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2016-05-26唐雯方心如
唐雯++方心如
摘 要: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危机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且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本文从信息经济学视角入手,探讨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问题。在阐述信息不对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表现的基础上,从政府、高校和企业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柠檬效应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精英教育已经有了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趋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逐渐由国家统包分配向毕业生自主择业转变,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具体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较大,劳动力供给长期处于绝对过剩的状态,这种情况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中面临的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尤其是在在经济下行波动时,大学生就业压力将会更大。另一方面,在招聘大学生时,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责任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人格品质,其次才是学习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职业能力。然而,在校大学生则更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外语水平、领导能力等。他们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热衷于各种证书的考取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没有认识到当代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以及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素质的员工。于是,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大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存在时效性不强等问题。最终使得应届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四处碰壁。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基本观点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指交易中的各人拥有的信息不同。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一些成员拥有其他成员无法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信息的不对称。例如,买者对所购商品的信息的了解总是不如卖商品的人,因此,卖方总是可以凭信息优势获得商品价值以外的报酬。交易关系因为信息不对称变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交易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为代理人,不具信息优势的一方是委托人,交易双方实际上是在进行无休止的信息博弈。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如果掌握信息比较充分,则那一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有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骗的动机,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可能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他们只有被动接受现有信息,至于其真实性却无从考证。综上所述,这种信息的不对称是由于高校、用人单位、大学毕业生三者直接缺少信息沟通所引起的,本文在具体分析三者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三、信息不对称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由于就业信息不对称、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专业的职业顾问缺乏等,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并不十分了解;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同时,高校毕业生本身具备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他们对自身的缺陷和能力了如指掌,而用人单位却无法完全掌握毕业生的详细信息。由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双方在协议书签订前后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一)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信息不对称。一方面,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不能有效的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不注重与市场信息的及时对接。比如一些学校不做专业需求预测,而是按照招生当年的市场需要大规模的扩招某些专业的学生。然而四年以后,市场需求发生变动,原来的热门专业需求已经很少了。还有些学校有什么老师和资源就开什么专业,而不管市场需求与否,严重与社会需求脱节。另一方面,在当前就业压力下,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了。但是许多高校一直以来沿承下来的教育方式,知识结构体系,却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大部分的学校还是以枯燥的理论教学为主,在一种完美的假设前提下,给学生描述一个完美环境下的精确结论。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社会需要哪方面的人才,而是一直沿用过去的思维模式,采用一成不变的教育理念。
(二)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过于功利化,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出于自己利益考虑,都希望能过通过“双向选择”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 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采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很多数企业招聘时没有制定相关方案,基本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如果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而不进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对企业来说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信息如岗位、人数等,由于公布渠道不同,毕业生未能及时获得信息。部分用人单位习惯于政府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或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对学生的分布情况和专业水平等没有较充分的认识,造成双方见面互不了解。在企业埋怨大学生缺乏技能的同时,又拒绝学生实习,认为大学生的实习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工作。因此,常常把大学生的“实习”变成“参观”,大学生在企业员工带领下“浏览”一番工厂便敷衍了事,殊不知这种先期的信息沟通工作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企业在今后人才需求时候的空白。
(三)高校与大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高考结束后,学生在报考学校时,对所要选择的学校及其专业情况不是很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从一开始对所选择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使其个人在大学四年未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另外,高校在招生时,学校只能通过学生过去的个人档案和高考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对于学生其他素质、能力方面知之甚少。随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的信息存在于各个相关部门,零散、不完整,到毕业时,在就业管理部门形成的学生信息也是不完整的。它的内容单一无个性化,未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能力与实力。
四、关于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应为企业与高校搭建信息沟通的平台。政府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要有战略眼光,要考虑长远利益,同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更要发挥监控的职能,随时加强与市场的沟通,建立市场与高校双方的反馈机制,随时调整政策的具体实施手段对不恰当的内容作修改。 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构建平台,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中最为迫切、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就是人才的供需信息畅通,才能使人才的输送与接收顺利的进行。政府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资源优势和权威性,使这个信息平台达到预期效果。具体建议如下:(1)由政府和高校、企业合作,搜集全方位的人才供需信息渠道。(2)通过政府对高校和企业建立信用评级制度,保证双方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来解决人才供需双方不信任的问题。这是政府信息平台区别于一般社会人才中介网站最重要的一点。(3)建立人才供需的信息数据库,把经过鉴定的双方信息输入数据库,同时建立信息匹配功能和查询功能。(4)为信息数据库与成员提供公义的数据库查询服务。
(二)高校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不断发生变化,高校要想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真的成为人才,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随时了解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结构和人才需求规划,把这些信息与自己的招生工作相结合;通过与企业的沟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水平,把这些信息与自己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各课程知识内容和结构。?
同时,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现实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不只是针对毕业生的,现实的就业工作应该从现实入学就开始,在现实入学之初,学校就应该建立专门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心,聘请专门的职业规划化师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为学生四年的学习指明方向;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真正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能力;在大四阶段,学习应该积极地搜集各种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比如,推出考研优惠政策、西部优惠政策、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等有力措施,推动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企业转变用人观念,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培养模式。企业要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建立人才需求规划方案和人才培养计划,同时建立人才储备制度。这样,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是应聘者意识到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接受培训的机会,才不至于使广大的毕业生对企业没有信心,而只是把企业当作跳板,企业才能留住人才。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把自己的人才需求规划和人才培养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完善的合作机制,明确合作关系。
(四)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大学生要走进就业市场。就必须要调整好自己的就业观,要改变陈旧思维习惯,在知识、能力、素质、观念等各方面努力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对于大学生就业来说,大学生自己在思想上要有这样的认知:首先要打破区域限制;其次要打破专业限制;最后还要打破计划体制观念,努力做到业务素质扎实,具有创新意识,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自主创业精神。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在提升自我能力方面,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树立就业危机意识,通过参加学生社团、比赛等多种途径锻炼自己,注重综合技能的培训。同时还需要及时关注社会新闻,了解最新就业信息,不断与时俱进。最后,在应聘时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相信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会有回报,理性面对职场中的成功与失败。
五、结束语
总之,就业难既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多种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就业扶持的投入,并且制定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其次,企业也要树立较高的社会责任感,不要轻易裁员。在招聘过程中,不要过分强调经验,给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一个机会;最后,学校要做好全方位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学生自己,这也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陆乃麟.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2] 吴宏志.大学扩招与就业问题[J].当代青年研究,2005.
[3] 张婷.浅析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生就业难问[J].思想战线,2013.
[4] 田华伟.信息非对称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
[5] 杨艳红.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6] 张小诗.信息不对称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