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型领导理论视域下中等生管理探究

2023-11-30黄吉玙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等生管理

[摘 要]中等生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群体,他们处于学习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需求。文章从关系型领导理论的视域出发,旨在探讨如何有效管理中等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研究发现,中等生管理中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包括班级管理结构的有界性、中等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缺乏情感关怀,以及传统教育评价给中等生带来的束缚。针对这些问题,基于关系型领导理论,提出了三个对策,包括构建班级成员的关系共同体、将情感支持融入中等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以及采用基于欣赏型探究的方式评价中等生。通过采用这些对策,教育者能够更好地管理中等生,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怀,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并发展出更全面的能力和潜力。

[关键词]关系型领导;中等生;管理

儿童进入青春期的重要过渡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大多年龄在10-13岁,即将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建立和成长的关键阶段。由于学生在这个时期心理和生理上的成熟程度存在差值,加上中等生在班级中属于沉默的中间层,因此中等生在这一群体中显得更为特殊,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管理。在教育管理领域中,关系型领导理论可以被应用于指导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管理。该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家长与中等生建立积极、支持性的关系,为中等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这些实践还有助于提高中等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一、关系型领导理论介绍

(一)关系型领导的概念及特点

关系型领导是从整个组织出发,提倡构建沟通自由、組织成员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且致力于组织和个人共同目标达成的一种领导行为[1]。现如今对关系型领导的特点说法不一,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关系型领导理论的基本构成要素、理念、方法和技巧,主要可以提炼出四个基本特点。

1.关系型领导存在于各种组织关系之中。作为一种关系的角色,关系型领导把组织看作是一张精密的关系网,通过关系网对组织成员进行积极调动,致力于构建组织成员之间信任尊重、欣赏他人、相互学习的关系。

2.关系型领导重视对话与沟通。对话沟通是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不同于传统的通过上传下达的方式和组员取得联系。关系型领导认为平等的对话更能起到好的作用,能拉近组织成员之间的距离,更注重通过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实现对组织的影响,共同实现目标。

3.关系型领导注重关注个人需求。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特点需要领导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说要认识且承认组织成员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关注组织成员的个人需求和利益,支持成员的个人发展和成长,提高组织的凝聚力和成员的忠诚度。

4.关系型领导注重为团队成员提供情感支持。关系型领导通常会重视团队成员的情感需求,通过关注和支持成员的情感方面来建立更加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团队氛围,他们愿意倾听成员的意见和想法,为成员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以帮助成员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二、中等生管理的困境

中等生管理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中等生在班级、家庭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和挑战。

(一)班级管理结构的有界性

班级管理结构的有界性,主要是指在班级管理中,中等生面临着与教师沟通不顺畅以及在班级管理中参与度低的困境和挑战。

1.教师与中等生之间沟通不顺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教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职业发展。然而,由于中等生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与中等生之间的沟通并不总是顺畅的。大部分教师交流的对象是优等生和学困生,相关研究显示92.8%的教师与学困生沟通次数最多,而57.2%的教师则与中等生沟通次数最少[2]。此外,我们还发现小小年纪的中等生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别人沟通,而且认为教师没有时间与自己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和中等生之间好像存在着一种有形的界限,致使中等生无法跨越这道界限,难与教师进行真正的交流和沟通。

2.中等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度低。班级里的班干部往往承担着重要的传递信息、组织活动和协调班级关系等角色,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重要中介。然而,调查结果显示,在班干部中,优等生的比例明显高于中等生,中等生在班级管理中的参与度偏低。尽管学者们呼吁要重视中等生,提高他们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参与度,但实际情况却并未得到显著改善。相对于其他学生,中等生往往处于班级管理的边缘地带,扮演着被管理的角色。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限制中等生在班级中的表现和发展,也会削弱班级管理的效力,因此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二)中等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缺乏情感关怀

