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不对称理论视域下PBL教学法在应用型专业中的应用

2023-11-30蔡晓龙孙亦博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

蔡晓龙 孙亦博

[摘 要]文章在分析应用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基础上,选取Java程序设计课程,结合PBL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有效信息传递为目的,通过提高教师传递信息的质量、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开展教学改革。文中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并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PBL教学方法;Java

信息的价值体现在其可用性,对信息加以研究、分析、整合,可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信息获取渠道不同,其质量和真实性会存在较大的差别,需对信息甄别过滤后使用。信息存在认知偏差,相同的信息给不同的人带来不一样的价值,如受到过某方面专业教育或培训的人会比其他人对信息更敏感,更容易占据先机,利用信息产生实际价值。

学校的教学活动也涉及信息的使用。近些年,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变化在于线上教学的涌现。线上教学的信息主要依赖网络进行传递,教学主体间缺少面对面的交流反馈,且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有差异,因此线上教学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大学生处在成年阶段,自主学习能力高,在大规模线上教学出现以前,已经能够利用MOOC以及各种学习网站进行在线学习,在线获取信息的能力强于其他较低阶段学生,但部分学生对获取的信息缺乏系统性的分析与总结,难以发挥信息的有效作用。就教学本身而言,不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是为了到达教学目标,由教师通过某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信息的发放,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学生,但是实际教学所涉及的主体之间经常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教学信息的傳递受到干扰,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

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教师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方面比学生具备优势,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可以积累获取有价值信息的经验,更容易体现信息的价值。大学教师应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专业能力和对课程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整合,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教学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一系列的不公平、效率低下的配置。结合本人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为以下方面:

(一)高校与教师间的信息不对称

科技的进步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福利的提升,以技术为主的应用型专业面临着热门技术层出不穷的现状,开设的课程也会随之更改。高校为响应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和劳动市场需求设置应用型专业,作为委托人大力培养技术人才,专业教师则作为代理人完成这项具体工作。专业教师的培养和招聘分别处于教师毕业前后,教师毕业前在校所学或研究领域与所需讲授内容存在不一致性,教师培养阶段的知识储备往往滞后于工作所需[1]。教师的培训一般在假期,有限的时间内不能更深层次地掌握新兴的技术。在教学期间教师作为主导,教师会选择自身所擅长的内容,而对课程中自身的知识盲区加以回避,不能从更高的层次传道授业,导致高校应用型专业与时俱进的初衷未能很好地落实。

(二)不同课程教师间的信息不对称

应用型专业的不同课程间存在先修后继的关系,先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会产生较大影响。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学时数的设置,与学生是否有其他编程语言的编程经验相关,在学生有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入门编程语言的基础上来开设Java课程,会适当缩减Java课程中关于编程基础学习的学时数,而着重讲解面向对象部分。现实中,不同课程的教授任务往往是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一学期有限的课时内,不能保证将各个课程所有知识点都覆盖到。若课程间有先修后继关系的教师之间没有及时的沟通,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学生在某门课程困于一个简单知识点的原因是上一门课程的某些知识点掌握不牢或从未学习过,导致学生在不同课程的知识衔接中出现知识盲区;又如,不同课程间相同知识点的重复讲解,浪费了有限的课程时间,导致学生出现倦怠情绪。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第一,知识传授方面。随着大学生自学能力的提升和知识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知识储备的差距逐渐缩小,部分教师课堂上的知识输出已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部分教师在授课前不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已掌握的知识量,不能准确地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的一方,对教师所授内容缺乏新鲜感,无法达到学生对课程的预期,进而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逐渐下降。缺少兴趣作为指引,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第二,课程评价方面。课程评价的一个标准是课程期末测试成绩,部分学生平时对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处于中上水平,但期末测试不一定能取得较高的分数。经调研发现,学生方面的原因在于有限的精力没有实现更科学的分配,当每学期专业课门数多时,学生不能及时地领会各门课程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造成未理解知识点堆积,复习阶段又在某门课程的某些知识点投入过多时间,忽视了其他考试课程和重点内容,导致同一个学生有些课程成绩高,另一些课程不及格的现象出现;教师方面原因在于未能及时公布,或者没有反复督促学生关注与课程相关的全部信息,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重要案例、考核方案等课程信息。

教学中因为认知偏差和信息传递渠道受阻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能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弥补其导致的问题,提高教学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PBL教学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选取教材,大部分教材的知识点设置分散,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按章节组织教学内容并按课时讲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大学专业课程大部分是新课程和新知识,与初中和高中课程的学习方法并不相同,通过提前预习学生对知识有一定了解,但对跨章节的知识还达不到有效融会贯通的程度,而应用型专业课程大多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的技能会有所欠缺;对于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学习新知识难度更大,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因此,亟待解决跨章节知识点的融合以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基于问题式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又叫“专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模式。该方法倡导把学习设置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习者通过自身能力去利用和整合各种信息资源,解决真实性问题,发挥信息的有效价值。此过程有助于学习者解决问题技能的提升,并在动态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2]。该模式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相吻合。

三、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

本次选取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性较强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Java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Java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Java基础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后續Java Web、Java EE等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工作市场对Java需求较高。全球知名TIOBE发布的2021年工作需求中编程语言的排名中Java排第三;IEEE Spectrum 2021编程语言排名数据中Java位居第二,仅次于近些年流行的Python。Java比Python出现的时间更早,且多年来一直保持高的排名。

