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

2023-12-02杨晓林魏文李志欣郭全福董振林

中国医学创新 2023年32期
关键词:浮针进针盆底

杨晓林 魏文 李志欣 郭全福 董振林

压力性尿失禁(SUI)为临床妇产科和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及疑难疾病,常见于高龄女性与经产妇,临床发病率较高,对女性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可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降低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能力[1-2]。临床当前针对SUI 的治疗涉及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其中手术疗法以尿道中段悬吊术、膀胱颈悬吊术等为主,能促进盆底解剖关系恢复,改善症状,疗效确切,但由于手术创伤性较大,风险较高,加之考虑术后恢复欠佳,临床应用有限[3-4],因此,常以非手术疗法作为首选。浮针疗法为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发展结合所形成的新型针刺疗法,能改善局部肌肉紧张,缓解机体疼痛感,存在见效快、安全性高、痛苦小、操作简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势[5-6]。而再灌注活动能经患者自身力量或是外力作用,持续且重复的收缩、舒张局部肌肉及相关关节,给予血管间断性挤压,调节局部循环,强化血流动力,促进缺血组织恢复正常,是辅助浮针治疗的重要方法,可使浮针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7-8]。鉴于此,本研究就SUI 联合运用浮针与再灌注活动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赣州市立医院2020 年5 月—2022 年6 月收治的女性SUI 患者84 例为观察对象。(1)纳入标准:①SUI 的西医诊断依据文献[9]《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有关标准;②SUI 的中医诊断依据文献[10]《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有关标准;③入组前3 个月未接受对症治疗。(2)排除标准:①处于哺乳期、妊娠期;②对金属过敏,或是存在晕针既往史;③需行手术治疗;④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心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糖尿病与脑功能障碍;⑤有泌尿系感染、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肿瘤或是直肠肿瘤;⑥盆底神经支配丧失。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4 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 例。研究内容获赣州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与。

1.2 方法

1.2.1 盆底肌生物反馈疗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盆底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方法如下:借助盆腔生物反馈电刺激仪(深圳讯丰通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182091013,型号:XFT-2003E)开展治疗,设定电流强度为30~150 mA,将工作频率维持在5~100 Hz,治疗刺激程度以患者的盆底肌肉产生跳动感或是肌肉出现强力收缩为宜,单次治疗时间是30 min,5 次/周,持续治疗4 周。

1.2.2 对照组 同时予以普通针刺治疗。穴位选择:选择患者的关元穴、双侧膀胱俞穴、中极穴、双侧肾俞穴、双侧三阴交穴、气海穴、曲骨穴和双侧水道穴。操作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取不锈钢针灸针(江苏三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0307,型号规格:0.30 mm×40 mm),缓慢进针至穴位内,行提插捻转手法直到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后留针30 min,再拔出针灸针。针刺治疗1 次/d,6 次/周,持续治疗4 周。

1.2.3 观察组 予以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1)浮针疗法。依据《浮针医学纲要》内指导漏尿内容开展浮针治疗,操作方法如下: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体位,并告知患者放松全身,将腹部、双下肢皮肤充分暴露出来,治疗医师通过手四指指腹对患者的腹部肌肉和双下肢肌肉进行触诊,探寻患肌(紧、僵、硬、滑感),将指下产生僵硬和紧张的部位旁选作进针点。大部分SUI 患者能于腹部腹直肌、腹斜肌或是大腿内侧的内收肌部位触诊到患肌。或是以SUI 有关筋膜链远端的肌肉、嫌疑肌作为进针点。待明确重点患肌后,选取进针点2、3 处,在患肌旁开3~5 cm 处进针,最大限度地避开患者浅表血管。对进针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取一次性使用浮针(南京派福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00832,型号:中号)放入浮针持针器中,将进针部位的皮肤轻轻推或捏起,与皮肤成15°~20°角进针。在运针过程中,向患者询问是否出现刺痛感,若产生刺痛感等相关不适,对针刺方向予以适当调整,并在进针后将针尖略微退回,稍稍挑起进针部位的皮肤,以能见到和触及皮肤外隆起的针体为准。在扫散过程中,频率控制在100 次/min,且每处进针点需扫散2~3 min。完成治疗后,对进针点处皮肤进行适当按压后将针具拔出,并于隔日再次开展治疗,3 次/周,持续治疗4 周。(2)再灌注活动治疗。腹直肌下段:指导患者采取平卧体位,伸直双下肢并将其并拢,后屈髋30°~45°,治疗医师将手放在患者的小腿处,合理加压进行阻抗治疗,维持动作10~15 s 后完全放松。股内收肌群:告知患者采取平卧体位,要求其下肢呈屈膝、屈髋状,外展30°~45°,合理加压进行阻抗治疗,维持动作10~15 s 后完全放松。每处患肌每日开展再灌注活动治疗2、3 次,要求每次间隔0.5~1 min 后开展下一次治疗。同时,隔日再次开展治疗,3 次/周,持续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尿失禁严重程度: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的尿失禁状况予以评定,了解漏尿次数、漏尿量及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程度,量表总评分0~21 分,总评分越高提示患者的尿失禁状况越严重,其中0 分代表无,1~7 分代表轻度,8~14 分代表中度,15~21 分代表重度[11]。(2)盆底肌肌力:通过生物反馈康复仪(江西诺诚电气有限公司,赣械注准20142090354,型号:XCH-D2)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的盆底肌肌力进行测定,记录Ⅰ类肌纤维(盆底肌慢肌)、Ⅱ类肌纤维(盆底肌快肌)的肌电。(3)性生活质量:通过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个月的性生活质量予以评估,其涉及性伴侣、情感及生理3 个维度,共12 个条目,总评分0~48 分,评分越高提示性生活质量越高[12]。(4)康复治疗效果:依据文献[9]予以评估。临床治愈,治疗后,在腹压突然增高情况下不发生漏尿情况,且尿失禁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在腹压增高情况下偶有漏尿,1 h 尿垫试验测量漏尿量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且尿失禁次数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总有效=临床治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

