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研究

2023-11-30史秋思

华章 2023年7期
关键词:项目设计

[摘 要]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精神养老服务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单一,为解决此问题,文中提出了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项目设计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精神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还能够促进行业之间交流合作,推动精神养老服务发展。

[关键词]合作生产理论;精神养老服务;项目设计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精神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当下我国精神养老服务面临着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挑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融入感,当下社会可利用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解决这一问题。

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合作,参与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在精神养老服务中,该合作生产服务可以将老年人、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充分整合起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精神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是当前一大挑战。利用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模式,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教育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提供心理咨询、康复训练、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技术手段支持、互联网、智能设备等实现远程医疗、在线咨询等精神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精神养老服务的质量。

一、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的基本概念

生产合作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国家或企业,通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优势,共同生产某项产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数不断增加,对于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满足老龄精神养老需求。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是一种合作生產服务方式,它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各个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能单独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其他合作者的协助才能实现。在精神养老服务中,可以借鉴合作生产理论的思想,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服务体系来实现对老年人的精神照顾。精神养老服务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包括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社交活动等,这些服务应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2]。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应该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使得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对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精神养老服务在合作生产理论的指导下,强调合作各方协作,每个合作对象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精神养老领域,合作生产可以在资源配置、信息共享、服务协调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建立多方参与的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精神关怀。通过各方合作,共同推动精神养老服务的提升和创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精神支持,适应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当前精神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于精神养老服务的需求也日益迫切。当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服务供给不足,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这一服务模式,能够解决当前燃眉之急。

(一)精神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1.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有限

目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00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978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9%。与2021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1268万人,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了922万人,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我国现有的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在大城市,虽然有一些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中心,但由于资源分配不均等原因,很多地区的老年人仍然无法享受到优质的精神养老服务。

2.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精神养老服务行业因其较低的准入门槛,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其中,一些服务机构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忽视了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一些服务机构的服务项目单一且缺乏创新,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陈旧的管理模式也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原因之一。一些服务机构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创新和改进,缺乏信息化系统的支持,无法高效进行管理和监督,缺少正规的培训机制,难以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缺乏客户反馈和问题解决的有效机制,无法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和困扰。

3.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

当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的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在城市地区精神养老服务相对完善,但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精神养老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数量则比较匮乏,导致农村和边远地区老年人无法享受到优质的精神养老服务。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精神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边远地区由于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的限制,精神养老服务的提供面临很大的困难。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边远地区的老年人无法方便地前往城市或相对发达的地区接受精神养老服务。此外,由于边远地区通信设施不完善,服务机构和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也受到限制,导致服务的延迟和不便。

(二)服务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

1.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的影响

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以及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精神养老服务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服务需求的增加,这对精神养老服务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年人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特别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精神养老服务行业需要提供更全面、更细致的服务,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现有的精神养老服务供给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由于精神养老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相对较低,现有的服务供给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只有通过加强政策支持、规范行业管理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精神养老服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老年人口的幸福晚年生活[3]。

2.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精神养老服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对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行业起步阶段,政府和社会对精神养老服务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有限,行业标准和规范也不完善,导致了一些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来促进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但目前实际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政府对于精神养老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也较小,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也不够强有力,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前瞻性和针对性,导致了一些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解决精神养老服务的路径

(一)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解决精神养老服务局限

增加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解决精神养老服务的建设。政府可以加大对精神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增加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鼓励社会资本和私营企业参与精神养老服务的建设,通过公私合作的模式扩大服务供给。这些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包括社区养老中心、日间照料中心、长者活动中心等,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精神养老服务。

加大对精神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通过加强对现有服务人员的培训和提高其专业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引进社会专业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精神养老服务领域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数量。政府可以提供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精神养老服务工作。

倡导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社区和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支撑,可以通过培养家庭关爱和社区共建共享的理念,鼓励家庭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精神养老服务[4]。如鼓励建立家庭共享照料模式,邻里互助组织的养老服务,社区志愿者参与老年人活动等。

推广信息化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覆盖面。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如智能化养老设备、远程医疗、在线社交平台等,提供更便捷和高效的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这些技术可以弥补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扩大服务的覆盖面。

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的管理和監督。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质量要求,加强对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建立老年人投诉举报渠道,加强对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祉。

(二)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解决精神养老服务质量

加强对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监管和考核。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明确服务机构的准入条件和资质要求。加强对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建立监督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服务机构进行整改或淘汰,鼓励服务机构创新和多样化发展。相关部门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鼓励服务机构开展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同时,加强与文化、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丰富的精神养老服务,推动服务机构引入先进的合作生产理论精神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鼓励服务机构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服务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加强服务机构内部培训和员工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建立老年人反馈和问题解决机制,及时解决服务中的问题。

(三)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解决精神养老服务单一问题

加大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力度。相关部门和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养老设施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养老中心,引入社会资本和公私合作模式,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养老需求。加强对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精神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通过开展培训项目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精神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和社会专业人才到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从事精神养老服务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质量和数量。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边远地区的通信和交通等基础服务水平,加快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边远地区的通信覆盖和交通便利程度,为精神养老服务的提供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推动精神养老服务的完善。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参与精神养老服务的建设。同时,加强与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模式,提高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5]。

为解决我国精神养老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泛的问题,应加大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精神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引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鼓励社会参与和支持。通过这些措施的共同推进,可以实现精神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精神养老服务需求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趋势。当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面临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精神养老服务中,这一合作生产服务可以将老年人、机构、社区、志愿者等各方资源和力量充分整合起来,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政府可以加大对精神养老服务机构的投入,增加服务机构的数量和规模;鼓励社会资本和私营企业参与精神养老服务的建设;提供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从事精神养老服务工作;倡导社区和家庭的参与和支持,鼓励建立家庭共享照料模式,邻里互助组织的养老服务,社区志愿者参与老年人活动,推广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服务效率和覆盖面;完善政策和法规,加强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的管理和监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作生产理论视域下精神养老服务为解决我国精神养老服务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加大投入、引入社会资本、推广信息化技术、完善政策和法规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我国精神养老服务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精神养老服务的全面覆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卓珈,张瑞芳,陈燕妮.社区居民参与互助养老的影响因素研究[J].社会工作,2014(5):39-46.

[2]赵婷婷,李娜.基于合作生产理论的居民参与互助养老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9(6):87-95.

[3]中国人口普查局.中国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报告(2021年)[EB/OL].(2021-9-30).

[4]中国政府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EB/OL].(2021-07-13).

[5]郑燕,张晓峰.基于合作生产理论的社区居民参与养老照料服务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6):116-122.

作者简介:史秋思(1992— ),女,汉族,江苏溧阳人,华东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养老服务。

猜你喜欢

项目设计
非学历教育项目设计与开发思路
非学历教育项目设计与开发思路
温泉旅游服务区项目规划设计
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
校企协同的材控专业项目设计与实践课程建设与实践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研究与应用
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项目设计及保障研究
浅析基于项目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设计
《网页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