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剧长靠武生表演功法运用及艺术效果分析

2023-11-30焦红宝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艺术效果戏曲表演

[摘 要]武生行当是京剧行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自身鲜明的行当特点与特色。文中分析了长靠武生表演功法运用及艺术效果、靠功技法运用及艺术效果,以期作为长靠武生功法训练及表演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武生表演功法;武生功法训练;艺术效果;戏曲表演

长靠武生在戏曲表演中,侧重于气度与功架的呈现,举手投足之间尽显英雄气概,演出人物的性格,表现出人物的情绪,使塑造的人物更加丰满,增强人物的感染力,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获取最佳的表演艺术效果。

一、京剧长靠武生基本功法运用及艺术效果分析

(一)腿功

腿功是京剧长靠武生的童子功与基本功,在武生开蒙学戏时就开始腿功的训练。京剧行当的不同对于腿功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对武生腿功的要求最高,不但要基本功扎实,还要具备高超的控腿能力。一些长靠武生老前辈对于腿功训练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养成了每天踢腿、搬腿、控腿等训练的习惯,可见腿功对于长靠武生表演的重要性。

1.旁踢腿

京剧长靠武生与其他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踢腿风格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样是踢腿180°,长靠武生穿着厚底靴、身穿着靠,然后再踢腿180°,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范儿”与韵味。以《长坂坡》之“见简雍”为例,赵云在救出简雍后,决定折身再回,寻觅糜夫人及阿斗。在赵云念词结尾处,为了表现赵云救主的决心,采用了一个“旁踢腿”的动作,用来烘托戏曲舞台表演的气氛,同时配合念白与锣鼓“八大仓”,将赵云的儒将风范、戏曲的韵味、潇洒的动作一表现出来,增强戏曲表演的欣赏性与美感。在“旁踢腿”动作中,前90°不用力,后90°发力,将腿部力量集中在腿的上部,使腿瞬间到顶,然后跟随锣鼓节奏将腿放下来,达到演得准、演得美的境界,带给观众以震撼及视觉上的冲击。

2.跨腿

京剧长靠武生的跨腿非常注意细微之处,跨腿动作非常有讲究。比如,《林冲夜奔》是昆曲传统武生戏,京剧大师杨小楼将其改造成京剧大戏。其中有一段唱词为“吓得俺魄散魂销”,该处设计了两个跨腿踢腿的动作,一个是跨右腿踢左正腿,另一个是左腿踢右正腿,不是直接的跨腿,是分为两个动作完成,先伸大腿,然后再跨小腿。踢完正腿后,武生的腿与脑门粘在一起下落,对于武生的控制力要求非常高,呈现出武生深厚的表演功底及高超的表演技巧,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使观众感受到武生表演的第二境界,即演得美,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3.骗腿

骗腿在腿起来之前不用使用太大的力量,起来后再用力,将力量运至脚脖子上,加快起腿的速度,自然地增加开度,不能急于落地,而是通过借力完成骗腿的动作,使动作更加轻盈、流畅、自然[1]。以《挑滑车》中“上小楼”为例,为了给后面做铺垫,在该处采用了一个骗腿,武生先做一个360°的跨腿转身,然后是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先后是骗腿、叠靠旗、翻身與吊翻,其中的骗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腿需要真正地骗开,以保证身体方向的准确,如果未能大幅度骗开,则动作路线将会出现偏移,致使武生的亮相位置发生变化。骗腿表演功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武生对骗腿的控制,将剧情融入功法之中,借助功法去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与情绪等,以更加准确地去刻画人物,充分发挥出功法带动剧情走向,营造舞台氛围,渲染戏曲情感,演出戏曲韵味等作用。

(二)翻身

翻身在京剧中具有多种功能,比如,在京剧武戏中的运用,可向观众传递人物情感,营造热烈的舞台气氛,尤其是在剧情发展的关键阶段,设计一些翻身表演功法,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长靠武生表演采用的翻身功法种类较多,比较常见的有蹲翻身、站翻身、串翻身、穿手翻身等,这些翻身功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运用,功法的技巧性与表演性很强。

1.蹲翻身

蹲翻身的关键是腰部力量的控制,首先打开双臂,完成360°的翻转,在翻转过程中需要控腰,且从正面看过去,武生的头部不能有上下的起伏。蹲翻身要做到靠旗扫地,需要武生严格控制翻身的角度,以高质量完成翻身走圆,但有的武生认为,蹲得越低则靠旗扫地越容易,但易导致身体角度失去控制,尤其是武生在扎上大靠后,视觉受到遮挡与阻碍,无法直接看到自身蹲翻身的效果。蹲翻身需要将身体哈下去,使胸部贴在大腿上,肩膀保持直立,靠旗自然下垂,双手在蹲翻身时去摸地,使靠旗呈圆形翻过,保证飘带扫到地上。比如《挑滑车》石榴花的结尾处,采用“两个站翻+叠靠下蹲+蹲翻身”的动作组合,武生运用蹲翻身的技巧去理解与呈现动作,使四个翻身起承转合、流畅衔接,组合成一整套饱满、干净、利落的动作。