以提高课堂有效信息的传递为目的,通过提高教师传递信息的质量、畅通信息传播渠道、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措施,将PBL教学法在Java课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阐述如下:

(一)准备工作阶段

该阶段以提高教师传递信息质量为目的,所需时间最长,主要任务包括课程小组的建立、教学资料准备,以及跨课程教学团队的组建。

首先,成立Java课程小组。小组包含一位课程经验丰富的组长,和以课程的教学年限为依据选择的四位组内成员。小组成员共同备课,共享资源,保持课程进度一致。组内全部教师设置梯队,形成“老带新”模式,每学期新教师定期观摩老教师授课,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假期期间全部组员进行Java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逐步增加组内教师的知识储备。

其次,准备Java教学资料。由组长统筹规划,安排组内成员在Java授课前的假期期间按要求准备课程教学资料。主要工作包含教学大纲更新、基于PBL教学法的教学专题内容选取、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评价方式的初步设置等。部分教学专题内容如下:1.基础语法专题,包含小超市购物程序、猜拳游戏、模拟登录程序,所涉及知识点主要是程序的三种控制结构;2.面向对象基础专题,包含图书选购、模拟ATM机程序、选举投票程序,知识点主要是类的设计、对象的使用、this关键字和static关键字的用法;3.面向对象高级应用专题,包含动物园动物喂养、快递管理,知识点主要是类的继承、多态性的应用、异常处理;4.数组与集合专题,包含学生管理程序、发牌洗牌程序,知识点主要是Set接口与Map接口的应用;5.应用程序设计I/0专题,包含电子相册、批量操作文件、日记本程序,主要知识点为常见字节流与字符流;6.应用程序设计多线程专题,包含模拟银行存取款、模拟售票厅售票程序,主要知识点为多线程同步; 7.应用程序设计网络编程专题,包含模拟聊天程序、上传文件程序,主要知识点为UDP和TCP通信;8.应用程序设计图形界面专题,包含模拟计算器程序,计时器程序,主要知识点为Swing常见组件[3]。

最后,跨课程教学团队的建立。团队由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前端、Java Web程序设计等课程组长组成。组长之间针对不同课程间知识的联系、课程开设时间的设置,以及专业培养方案中每个课程的课时数,以更好地实现课程内容的衔接为目标,协商确定各个课程的教学资料需要做出的合理变更。部分工作如下:1.对不同课程中重复出现的知识点选择一门课程着重讲解,如基本的编程语法着重在C语言课程讲解、JDBC安排在后续的Java Web课程讲解;2.对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规定先修课程必须达到的课程进度以确保后续课程能顺利开展,此过程结合每学期实际授课情况保持动态的变化,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以便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如前端JavaScript课程中必须完成DOM、BOM操作和Ajax技术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在Java Web课程中更好理解和使用jQuery框架;3.在后继课程中安排跨课程综合案例专题,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将来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做足

准备。

(二)具体实施阶段

该阶段以畅通信息渠道和提高学生的信息接收能力为目的,主要完成教学资料的公开、专题内容的讲授和课程考核。

首先,选择合适的平台,如QQ班级学习群、学习通等传播渠道信息,在第一次课堂发布教学资料(包含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核方法),确保每位学生及时准确地接收信息,形成对课程的初步印象,了解课程学习方式、学习重点、考核重点。教师在后续课堂上要反复强调,让学生针对教学目标去学习。

其次,专题内容的课堂讲授与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环节紧密相连。每次授课前,由教师发布预习任务和课件,增加课堂学习的针对性。该环节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并指定一组学生在课堂上汇报预习成果,以此增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加了课前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期间,教师围绕专题进行授课,由具体案例引入,将案例分解为不同功能模块来解决具体的问题,再讲解各个模块的实现所需知识点,引导学生带着目标学习,鼓励学生自行编码调试,并给予课堂表现积分奖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授课结束前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成重难点内容的强调与总结,并形成便于发放的文字材料。

最后,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测试成绩两部分。因采取专题式授课模式,某些专题涉及跨章节的知识点,一张试卷不能完全体现教学的效果,可以把一部分考核设置在平时的课堂或者课后。期末测试可采取上机考试或者闭卷笔试的方式,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针对Java实践性强的特征,增加实践类题目的比重。该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间接影响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

结束语

选取我校2021级软件工程专业部分班级,按照上文所述方式进行教学改革,从期末成绩数据可知,期末总评成绩优秀比例提升、不及格率明显降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近几年软件类专业招生分数线和招生规模都在攀升,与此同时,工作单位对软件类毕业生的招聘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课堂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优秀的软件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未来将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将该模式推广至其他应用类专业的课程中。

参考文献

[1]乔旭宁,杨永菊,魏峰远.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和谐“教”“学”环境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6):120-122.

[2]王平泉,逯小青.JAVA程序设计课程的PBL教学模式实践[J].集成电路应用,2023,40(1):90-91.

[3]黑马程序员编著.Java基础案例教程(第2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21.

作者简介:蔡晓龙(1988— ),女,汉族,河南孟津人,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和研究。

孙亦博(1981— ),女,汉族,河南栾川人,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数字图像处理。

基金项目:洛阳师范学院2020年度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名称“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PBL教学方法在应用型专业的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0xjgj034)。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
基于P2P网络借贷的信用风险管控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