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3-12-04闫晓华程振娜张纪云

卫生职业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协同医学检验

闫晓华,程振娜,董 立,张纪云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临沂 276000)

世界强国都是职业教育强国。尽管国情不同,但其职业教育观念都是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采取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形式,通过多种手段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在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方面,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行订单式培养。德国教育委员会在1964 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双元制”,用于概括企业和职业学校同步培养的职业教育制度[1],之后奥地利、丹麦、瑞士等国普遍采用这一职业教育制度。新加坡也非常重视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其提出的“教学工厂”被认为是“源于企业、用于企业”的教学模式,受到企业界和教育界一致欢迎[2-3]。

在我国,职业教育同样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职业教育应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与时俱进。“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是行(企)业与职业院校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共同目标而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建立的需求对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机制,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与认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给出协同创新的定义,即为实现共同目标,不同的创业主体之间相互配合与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从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实施,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诸多相关关键词;从《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到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层面已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针对职业教育体系的重点任务首次明确提出,推动行业、企业与社区参与职业院校治理是完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的重要途径。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再次明确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健全国家职业教育制度框架。2021 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培养多样化人才及促进就业创业的要求和决心。

1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育现状

1.1 多元化的生源类型

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招生数量,也造成生源类型多样化。2022 年9 月27 日人民网报道,我国高职3 年扩招413.3 万人,全国职业学校开设1 300 余个专业和12 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不断增加的招生数量,给职业院校带来了巨大挑战,仅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生源类型就有6 种,包括普通理科高考生、普通文科高考生、春季高考生、对口单招生、注册入学生、省外普招生,不仅有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还有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企业在职职工等。生源类型的多元化给学校教学工作带来新的问题,不同生源类型的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发展潜力等均不同。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生源的差异性,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时以学生为本,校企合作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组织教学,实行弹性学制、分类培养,强化和拓展专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与多样化成才的机会,既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又满足学生继续读本科和研究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最终实现人人成才。

1.2 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较高要求。职业院校应设置更多紧缺的、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或专业方向,使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相连。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口就业率不尽如人意,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为了提高就业率,满足毕业生升学、就业、创业需要,高职院校应深化产教融合,以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当前,社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精准化,高职院校必须适时而变。

为了掌握地方行(企)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我们对山东省部分医院、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血站等进行调查,随机抽取71 家单位为调查对象,包括11 家三级医疗机构检验科、16 家二级医疗机构检验科、28 家基层医疗机构检验科、3 家第三方独立实验室、5 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3 家中心血站、5 家生物技术企业。据统计,近3 年以上71 家单位共引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86人,在学历方面,三级医疗机构对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95.5%,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4.5%;二级医院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也较少,占25.3%;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30.5%;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生物技术企业对大专学历人员的需求量占其招聘计划的45.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部分高职生将提升学历作为高职阶段学习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在第三方独立实验室、生物技术企业就业。

调查结果显示,在人才素质方面,用人单位最重视的是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和人文素养,其次是创新能力、适应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因此,培养品德和技能兼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十分必要,这与其他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4-5]。此外,医疗机构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某些方面比较紧迫,如分子生物学检验、形态学检验、质谱仪操作等,这就为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指明了方向。

2 协同创新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分类人才培养路径探究

2.1 构建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为增强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以使学生在掌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常规操作技能的同时提升专业能力和专项技能为目的,构建了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包括3 个阶段(见图1),通过第一学年公共基础课及医学检验导论的学习,结合专题讲座、岗位参观学习等,学生已充分了解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习目的、意义和各专业方向的基本素质要求。在第一学年末,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兴趣选择拓展方向,教师通过综合评价确定分组。第2~3 学年通过产教融合、项目驱动实施协同创新分类培养。

图1 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Figure 1 Personnel training model wit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lassification

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有提高学历层次的需求,因此培养模式中的专升本课程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培养模式中的3 门专业方向课(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病理检验技术、临床输血检验)作为普通课程的学时为36、18、18 学时,作为专业方向课的学时为56、36、36 学时。集中实践则分为36 周医学检验技术常规轮转和4 周医学检验技术拓展方向轮转,具体见图2。

2.2 建立协同创新分类培养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高职院校教师也应满足产业升级需要、掌握更高水平的技术,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要磨砺心智、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全方位提升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聘请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能工巧匠等,采取兼职任教、合作研究、参与项目等方式。围绕协同创新分类育人,依托医学检验校企合作理事会,健全相关制度,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能工巧匠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聘请他们担任专业课教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操作能力,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实施校企合作教师培养机制,推动教师校企双向流动,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每门课均聘请一名行(企)业专家作为导师。形成“行业资深专家+ 专业骨干教师+ 学生”的混合型滚动式团队,采取“教师对接项目—师生主导项目—行业把控项目”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校内专任教师每年到行(企)业顶岗锻炼不少于两个月,并以此作为教师提职、晋级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需定期到行(企)业实践、调研,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企)业需求对接的良性循环[6-7]。

同时,建立科学的教师考评制度,对教师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化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2.3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聘请企业骨干、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建立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小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理论教学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在就业岗位上发挥的作用作为重要指标,制作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手册。实行岗—课—赛—证培训模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针对拓展方向课有专门的评价标准,并设置检验技能比赛,学、训、赛交替,以赛促训、以赛促学,学生经过各种考核评价合格后为其颁发结业证书。

3 取得的成果

3.1 创新了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发挥行(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培养行(企)业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环节,做实做优做强产业学院,因产办学、因需施教,助推产业需求与学生所学同频共振。在满足当前行业发展所需的基础上,关注未来行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制订“未来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岗位要求密切对接,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做好学习计划和职业规划,使学习更有方向、就业更有目标。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岗位能力、职业技能对接,运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有效开展学情分析、过程监测、学业评价等。组织学生在大二第一学期学习所有课程的基础上,选择专业方向课,拓展专业方向,提高专业素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成立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的课程评价小组,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体系更完善,评价结果更全面客观。

3.2 学生学习成绩、实习成绩及竞赛成绩优异

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增强了学生内驱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学生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正确率、课后作业完成率、考核成绩等与往年比较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实习期间,学生在工作态度、专业课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能力、实验室安全意识、人文素养等方面得到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满意度逐年提高。在2021、2022、2023 年医学检验专业技能大赛中,我校获得国家级大赛团体一等奖1 项、二等奖2 项,个人综合一等奖4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3 项;省级大赛团体一等奖3 项,个人综合一等奖4 项。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学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

3.3 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实施协同创新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后,毕业生就业率从92%提升到96%,专升本率由72%提升到85%,学生就业满意度大大提高。对40 个校企合作单位和本科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单位、就业单位、对口本科院校对我校毕业生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的满意度均较高。

总之,聚焦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对接企业,把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本次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岗位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以专业为基点、行业为支点、岗位为重点,旨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协同创新人才分类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培育岗位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的医学检验技术技能型人才。协同创新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国家培养了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协同医学检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