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学优良传统传承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路径研究

2023-11-30邓雅倩

华章 2023年4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 要]新时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契合湘学优良传统,能够培育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想实现湘学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转化,必须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激活湘湖文化的生命力。但是在实践中,对于湘学优良传统的路径把握、价值观念的阐释方式、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充分融合思想观念形态教育内容,旗帜鲜明地实现与大学生价值对接,深刻阐明价值来源,凸显湘学优良传统底蕴,实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湘学优良传统大众化传播的契合。

[关键词]湘学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湘学优良传统是湖湘地域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域。湘学产生与发展于湖南地区,湘学是一种将儒家的性理哲学与经世之学相结合的学术形态,也就是“千年湘学”“传统湘学”[2]。湘学历史发展中相应地出现了几个人才群体,北宋的周敦颐,南宋时期的胡宏、张拭,明清时期的王船山,以及清末的曾国藩、左宗棠、王先谦等。千年湘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蕴藏着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3]。契合湘学优良传统,对培育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湘学优良传统的表现形式

要想实现湘学优良传统的当代价值转化,必须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激活湘湖文化的生命力[4],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契合湘学优良传统的培育路径更加丰富立体。

(一)湘学优良传统的社会知识形态

知识是精神文化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精神生产的结晶。传播湘学优良传统知识就是继承、传递、保存湘学优良传统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营养,通过对人的素养培养满足社会的价值需求。知识教育是继承与发展湘学优良传统的基本方式,社会知识形态是湘学优良传统的基础形态。如果缺乏湘学优良传统的知识教育,就无从谈起湘学优良传统对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支撑作用。

(二)湘学优良传统的行为教育形态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什么样的效果,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而行为教育形态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关键作用在于发挥价值观念的指导性、规范性、约束性功能,培育社会和个人坚持以价值观念为内在遵循,实现与内在思想相统一的外在行为养成。湘学优良传统有着强大的思想统摄性,在长期的实践中,包括经世之学、传统礼仪、传统习俗等在内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自觉奉行的原则,对人们的行为习惯起着无形的规约作用。曾国藩注重子弟积善传家教育,将祖父“八好”家规,扩展为八本之教。优良的家风家教传统,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人的优良素质。湘学优良传统的行为教育形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中,直接促进大学生价值观行为转化的契合度。

(三)湘学优良传统的政治价值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足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需要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品质,在其所发挥的各种社会价值中,政治价值居于首位。传播、培育、引导政治知识、意识、行为不仅仅局限于政治价值的本质体现,还能更好地营造出政治价值取向的良好氛围,这也是构建和谐政治关系的实现途径。曾国藩以“做官以不要钱为本”对子弟进行从政道德教育,在《与诸弟书》中说“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5]。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华文化以及湘学优良传统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发展夯实了基础,具有突出的政治价值属性,其中优秀的思想精华内容,不仅适用于时代政治发展的需要,还在当今社会具备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基础,对于应对价值多元化现象、对抗西方价值形态渗透冲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二、契合湘学优良传统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分析

新时代下契合湘学优良传统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其实践中,对于湘学优良传统的路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阐释方式以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一)对于湘学优良传统本质传承有待提高

從湘学优良传统的本质特征出发,必然需要对湘学文化进行批判性继承,摒弃思想糟粕,追求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体现封建残余思想的湘学文化,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而对于仍有生命力但表现形式与现代传播技术相脱节的文化内容,要充分借鉴其价值内涵,加以改造和转化,使其焕发出全新生机[6]。另一方面,从湘学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来看,发挥其思想精髓和精神涵养作用是对其进行价值借鉴的根本目的,但需要说明的是,精神属性是文化内容的本质属性,而精神属性的表达形式可以是多元的。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总要通过形形色色的现象表现出来,事物及其过程的多样、多层次的本质在逐步展开中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现象。也就是说,对湘学优良传统内涵的借鉴绝不仅局限于“仁义礼智信”等直接表现传统思想观念和传统美德的经典论述,还应该有多元化的传统文化形式与内容。

(二)对湘学优良传统和时代问题的把握不足

对于湘学优良传统传承的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与实践层面,相对忽略了对契合湘学优良传统和指向时代问题的问题把握不足等问题。无论教材占比,还是课堂教学内容占比,都反映出在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教师对湘学优良传统的运用意愿相对较低。比如,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涉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的时代议题。但是,高校教师及相关思政工作者在培育过程中,由于对湘学文本素材积累不多,内容情节构建时存在夸张甚至虚假,这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对湘学优良传统传承的兴趣以及认可度,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成效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而由于教师能力所限,无法构建一个脉络清晰、结构完善、情节合理的湘学优良传统样本,深刻挖掘其中的价值意蕴,学生对湘学的理解往往也只能停留在表面,无法感受到价值观的引领。因此,应该增强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湘学优良传统和时代议题中,凸显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底蕴和时代价值。

