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真实外化于形 用真情内化于心

2017-01-13张祥义

艺海 2016年12期
关键词:角色塑造戏曲表演花鼓戏

张祥义

〔摘 要〕表演者应认真分析角色、理解角色、把握角色的行动线;用艺术的真实性,来体现生活的真实性,来统一角色的行动线;在表现角色心理活动时,要深入角色内心,以真情实感来贯穿心理活动的行动线,这样,演员才能将角色演活。

〔关键词〕戏曲表演 角色塑造 行动线 花鼓戏

由临湘市花鼓戏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戏《铁面税官》,是根据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临湘市地税局干部戴亲民铁面无私执法护税、一身正气廉洁奉公的先进事迹创作的,在人物原型的基础上,浓缩了税务干部廉政勤政的优秀事迹,塑造出一个既铁面无私又人性执法的舞台新形象。这是一台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好戏。2013年创作首演,之后分别获得湖南省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和第五届湖南艺术节“田汉新创剧目”奖荣誉,我个人获得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我在该剧中扮演的是一号人物戴新平,如何艺术地把握戴新平这一主要人物在舞台上的行动线,我的体会是: 用真实外化于形,用真情内化于心 。

众所周知,戏剧艺术就是通过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外在行动和内在行动而显现性格的艺术,而行动就是戏剧的生命线,正如美国戏剧家贝克说的,动作是戏剧的中心。戏剧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时,它的主要手段是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戏剧,正如黑格尔在解释行动和思想关系时说的: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目的最清楚表现出来的是行动,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行动才能付诸实现。

因此,把握舞台行动线是一个演员的基本功。在做好这个基本功课前,就得在认真分析剧本、研究剧本的思想本质时,分析剧中人物的行动,了解舞台调度的人物行动线,同时也是演员认识所饰角色的手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行动使演员可以抓住角色的心脏。在按规定情境完成三度创作过程中,分析行动掌握行动线规律是演员基本功的体现,也是能否成功完成三度创作和完美表演的必修课。

作为演员,对角色的把握及准备过程,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演出的成功与否。因此,演员要想演好、演活一个人物,就必须反复研读剧本,分析剧情,琢磨人物,全面细致地探索人物性格,把人物的身份、背景、性格等吃透,充分理解并把握这个人物。作为基层剧团的演员,从事大型现代戏表演的机会并不多,我非常珍惜在大型现代戏《铁面税官》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机会,在来自省城的主创团队的指导下,一遍遍分析琢磨剧本中的人物行动,摸清其行动线。初读这个剧本,以为戴新平就是一个执法如山、威严无比的普通铁面税官,仔细琢磨,我摸清了剧作者安排的是明暗两条线:一条线是戴新平呈现的铁面无私严肃执法的基层税官形象;另一条线是戴新平人性化执法暗地里帮助纳税人的形象。循着这两条行动线,在各主创部门的配合下,开始了我的三度创作。

一、把握艺术的真实性,用真实外化于形

戏曲作品最终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那些生动、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这个意义上看,人物形象的鲜活与真实将直接关系到戏曲作品的可信度和生命力。当然,这里的真实指的是艺术的真实,《铁面税官》这台戏,虽然是以一个真实的题材为载体和一个真实的人物为原型创作,但“戴新平”这个人物身上的“真实”不再完全是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而是剧作者浓缩了不止一个的“戴新平”形象,根据戏剧艺术规律,通过提炼、加工、概括创造出来的更能揭示生活本质的“真实”,并设计出这个戏所需要的人物行动线。

戴新平这个人物的行动线是两线并行的,有的靠台词体现、有的靠心理活动体现、有的靠具体动作体现,从这些大大小小明明暗暗的行动中,我发现一二度创作者在剧中设计的“戴新平三次打鼓”这个行动线可以贯穿人物的整个行动,可以作为明线的主要行动线来把握,以此为切入点来驾驭全剧的明线条行动线。

第一次打鼓,是劝责之鼓,也是全剧矛盾冲突的引爆点。戴亲民上班是个税官,下班经常到民间剧团打鼓赚取“外快”贴补家用,在母亲寿宴上,他用打鼓佬身份搅了元老板不怀好意摆的宴席。初排这段戏时,由于把握人物性格不准,将戴新平表演成了一个六亲不认、不讲人情世故的威严税官,面对不明真相前来贺寿的乡亲,戴新平一通击鼓后,疾言厉色要求拆下宴席和戏台,显得很是过火。走下舞台,听见几个群众演员在那议论,真实生活中的戴新平也许是这样,但舞台上的“戴新平”这样处理,反而不符合艺术的真实性,他恼恨元老板,但对乡亲们他还是心存感激的,应该在击鼓表演中有轻有重,对元老板可击鼓斥责,对不明就里的乡亲们婉言相劝,这样处理,主人公才可亲可爱,符合艺术的真实性。

