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路径研究
2023-11-30易艾萍
[摘 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关键角色,肩负着帮助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使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他们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心理困扰和成长挑战。在此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心理育人路径,以适应时代的变革和大学生的需求。文章从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挑战出发,分析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机遇,提出具体育人路径,旨在探寻一条适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升和人格塑造。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当前,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广泛流行,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其为高校辅导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传统的面对面辅导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教育需求,且大学生也开始受新媒体中各类信息的影响,产生了更多隐患。基于此,高校辅导员需要主动融入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为大学生提供在线咨询、心理辅导和资源分享等服务,以对大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引导,使之能够具备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使社会信息量激增,用户规模急剧扩大。与此同时,网络舆论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现象,诸如低俗色情信息泛滥、暴力恐怖信息肆虐、虚假信息充斥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从这一角度看,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正面临着巨大挑战[1]。
首先,在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带来了信息过载、碎片化以及社交虚拟化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学生们接触到的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信息内容也呈现碎片化特点。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面对大学生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的困惑,以及由于信息碎片化带来的知识断层和认知碎片化,同时需要思考如何在这种环境下帮助大学生筛选、评估和整合信息,以避免大学生因信息分辨能力不强而受到负面影响,引发心理问题。
其次,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带来了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的挑战。当代大学生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容易受到网络欺凌等问题的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需要关注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问题,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并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虽然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频繁交流,但缺少面对面的真实沟通和深入交流,这使得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也容易受到完美主义观念的影响,或者产生虚拟身份困扰,导致心理压力和自我价值感下降。对此,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提升自身心理调适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形象和价值观[2]。
最后,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带来新技术和新媒体工具使用方面的挑战。虽然许多高校辅导员已经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广大高校辅导员仍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掌握新媒体工具的使用方法,以更好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创新心理育人方式。同时,高校辅导员还需要关注数字鸿沟问题,确保所有大学生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新媒体技术的教育资源和技术支持,为其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创造有利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面临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开展提供了更多渠道
一方面,新媒体提供了快速、广泛传播信息的平台。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平台和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工具,高校辅导员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传达给更多大学生。由于信息的传播不再受限于时间和空间,所以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知识信息,这为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影响力和效果产生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新媒体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互动方式。通过网络课程、在线讨论和虚拟实践等形式,高校辅导员可以创造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新媒体工具也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的空间,能够促进其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这对于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的养成将产生推动作用[3]。
(二)新媒体技术为高校辅导员创新心理育人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资源
新媒体提供了大数据和智能化的分析手段。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数据,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问题,这为个性化辅导和精准干预提供了基础。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可以根據大学生的特点和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指导,以提高心理育人的效果。此外,新媒体还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与其他学校、机构和专家进行合作的机会。通过社交媒体、在线论坛和网络研讨会等渠道,高校辅导员可以与国内外同行分享心理育人经验,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参与线上专业培训和研修,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士、学科教师、学校管理者等形成跨学科的合作,共同探索心理育人的新方法、新模式,进一步推动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三)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发展机遇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参与在线平台、社交媒体或教育科技公司等相关组织的工作,担任新媒体心理咨询师、在线课程设计师、数字化心理健康项目经理等职位。这不仅为高校辅导员提供了新的职业角色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提升其专业影响力。与此同时,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术工具、应用程序和在线平台,这对于其在专业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依托职业资源和现代科技为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服务[4]。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路径
(一)建设在线育人平台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应把握时代机遇,积极引入或打造适合进行心理在线教育的在线平台。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与学校的信息技术部门合作,建设名为“心理之家”的在线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浏览心理健康相关的资讯和文章,参与在线心理讨论和交流,以及预约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等,为其心理问题的及时疏解提供极大便利。其次,高校辅导员可以联合其他高校、心理咨询师等,共同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网站,通过行业内的协作,构建起更为专业的心理服务平台。在专业平台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高校辅导员、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不同专业人士的解答,而高校辅导员本身也可以通过业内合作来不断学习提升自我,使心理育人工作得以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开设网络课程