2.探海翻身

探海翻身技巧的关键是腿,在完成翻身动作的同时,还需完成腿部功法的呈现。以《长坂坡》“见简雍”最后结尾处的功法技巧为例,其中有一个背枪探海翻身的动作,一般情况下使用的是360°一气呵成的背枪探海翻身,翻身的前一半,通过探海式踹腿转变为射燕式,后一半加速变身踹平耗住,借助右手的力量辅助身体完成翻身。在翻身变形控制中,脚下要稳,身形也要稳住,翻身动作要顺畅、柔滑,不能贼,兼顾动作的质量与速度,使观众观看有畅快淋漓之感,但该动作考验着长靠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

3.站翻身

站翻身即可以单独运用又可以串联运用,是京剧中较为常用的功法。串翻身最开始采用的是大跨腿,影响到串翻身的速度,后经过厉慧良先生的改进,引入了舞蹈串翻身的技巧,增加了站翻身的速度,提高了串联翻身动作的连贯性,站翻身第一起范为大跨腿,后续翻身则是膝盖先行,使腿走在身体的前面。比如,厉慧良先生表演的《长坂坡》就采用了该串联站翻身的技巧。长靠武生在实践运用中,在脚下步法准确的基础上,串联站翻身过程中运用身体带动靠旗,与靠旗保持整体性,形成“兜”劲,有效地控制住靠旗,在重力的作用下,促使飘带整齐地飘散,增加站翻身的美感与可舞性。

(三)圆场功

圆场功是京剧长靠武生主要训练的表演功法之一,借助圆场功可完成繁难的技巧。京剧流派的不同,圆场功的技术技巧特点也不相同。以京剧的杨派为例,倾向于偏脚掌、身体“鹞腰”式配合圆场,脚底轻快,转弯处如果武生控制不好脚底容易摔倒。如《龙凤呈祥》中的“跑车”片段,采用杨派的圆场功法,动作像滑冰一样流畅。以及在《昭君出塞》的表演中,也运用到该圆场功法,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精彩程度。圆场功在京剧表演中重点强调收放自如,长靠武生通过速度、力度的精准把控,可增强人物形象的饱满度,像是在亮相结束后的下场环节,在接近幕帘时适当放缓速度,使速度由快到慢,给予观众视觉上的变化,有利于提高人物的气度,增强表演的艺术效果。

(四)把子功

把子功的把子是指刀枪棍棒等,长靠武生把子功训练是其掌握演剧技巧的重要途径。京剧的武打形式多种多样,把子功的运用非常灵活,可以在原有武打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改进,为观众呈现异彩纷呈的武打场面,如步战、马战、水战、车战,配合使用刀枪剑戟,甚至是徒手把子等,需要注意打法分明,使观众可以看清每个武打动作,以确保表演功法运用的艺术效果

1.脚下步法

把子功不仅仅包括手上的器械,还包括了脚下的步法,长靠武生手部动作、身体动作及脚下步法的协同配合程度,决定着把子功法表演的精彩程度。在打把子过程中,脚下随着上身的动作上步撤步,精湛的脚下功夫方可呈现出人物的从容淡定、潇洒自如。例如,京剧中的快枪中一盖前蓬头,有的演员在换位后,习惯于上右步转一个圈,脚底则扎上大靠,影响到一盖接前蓬头的速度。如果撤左步,以踏步的方式转身去接,在视觉上两种步法形成的动作几乎没有差别,但速度上却有着一定的不同。又比如一刺蓬头腰封搭兜纣肘,如果采用的是单脚撵转,动作控制的难度较大,则动作的连贯性与流畅性不足,如果采用上步撤步的脚下步法,则身体的角度、方向均能得到准确的控制。

2.下场花技巧

下场花在京剧表演中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剧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下场花,在长靠武生的理解与演绎下,可以获取到不同的表演艺术效果[2]。如有的演员在大下场中,注重快节奏与快速度,带给观众风驰电掣的感觉,而有的演员则不追求下场的速度,更加注重于下场的顺畅,给人以舒服、痛快的感觉,或者是在下场中,为了突显人物的情绪、铺垫后面的剧情等,采用兴奋、激动、悲伤等下场形式。剧情的不同下场传递的信息也不相同,需根据实际的剧情进行下场花技巧的运用。比如,小下场,采用一个提枪花转身的动作即可,或者是扎靠耍大枪下场,无论采用何种下场花方式,均要身体、脚底、手上器械之间的密切配合,一气呵成,以一套行云流水的动作下场。长靠武生在把子功方面,不仅仅要熟悉把子的技巧,还要具有创新意识,深度钻研剧目情节与角色,自主创编动作,将角色的特点、情感及历史文化信息等融入于把子中,赋予把子现代特色,焕发出京剧武打艺术的魅力。