第二次打鼓,是壮志未酬之鼓,也是戏中的高潮。戴新平遭人陷害,身陷囹圄,既有委屈,更有壮志未酬的愤懑。在狱中,他拿起筷子作鼓槌,抒发心中的复杂情感。首演后,有观众提意见,筷子击鼓,落点小,声音难以表达此刻戴新平心中“翻江倒海”的情感。狱中不可能有鼓槌,用什么呢?百思不得其解,导演要我也想一想。晚上,我在家里看电视时发现非洲人用手掌击鼓的画面,想法跟导演一交流,立即得到了采纳,手掌击鼓,声音震撼沉闷,符合当时场景,符合人物心理活动,符合音乐渲染情境,更符合艺术的真实性。

第三次打鼓是欢庆之鼓。戴新平从北京参加劳模颁奖归来,自己掏钱为母亲补做寿宴时,击鼓唱了一段“白天做我的税务官,晚上当我的打鼓郎”。有领导审查时说,要删掉这段唱词,有损已是全国劳模的戴新平形象,在创作研讨会上,我作为演员发表了看法:戴新平在不违反公务员法的前提下,靠业余打鼓去赚取收入,无可厚非,他面对巨额行贿不贪不占,靠正当劳动取得合法收入,正反映了这个基层税官的廉洁可爱的形象。

二、把握情感的感染力,用真情内化于心

在塑造向戴新平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我始终把人物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和抒发,以及人物之间的细腻而准确的情感交流与刺激,作为塑造人物的重点。

我扮演戴新平的勇气来源于对这个原型的了解。因为,我在业余时间也经常去民间剧团“走穴”,原型戴亲民是个爱唱花鼓戏的打鼓佬,业余时间到民间剧团去帮忙打鼓赚“外快”,经常与我同台演出,起初,说他是个管辖好多有钱老板征税的税官,我着实不相信,在我心目中,他的“灰色收入”应该可观,不在乎这点微薄而辛苦的“外快”。当了解他的多次拒绝巨额行贿的事迹时,我对他油然起敬。我把对原型的这份敬重带到了舞台上的戴新平身上。

(1)在表演第二场戏“卖身合同”时,我带着内化于心的敬重之情把握暗线下的人物行动线。

老母亲突发心脏病需要住院手术,还差5万元住院费,戴新平不要干妹妹元老板送来的钱,宁愿“俯下身子”去找民营剧团罗团长借钱,令戴妻百思不得其解。面对妻子的埋怨指责,在罗团长面前借钱的尴尬,戴新平几次欲言又止,时而焦急、时而无奈、时而彷徨、时而纠结、时而尴尬的情感煎熬着戴新平,正是有了这份先内化于心灵的敬重之情,我才把戴新平这集中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之情,外化于形地表演得淋漓尽致,看着舞台上因借钱不到而窘迫的戴新平,签“卖身合同”而尴尬的戴新平,主人公的形象不仅没有贬损,反而更加高大。

(2)表演第五场戏“身陷囹圄”时,我带着情景交融的感动之情把握心理活动的行动线。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税务干部戴新平,在查处自己的干妹妹、民营企业家元老板偷税一案时,不徇情枉法,本着一边按税法严格查处,一边帮助元老板的企业摆脱困境,不明真相的元老板设计陷害戴新平,致其身陷囹圄。这一场有大段的核心唱段,体现了戴新平担任税官经历的喜怒哀乐。戴新平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人,想到自己奋斗半生,“为税辛苦为税忙,愧对孩子愧对妻子愧对娘”,到头来遭人诬陷,酸甜苦辣涌上心头,字里行间,洋溢真情实感;面对纳税人金钱的诱惑,虽然“有过犹豫有过彷徨”,但始终坚守“廉洁行得万年船,清廉人生慨而慷”的做人原则而不悔,字字句句,荡气回肠。这种复杂心理活动支配下的人物行动线,在感叹、愧疚、惆怅、愤懑、激昂的多元情绪中完成,结合我对剧本的理解、对原型人物的了解,对剧中人物的分析把握,首先做好了内化于心、内化于情的功课,然后是有紧有松、有急有缓、张弛有度的唱词处理,在情景交融中准确把握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有分寸地展开人物行动线。

猜你喜欢

角色塑造戏曲表演花鼓戏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浅谈戏曲表演艺术的特点
舞蹈表演中的角色塑造元素探讨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湖北远安花鼓戏当代生存状态思考
秦腔司鼓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