新媒体时代,网络课程开始在各类新媒体平台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设计和开设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网络课程,来依托网络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行为。实践中,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开发涵盖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课程,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等。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进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并进行在线测试和作业提交。同时,这些网络课程可以结合多媒体、在线互动讨论等元素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此外,高校辅导员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设计心理健康案例分析的视频讲解,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解决方法。再者,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在课程中设置在线讨论板块或小组讨论,让大学生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经验、交流思考,促进互动和合作学习。为进一步提升网络课程的育人价值,高校辅导员还可以设计在线模拟练习和角色扮演,让大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对有效沟通、心理调适等心理健康相关技能进行实践。这种实践环节能够帮助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提高其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能力[5]。
(三)利用社交媒体
高校辅导员可以创建微博账号或微信公众号,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科普文章、技巧分享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借助社交媒体的优势,高校辅导员可以轻松地与大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回答他们的问题,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而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知识和经验可以触达更多的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和行为。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可以结合图文、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例如,高校辅导员可以发布心理健康知识的图文解读,配以生动的插图和实际案例,以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通过直播形式进行心理讲座或答疑活动,让大学生实时参与,提出问题,再由高校辅导员进行解答。这种形式的互动可以增加大学生对心理健康话题的关注和参与度。除此之外,高校辅导员还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成功案例、积极心态的培养方法和自我成长的经验,激励大学生面对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韧的态度。同时,高校辅导员还可以组织线上心理活动,如挑战赛、心理测评等,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大学生互动,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成长,达到增强大学生心理韧性和自信心的目的,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和生活挑战。
不过,为提升社交媒体育人的专业化水平,高校辅导员也学会与他人合作,如可以联合其他高校辅导员共同对社交媒体的心理育人账号进行运营和维护,共同为大学生提供心理教育和咨询服务。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之间应明确各自的分工,如在线育人专栏的日常运营维护、心理育人素材的搜集和编辑、心理咨询服务的日常提供等都可以分工负责,或者采取分工定期轮换的方式,以充分发动一切资源来不断优化提升在线心理育人专栏的运营管理水平,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心理引导服务。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协作和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定期的小组集会讨论来互通有无,调整分工,分享经验,集思广益推动在线心理教育专栏的日益完善和丰富。
(四)开展个性化辅导
鉴于新媒体时代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提供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强大工具,所以推动心理育人的个性化就成为重要趋势。在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个性化辅导的过程中,高校辅导员可以采用在线问卷或调查表等,并通过新媒体向大学生发送,用以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需求。之后,高校辅导员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或者人工智能手段来对大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并生成心理健康评估量化表,而透过这些量化数据,教师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和心理健康程度,为其制订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心理教育方案。之后,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邮件或即时通信工具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并按照个性化方案为大学生提供线上指导、线下辅导以及常态化的观察、咨询服务,并运用新媒体工具进行记录,使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更为科学,育人过程全程留痕,形成宝贵的实践资料,为后续个性化辅导工作的优化完善提供参考。
(五)推进家校共育
一直以来,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育人工作都是单打独斗,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高校辅导员可以更为便捷地联合更多角色参与其中,除与其他高校辅导员、其他学校和心理咨询行业专业人士的合作外,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通过新媒体与家长达成长期、密切的合作,发动家长也参与到心理育人工作中,充分发挥大学生家长的亲人角色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具温度的心理引导。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高校辅导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大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和相关教育资源,以便家长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参与心理育人工作;二是推送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文章、视频、书籍等,供家长学习掌握,并通过反馈功能与高校辅导员交流心得和问题,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三是利用新媒体平台组织互动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成长故事分享等,吸引家长和大学生共同参与,加强家庭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四是与家长建立定期互动机制,使之及时掌握学校方面的心理育人动态和所需要的支持,以便家长能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夠分出更多精力去关注孩子的近况,并运用科学的心理育人方法为孩子提供潜移默化的心理引导,在家庭中构筑起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心灵港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对此,高校辅导员必须意识到新媒体时代心理育人的新形势、新问题,积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通过构建在线育人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利用社交媒体、开展个性化辅导、推进家校共育等方式来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的心理育人成效。此外,作为高校辅导员,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努力充实和提升自我,以形成更强的心理育人能力,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鲍学峰,赖伟平,麦源升,等.新媒体时代大学辅导员心理育人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1,7(8):158-160.
[2]聂刚刚.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路径探究[J].大学,2022(20):17-20.
[3]赵园园.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教育研究,2021,4(4):10-11.
[4]朱家林.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卷宗,2021,11(11):246.
[5]张洁.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6):59-59.
作者简介:易艾萍(1995— ),女,汉族,湖南怀化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