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时代背景下线上健身的影响机制探析

2023-11-30戚桉宁

华章 2023年7期
关键词:影响机制主动参与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线上健身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成为大众生活新风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体育强国”的目标,由“大”国向“强”国目标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规划方案从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到自下而上的自主参与。通过研究发现,线上健身顺应国家体育目标的发展方向,在宏观层面响应了国家号召、政策;在中观层面,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为大众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权利与多元专业的内容;在微观层面,满足了群众身体与精神的需求,引发了全民健身的风潮。文章旨在探究线上健身的驱动因素与影响机制,以期提升国人体育运动意识,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体系,早日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

[关键词]线上健身;体育强国目标;主动参与;影响机制

体育强则国强,体育兴则国兴。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体育事业的发展报告中着重强调,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一系列的目标任务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自2022年4月刘畊宏健身操引发线上健身的热潮,各类线上健身直播、视频陆续上线。线上健身让健身突破时空的限制,为全民健身提供了新形式、新内容,也为健身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响应了党的二十大对于群众体育以及体育强国的发展号召。线上健身作为一种“潮流”,是客观条件下必然的时代产物。那么线上健身的发展如何顺应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实现迅速推广、普及?其未来又如何发展?

基于此,本文立足体育健身的发展大环境,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相关政策,综合运用互动仪式链等相关理论,结合我国线上健身的发展背景以及主体需求,探索受众主动参与线上健身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线上健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究线上健身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升人们体育运动意识和运动素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体系。

一、中国线上健身的发展背景

我国体育健身事业的整体发展路径呈现出线下健身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态势。其发展路径的变化一方面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与引导,为健身事业规划正确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将互联网技术与体育健身充分融合才能推动我国体育事业长远发展。

(一)政策指引助推健身热

健身锻炼在我国虽然早已有之,然而受到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影响,一直以来并未形成规模化的潮流趋势。新中国成立初期,囿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人们对于体育健身的重视力度不强,缺乏自主性、积极性。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大众对于体育休闲的意识也逐步增强。1984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广泛增强了全民体育锻炼的意识。2016年国务院颁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强调要推进“互联网+体育”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体育”计划[2]。线上健身的新形式随着政策的逐步引导而渐渐被人们熟知,体育健身的发展迈向新的台阶。

2019年末,我国进一步颁布《关于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方法》,极大推进了线上健身的发展。2021年8月,国务院再次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要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水平,加大全民健身安全保障等[3]。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包括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等[4]。从整体发展路径来看,早期的“体育大国”发展路径呈现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此后,伴随着由“大”向“强”的目标演变,路径方案便呈现出自下而上的社群动员自主参与过程。线上健身整体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即各类民间组织自主发起线上健身计划,包括抖音创新“全民健身房”、keep开设“冠军教练”等系列课程。在双路径的政策指引下,国家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将体育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探索中国式线上健身发展道路。

(二)自媒体技术嵌入线上健身潮

实现顶层设计和群众主动参与两种路径的双向互通,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平衡是必要条件。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多元性、包容性等特点极大满足了个体享有平等的体育参与权。伴随着互联网、移动社交平台的普及推广,身体经验也逐渐具有了媒介实践的属性。

首先,互联网技术构造了更大的虚拟场域空间,“云健身”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束缚,摆脱了对现实场景的依赖,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为人们基于趣缘构建跨界域“部落”提供了可能。

其次,相较于传统线下健身,线上健身的内容更加丰富且专业,目前主要可以划分为以keep等专业APP为代表的垂直类健身平台和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综合类健身平台。在各类平台中,各种健身视频、应用程序和在線课程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瑜伽、舞蹈等。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健身目标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同时,线上健身者还可以通过参与直播间或视频评论的方式与他人在同一虚拟空间交流互动、同频共振,满足了人们线上健身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最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创作者。就健身领域来看,人们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自己的健身视频,发表自己的健身意见,并会在评论区交流心得体会。互联网的极大包容性为线上健身“添砖加瓦”,促进大众积极主动投入线上健身的队伍中来。

二、多样化地创造与满足主体需求

构建体育强国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与互联网提供的平等参与权利,更需要得到参与主体情感上的支持。互联网时代,线上健身实现了个体在虚拟场域中“面对面”的互动交往,创造了新型的运动风格,满足了个体在虚拟场域中身体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一)主体鲜活风格,建构人设标签

根据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在组织中积极情感往往被拥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所带动。在虚拟社群中,关键意见领袖KOL成为带动成员参与互动的关注对象。以线上健身达人刘畊宏为例,作为健身社群成员的关注对象,与千篇一律顶着相似人设的健身主播相比,符号标签实现了对主播更加立体化的形象赋予。同时,刘畊宏的“话痨”运动风格、生活化的锻炼场景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风格[5]。在充满秩序与理性的现代生活中,具有氛围感的娱乐运动增强了成员间彼此的情感黏度。整体来看,线上健身以其娱乐化、专业化的内容、正能量的氛围收获了大众的认同。由此,互联网时代“关键意见领袖”主体在具备专业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将亲和性、人格化的形象更立体地呈现其中,提升主体亲和力,增强健身吸引力。