二、京剧长靠武生靠功技法运用及艺术效果分析

(一)靠旗技法

京剧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舞台中不但要有演员的表演,还涉及服装道具,如演员身上的服装、化装,舞台上的背景、灯光等。京剧一直以服装、扮相而著称,服装道具非常有讲究,尺寸、比例、颜色、样式等均有着明确的规定与要求,不可随意更改,其中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长靠武生作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其对于服装道具也有着严要求与高标准。以《两将军》中的马超扮相为例,其靠绸长短就有着明确的要求,稍短且显得干练。长靠武生能将自身打扮漂亮,是其成为一名合格京剧长靠武生的必要条件之一。

长靠武生在服装方面除了要重视服装的颜色与款式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养成穿衬箭衣的良好习惯,遵守京剧穿衣的规矩,讲究服装的搭配,保证服装穿得整齐,以展现出长靠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靠旗的尺寸,需根据武生的身高确定,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太长则显得武生过于小气,太短则不能突显人物的风度。在靠旗尺寸确定中,建议采用如下方法,大拇指与中指完全张开去测量露在靠壳子以外的靠旗杆三扎半,可保证靠旗与武生身高比例的协调性。三是靠旗的角度,角度需适宜,不可太扣、太仰、太拢及太开,拿捏需要准确,应看着舒服,有一点点的弧度,及所有靠旗杆角度要保持一致,显示出人物的威严。四是扎靠,松紧根据个人喜好调节,但要扎靠得牢固,调整好尺寸与角度,以保证扮相的美感与可观赏性。

(二)靠功技法的运用及艺术效果

1.抖靠

靠旗技法主要有抖、揉、转、撞等,运用腿部、腰部、肩部等力量完成靠旗的动作,武生扮演人物的不同,采用的靠旗方法、速度、身形、肢体动作等均有着较大的差异[3]。比如,《挑滑车》“起霸”中,“反大刀花栽垂+起正大刀花跨腿转身抖靠”,在这组动作中,采用了拧靠、摆靠、抖靠三种靠旗技法,武生联合运用了腰部与脚底的力量,完成三种靠旗技法,难度较大,需要长靠武生日常加强训练及用心揣摩。又比如在该剧目“石榴花”结束后下场前的亮相,共需要使用两个抖靠,一个是跨腿落地抖靠,然后是运用腰部力量抖靠,应控制好抖靠的节奏与力度,保证抖靠的章法分明,诠释人物的性格与当下的情绪,引领观众步入下一个情节。

2.转靠

转靠技法在运用中需找准时间差,控制好靠旗的角度,在转靠之前做好准备,保持靠旗与身体的同步转靠,避免靠旗散乱。转靠的技巧与要领训练,需要教师从旁指导,光靠武生自身揣摩与学习无法准确掌握转靠的角度、发力点,以及腰部力量的控制等。以耍枪花为例,转靠之前,身子先走,身在手前,靠旗随着身体转过去,用腰部力量控制靠旗及身体,以保持整体动作的协调性,使靠旗、枪、身体有韵律的配合,表演更具观赏性且顺当好看。同时与戏曲音乐节奏相互配合,靠旗上的穗子和飘带有规律、有节奏地随心而动,不扇摆摇动,给观众以稳定、干脆利落之感。

3.长靠

京剧中人物身份、性格、面对的问题等,可采用长靠技法表现出来,比如岳飞的大气稳重、赵云的骁勇无敌、高宠的沉稳刚烈等。在塑造人物中抓准人物的特点、特色等进行长靠的控制,以增添表演的观赏性。比如,马超做事果断,与张飞较量过程中,表演时应重点关注马超的不服输精神。长靠可借鉴短打的劲头,避免长靠的飘浮,精彩塑造出人物形象,呈现出武生精湛的功法技巧,提高表演的審美价值。

结束语

京剧长靠武生表演功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长时间的舞台实践,才可达到功法运用自如、流畅、准确的目的,呈现出精彩绝伦的艺术效果。对于长靠武生来说,不但要掌握高难度的功法及其技巧,还要熟练掌握唱、念、做,精心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剖析剧情,将剧本烂熟于心;同时进行表演功法的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赋予人物新的特色,提高功法运用的艺术水平与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衣麟.京剧长靠武生表演功法运用及艺术效果[J].戏曲艺术,2023(1):8.

[2]李扬.如何提高京剧武生的舞台表现力[J].戏剧之家,2015(12):1.

[3]付伟.漫谈京剧武生的表演艺术[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7(12):152.

作者简介:焦红宝(1988— ),男,汉族,河北廊坊人,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演艺中心),大专,三级演员。

研究方向:长靠武生的功法及运用。

猜你喜欢

艺术效果戏曲表演
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戏曲表演意境营造的探索与研究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浅谈话剧音响的艺术效果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从《风雨》浅议侧面描写及其作用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