圣经》,但这个数字在中国的文化中,寓意恰恰相反:在《周易》中,13是大吉大利的数字,甚至是帝王之数,象征着权力。

再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在中国人的眼中,龙象征着神圣与权力。我国有很多与龙相关的表达,如“东方巨龙”“望子成龙”等;而西方人却认为龙是邪恶的象征,认为龙凶残,应该被消灭。在一些描写圣徒和英雄的传说中,常常有与恶龙做斗争的故事。

不同的文化造就了词汇的不同含义,教师应该在教授词汇时有意识地渗透文化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这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修养。正确认识语言与文化的重要性,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意识渗透,已成为现代英语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教育工作者强调文化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以进行交流,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自如应用语言的能力。

英语教学离不开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了解文化背景,就不可能学好语言。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在教授英语知识的同时,重视文化意识的渗透。文化意识的渗透,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涵养品格,提升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文化意识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应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文字与文化的交织中,涵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谱写全面育人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刘贞贞.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海外英语,2023(13):114-116.

[2]马黎. 新课标理念下研读语篇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2(10):12-16.

[3]廖敏. 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创新性策略探究[J]. 英语教师,2023,23(13):73-75.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学英语
学会在生活中学英语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教学谈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