(二)受众需求满足,提升网络参与率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相较以往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关注自我身体。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在基本的温饱需求得到满足后便会更加重视精神需求,从“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局,到“广场舞大妈”等现象,都显现出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变革。在此背景下,健身锻炼成为缓解健康焦虑的“定心丸”。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原子化、自主化意识的增强,大众参与健身的目标逐渐细微且具体。“人鱼线”“马甲线”成为大众的审美趋势,减肥塑形成为健身的另一重要动因。社会学家费瑟通提出“内在的身体”与“外在的身体”两个基本范畴,“对内在身体进行维护和保养的目的主要是彰显外在身体的外表”[6]。由此可见,线上健身队伍的不断壮大最本质的动因在于审美规训下的身材焦虑。大众传媒对于审美的规训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在网状式的扩散传播中引起了社会的追随和模仿。

再次,线上健身的互动,更满足了理性化、原子化的社会秩序中大众对于人际关系的需求。根据阿尔弗雷德·舒茨的“谐振关系”,互动的个体在“极其强烈的在场”中显现自身,通过传染,整个社会存在都受到了这种移情形式的影响。在各类线上健身的社群中,健身受众在互动交流中找到共同关注的焦点,线上健身教练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符号,如同舞池中的DJ,在动感的节奏中,共同律动的身体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运动氛围,人们不自觉地被卷入这场群体性狂欢中实现虚拟人际关系的搭建[7]。

(三)健身过程情感嵌入,增强网络粘性

在线上健身的虚拟社群中,健身者们往往因兴趣结缘。根据互动仪式链理论,互动前期生成短期情感刺激,当互动仪式链形成后,前期形成的情感能量此时将成为新一轮的互动要素,推动形成新的情感刺激,以此形成长期互动。当线上健身者们在社交平台打卡并获得点赞时,往往会形成满足感,促使其对线上健身社群产生情感体验,保证持续互动,进一步在圈内创造新一轮的互动仪式,长此以往、循环往复形成互动长效机制。

此外,健身打卡这一活动成为一种自我展示,使自己的身份符号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互动仪式链理论中,互动过程是社会自我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面子工作”不仅是单向的行为,更是相互的作用。参与者一方面展示自己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另一方面通过他人的回应证明自己的融入感和存在感。在互联网时代,身体被隐藏起来,社会认同的迫切性更加突出,通过社会规训来达到社会认同。

三、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针对性政策导向

以党中央为龙头,以各健身平台为组织机构,针对线上健身行业领域的小微公司采取资助、税费优惠等措施,以激发中小型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各地在制定针对性政策导向的基础上,明确视频创作和传播的主体责任,指导各媒体参与线上健身的“文化转型”和“功能重构”,摒弃“流量第一”的片面追求,推动线上健身价值理性的回归,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8]。

(二)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必将是自媒体时代的长期发展趋势。推进线上线下客户资源共享,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针对线上顾客,在为其提供趣味性、专业性的健身氛围的同时,鼓励客户走出家门,参与线下体育实践;针对线下客户,努力为其提供线上健身平台,满足其随时随地健身的需求。在引进高新技术的同时,应积极开辟线下智能场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运营。

(三)加强人才培养,推进内容创新

应重视体育健身人才的培养,教练本身也应强化自身的专业性,学习线上教学的方法技巧。此外,必须加快引进精通体育、线上运营的复合型人才,以壮大线上健身的专业队伍。继续推进线上健身的内容创新,避免低俗化、同质化。支持专业性强的线上健身视频创作的同时,鼓励公益健康互动视频,激发全民健身的積极性、主动性,形成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

结束语

本文立足当下体育健身的发展大环境,结合党的二十大等提出的相关政策,综合运用互动仪式链等相关理论,从宏观政策背景、中观技术支持、微观主体需求三个角度,探索受众主动参与线上健身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发展意见与建议。

宏观层面,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于体育健身的指导方针呈现出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引导到自下而上的群众主动参与。线上健身在我国发展迅猛,仍需国家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来引导和鼓励其发展,以提供稳定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观层面,互联网以其虚拟性、多元性、包容性的特点较好地满足了大众主动参与的要求。线上健身的内容相对更加丰富且专业,在自媒体的加持下于形式和内容上都较好地响应了“全面发展”的策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健身方式仍是体育健身的主流发展态势,推进线上健身与线下健身深度融合发展是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策略。微观层面,提升群众参与的自主性、主动性,更需得到个体情感上的满足与支持。对此,线上健身应重视复合型人才培养,跟练者个性化的需求满足亦是推进健身持续化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智慧,旸洁卓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基于“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主题叙事的质性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01):47-58.

[2]钟丽萍,刘建武,范成文,等.新冠肺炎疫情下在线健身的实践逻辑、发展态势与推进策略[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09):34-41.

[3]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xinwen/2021-08/03/content_5629234.htm.

[4]李爱群,吕万刚,王志强,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论坛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11):5-12.

[5]邓维维.传播学视角下“刘畊宏女孩”的出圈原因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10):119-121.

[6]张越,翟林,曹梅.青年女性运动身体的在场、互动与意义生成——基于哔哩哔哩健身用户群体的网络民族志[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04):21-27+41.

[7]范靖.狂欢理论视域下网络直播健身的全民化现象研究——以刘畊宏直播健身为例[J].视听.2022(07):147-150.

[8]叶大扬,陈志勇.网络空间治理视角下短视频发展向度[J].东南学术.2021(05):240-245.

作者简介:戚桉宁(1998— ),女,汉族,山东威海人,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理论社会学。

猜你喜欢

影响机制主动参与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浅析如何上好初中数学课
初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小议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探讨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