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研究

2023-11-30辛欣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变革与创新。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素养尤为重要。文章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以培养具有高度文明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改进与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在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和社会建设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纽带。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内涵,使之融入學生的精神世界,成为他们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旨在为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有益借鉴,并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中华民族成员在长期的历史演进和文化交流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意识形态。它内含着深厚的历史传承和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蕴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的认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中华文明的自豪和自信。这种意识使中华民族成员形成共同的精神纽带,激发着他们共同团结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1]。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重要方面,鼓舞着每一位中华儿女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

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思政课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将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这个伟大家族的一员,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其根本所在。这样的认同感将使学生在文化自信中更加自觉、自豪,从而树立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态度。

提升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兴趣。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在传承中汲取灵感,发挥创新力,使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

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的传承。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价值观,如仁爱、忠诚、孝顺、礼让等。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助于唤起学生对这些优秀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使其深刻体悟到这些价值观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使这些价值观在新时代得以传承。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帮助,追求共同的幸福。结合思政课教学,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个人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来自自我实现,更在于为他人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2]。这样的教学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识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激励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社会的进步。

(三)增强国家认同与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强调的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和谐与共荣,将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通过思政课教学,学生将深刻理解到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进步需要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这样的教育将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事社会实践和公益事业中贡献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任。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学也将引导学生在爱国情感的基础上,树立开放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学生将更加自觉地关注国际形势和全球事务,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合作与交流。这样的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展现出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责任担当。

三、高职高专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单一

教材内容单一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较为枯燥乏味。由于教材内容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学生很难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到学习效果。同时,教材内容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认识和了解不全面。思政课应该是综合性、全面性的课程,涉及社会政治、道德伦理、法律知识等多个方面[3]。如果教材内容过于狭隘,学生可能只了解到其中某一方面,而难以获得全面的思政知识。

(二)缺乏实践环节

思政课作为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其教学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增强他们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一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环节缺失的情况,这使得教学过于理论化,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能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感到陌生和疏远,难以真正理解其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思政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然而,如果没有实践环节,学生将难以深入了解社会问题,缺乏切身体验和感受,影响了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方法陈旧

在高职高专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方法陈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学校可能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单向讲授、死记硬背等,缺乏互动与启发式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当前信息化和多元化背景下已显得不够适应,传统的单向讲授教学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学生在被灌输大量知识的过程中可能缺乏对思政课内容的真正理解和体会,难以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和认知。同时,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能力。思政课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使其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传统的死记硬背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点的记忆,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缺乏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思政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加深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然而,目前一些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案例分析缺失的情况,难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学生可能对抽象的理论概念感到陌生和抽象,难以真正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和意义,影响了学习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同时,案例分析的缺乏使得学生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够深入。思政课“思想道德与法治”通常涉及法律法规等法治方面的内容,而案例分析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的重要方式。然而,如果没有真实案例的引入,学生可能只是了解到法律的抽象条文,而未能理解其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对策

(一)优化教材内容

要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优化教材内容是一个关键的对策。通过合理选择和设计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融入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知这一重要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价值观,选择富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和历史典故作为教材内容。这样的内容能够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和自豪感。其次,教材内容应该包含丰富的案例和实践材料,涵盖社会热点问题和当代现实挑战。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增强他们对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展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通过多媒体资料的展示,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和感知[4]。

(二)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的表现,加深对这一意识内涵的理解。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共同体意识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互动式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立场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加深对其核心价值观的领悟。

(三)整合实践环节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实践环节,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应用,深入了解其中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价值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扶贫助困等公益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强调的团结互助和社会责任。通过实际参与,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意义,加深对其理念的认知。

教师可以安排实地考察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传统文化村落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共同体意识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与历史和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加深对中华民族共同體意识的感知和认知。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报告和反思总结。学生在实践活动后,可以撰写实践报告,记录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深入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反思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对其核心价值观的领悟。

(四)培育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指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以及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责任感和担当。通过培育家国情怀,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感[5]。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强调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讲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追求,激发学生对自己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国家和社会建设方面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和参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激励和表彰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树立典型榜样,激发更多学生对家国情怀的认同和培养。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引导示范也能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让学生从身边的榜样中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

(五)营造开放讨论氛围

通过在教学中营造开放、包容的讨论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入思考和理解。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立自由发言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时,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不论其是否与教师观点一致,鼓励学生敢于发声,形成多元化的讨论氛围。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个促进学生互动和交流的有效方式。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听取不同的观点,促进思想碰撞和启发式学习。

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学生国家认同感、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教材内容、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整合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助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孙兰英,张艺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23,44(3):207-212.

[2]郭永虎,张函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研究生思政课教学新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4(3):128-136+155-156.

[3]何克奎,阮月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大众文艺,2023(5):172-174.

[4]李思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3(4):28-29.

[5]高远.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3(3):193-195.

作者简介:辛欣(1986— ),女,汉族,江西万载人,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研究“十四五”(2023年)规划项目一般课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高专思政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项目编号:23SK089)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分学科教学视阈下的“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的教学改革探索
攀枝花三线精神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路径
艺术类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新探索
试论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研究
消防和应急救援英雄案例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和意义
正确认识“多元一体”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