对照组年龄23~58 岁,平均(42.69±12.83)岁;病程1~7 年,平均(3.47±1.25)年;体重指数19.5~26.3 kg/m2,平均(22.23±1.74)kg/m2;产次1~3 次,平均(2.00±0.30)次。观察组年龄22~57 岁,平均(42.86±12.94)岁;病程1~8 年,平均(3.65±1.30) 年; 体 重 指 数19.7~26.4 kg/m2,平 均(22.35±1.81)kg/m2; 产 次1~3 次, 平 均(2.10±0.35)次。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尿失禁严重程度

治疗前,两组ICI-Q-SF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两组ICI-QSF 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t 值 P 值对照组(n=42) 13.42±1.80 5.37±1.45 22.571 0.000观察组(n=42) 13.29±2.14 3.61±1.28 25.158 0.000 t 值 0.301 5.897 P 值 0.764 0.000

2.3 盆底肌肌力

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两组Ⅰ、Ⅱ类肌纤维肌电较治疗前均增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对比[μV,(±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对照组(n=42) 13.34±4.08 32.93±4.27* 17.22±4.35 37.75±4.26*观察组(n=42) 13.85±3.69 39.87±4.63* 16.82±4.47 44.46±4.85*t 值 0.601 7.141 0.416 6.737 P 值 0.550 0.000 0.679 0.000

2.4 性生活质量

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个月,两组PISQ-12 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ISQ-12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PISQ-12评分对比[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个月 t 值 P 值对照组(n=42) 28.52±1.68 34.63±2.29 13.942 0.000观察组(n=42) 29.15±1.66 38.41±2.35 20.858 0.000 t 值 1.729 7.466 P 值 0.088 0.000

2.5 康复治疗效果

观察组的康复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58,P=0.013),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治疗效果对比[例(%)]

3 讨论

目前,西医针对SUI 的发病机制仍未彻底明晰,多认为是分娩时女性盆底肌肉受损,会阴手术对患者的尿道周围组织造成破坏,或是女性过度肥胖,致使盆底肌肉、膀胱和尿道括约肌难以正常“工作”[13-14],导致女性产后患SUI 可能性增加。西医当前治疗SUI 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其中手术治疗虽能取得显著效果,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易并发感染等[15]。而电刺激、盆底肌锻炼、药物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等保守疗法,疗效差异性较大,远期效果不满意。

中医学认为SUI 属于“遗尿”“遗溺”等疾病范畴,提出SUI 病机在于肺肾两虚和膀胱气化不利,导致开阖失司,气机失调引起水液代谢失常,出现SUI 相关症状表现,应及时予以有效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控制病情。浮针疗法借助浮针针具对患肌部位皮下疏松的结缔组织进行反复牵拉和扫散处理,能将患肌的僵硬、发紧状态解除,促进局部微循环改善,实现治疗疾病目的[16-18]。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能维持患肌的收缩、舒张状态,加速患肌位置血液循环,调节机体代谢,强化患肌修复效果[19-20]。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1 个月,两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盆底肌肌力、性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61.90%,提示予以SUI 患者浮针配合再灌注治疗能更好地改善尿失禁症状,促进机体盆底肌肌力恢复,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在于,SUI 为盆底肌肉、尿道括约肌发生退行性变后诱发的疾病,其中盆底肌肉局部病变能导致临近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及股静脉处血流量减少,促使腹直肌、股内侧相关肌群含氧量降低,造成肌肉僵硬。而辅以浮针治疗,能引起液晶状态下疏松的结缔组织相关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更好地传递生物电信号。而在生物电信号传递至病变肌肉、肌群处并发挥作用后,能改善腹直肌、股内侧等相关肌群的痉挛和僵硬症状,使有关静脉血流量增加,提高腹直肌和股内侧等有关肌群含氧量,进而快速改善疾病。同时,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能使缺血性股内侧、腹直肌等肌群持续收缩和舒张,更好的调节内部血液循环,解除肌肉僵硬、痉挛状态。而盆底肌、尿道括约肌等肌力恢复正常,能对膀胱内突然增高的压力予以有效抵抗,从而实现临床治愈和改善SUI 目的。

综上所述,SUI 患者予以浮针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具有显著效果,能更好地促进尿失禁症状改善,强化患者盆底肌肌力,提升患者性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浮针进针盆底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