(三)部分价值观念的阐释方式有待改进

目前,部分核心价值观念与各类培育路径的结合阐释存在问题。契合湘学优良传统方面,注重国家层面价值观念和社会凝聚类价值观念,相对忽视了社会层面价值观念和民主、法治、诚信、自由等社会秩序类价值观念。实际上,无论是社会层面价值观念还是社会秩序类价值观念,在面向大学生进行教化引导的过程中,都面临着价值观念内涵所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之间、社会共识整合与社会利益冲突之间的矛盾关系。与其他类型的价值观念相比,这些价值观念所面对的传播环境是相对尖锐与棘手的。而湘学优良传统的价值内核,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社会秩序整合和政治治理具有显著的精神支撑作用,如“德治”理念对现代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礼乐制度致力于建立的“群居而不乱”“体情而防乱”、既有秩序又有自由的社会,对公民自由意识的培养与教育大有裨益等。因此,应当更多地将湘学文化融入社会层面价值观念或社会秩序类价值观念的培育中,发挥湘学优良传统的以文化人、缓和冲突、凝聚人心的特殊优势,以柔和的方式发挥这些价值观念对社会建设的涵养作用,推动社会善治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三、湘学优良传统传承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党和人民凝神聚力的智慧结晶,高度凝练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历史记忆、革命文化以及现代化建设的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内化与行为外化的统一是价值观培育的总体目标,而基础目标应当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大学生中的知晓度与认同度。

(一)充分融合思想观念形态教育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之间在内涵、功能、目标等维度的关联性特点,构成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与思想观念形态教育内容紧密结合,从思想观念形态教育内容中汲取价值观培育的思想精华。比如,王先谦在位期间,不畏权贵,上书言事,提出了筹东三省防务、联手日本以防俄国入侵,等等。再如,《曾国藩家书》是传统优秀思想资源,要立足社会主义性质与基本国情,实现传统家训文化的继承、转换、创新发展。思想观念形态内容有很大的包容性,世界发展观、历史哲学观、政治道德观以及法治观、人生观等各类观念都可以归入其中。要想最大限度凸显价值观的政治引领作用,必须要提纲挈领,紧紧围绕最能发挥湘学优良传统价值导向功能的内容成分,将其充分契合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坚持价值观传播的正确导向。

(二)旗帜鲜明地实现与大学生价值对接

湘学优良传统之所以能够广泛传播,历经岁月洗礼,究其原因是这些文化反映了人民群众真实的生活现状,寄托着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因此,在新时代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大学生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必须要慎重对待湘学优良传统素材的选取,立足于当前的社会现实和湘学优良传统,构建符合大学生群体的口味,吸引大学生兴趣的湘学优良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湘学优良传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民族之根,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沃土。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责任与使命担当,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要立足湘学优良传统,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千年湘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诸如屈原投江的爱国故事;王船山重视民生的政治理念,他提出的“继善成性”的思想,张扬了儒家“日新之谓盛德”与“生生之谓易”的变化日新精神。这些丰富的精神宝藏传承将极大促进大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最后,继承湘学优良传统要具有针对性、亲和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针对大学生的偏好进行湘学文化文本的构建。生活中的、接地气的、有相似经历的湘学优良传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实现与大学生的价值对接。

(三)深刻阐明价值来源,凸显湘学优良传统底蕴

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基于革命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是基于中华文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二十四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者在内在上达到了契合与统一。湘学优良传统长期历史传承的深厚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传统文化与湘学优良传统将成为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正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关键时期,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了经济转型发展,变革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大学生思维活泼,对社会形势的变化敏感,他们肩负的历史责任重大,而湘学优良传统的价值追求,在回应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仍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王船山(明末清初思想家)认为,人所具有的道德自觉是通过人类的实践形成的,道德作为人的属性是依存于人伦关系的互动变化而变化的。在道德的实践方法和途径上,王船山主张以礼“践形”,即在践履礼儀的过程中使道德心随着人体内的一气流行就自然渗透到人的躯体,人格美就此呈现出来。这种道德实践模式注重的是道德心在具体情境中的展开过程,而不是脱离人与人社会交往实践的抽象推理和演绎。思政教育者应准确把握湘学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将湘学优良传统中的理性知识和感性认识充分融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民族底蕴,彰显核心价值观的民族特质,同步实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湘学优良传统大众化传播的契合。

结束语

湘学优良传统包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以及湖湘人文精神等内容为基础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既是对湘学优良传统的知识、价值、精神的回归,也是对核心价值观本质来源和精神追求的准确把握,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于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中,成为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成分。因此,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契合湘学优良传统进行分析,成为揭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效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斌.湘籍英模精神品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01):62-66.

[2]陈代湘.湘学第6辑[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4:3.

[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16.

[4]铁明太.充分发挥湘学优良传统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湘潮(下半月),2014(10):23-24+27.

[5]曾国藩.曾国藩家书(第一卷)[M].长春:吉林出版社,2014:240.

[6]肖群忠.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发展[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21(05):66-75.

作者简介:邓雅倩(1991— ),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湘学优良传统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课题编号:21C1334)。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供电企业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