中等生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缺乏情感关怀是当前中等生管理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1.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中等生的情感关怀。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成就都被重视,但是情感方面的支持却往往被忽略。在课堂上,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顾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甚至对学生进行惩罚和批评,让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和焦虑。而且,由于中等生面临着身心上的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然而,许多学校和教师往往忽略了这些方面的需求,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

2.家庭沟通不畅导致中等生无法及时得到的情感支持。中等生是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他们需要家庭的关心和支持,但是在家庭教育中,中等生往往被忽视。许多中等生面临着缺乏家庭教育支持的问题,这也是导致许多中等生行为和学习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家庭沟通不畅。在现代社会中,很多家庭面临双职工和单亲家庭等问题,家长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被占用了,难以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此外,由于家长在教育中存在“孰优孰劣”“三好学生”的观念,对于成绩中等的孩子则关注度不高,这也会导致沟通不畅。这种情况下,家长无法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和需要,难以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支持,影响中等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三)传统教育评价让中等生“戴上”枷锁

传统教育评价方式是一个固化的、单一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价值简单地定义为成绩的高低,这种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把中等生束缚在一种竞争和排名的环境中,让他们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和焦虑。中等生的自我价值和学习兴趣往往会被这种评价方式忽视,因为他们不能完全符合“优秀”和“出色”的标准,这会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此外,这种评价方式也容易让中等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受到限制。因为学习只为了取得好成绩,而非真正地去探究和了解知识本身,所以他们会过分注重应试技巧和死记硬背,缺乏探究和创造的机会和动力。这会让中等生在应对复杂的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无法自主地思考和探索知識,这种限制也会阻碍他们在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基于关系型领导理论视域下中等生管理中的对策

在中等生的管理中,关系型领导理论提供了一种重视关系和团队合作的管理方式,对于改善中等生管理困境和促进班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这一理论,具体来说,可以从构建班级成员的关系共同体、以共情式叙事为渠道建立关系、将情感支持融入中等生的个性化教育以及将欣赏型探究的方式评价中等生等方面运用到中等生管理。

(一)构建班级成员的关系共同体

1.打破教师和中等生之间的边界阻隔,实现更加融洽的互动。在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界限,这种边界对于中等生的发展和成长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打破教师和中等生之间的边界阻隔,实现更加融洽的互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型共同体的建设打破了中等生与教师之间的围墙,在这个共同体中,中等生可以与教师进行平等对话,沟通交流,将所想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无界的方式传达给教师。通过融洽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等生的需求和问题,更好地进行针对性教学和辅导。同时,中等生也可以更加自信地与教师交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能。

2.通过协商型对话的方式实现跨越边界的团队合作。关系型领导理论在班级管理中强调要充分协商与合作,并需要重视中等生的参与度。在学校,班级是一个小的社交系统,班级里不同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界限。然而,跨越边界的团队合作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协商型对话是一种基于理解、尊重和合作的沟通方式,它强调的是共识的建立和利益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中等生可以通过协商型对话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发声和参与,提高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协商型对话可以帮助中等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减少被领导的感受。并且协商型对话可以加强中等生与其他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建立更加融洽的班级关系。

(二)将情感支持融入中等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

1.学校教育中通过教师融入情感支持。关系型领导理论中的情感支持指的是领导对团队成员的情感体现和支持,与成员建立情感联系和情感共鸣。在中等生的个性化教育中,教师需要融入情感支持来与中等生建立情感联系和情感共鸣,体现出对中等生的关心和支持。教师应该与中等生保持密切联系,让中等生感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人,可以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和支持。教师也要注重情感引导,鼓励中等生自信、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将情感支持融入中等生的个性化教育中,可以帮助中等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情感能力和自我认知,提高他们的情感智商和情感稳定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幸福感,实现全面发展。

2.家庭教育中以共情式叙事为渠道融入情感支持。在中等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对于他们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过程中,共情式叙事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渠道,帮助中等生与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共情式叙事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改善中等生和家长的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和深度。例如,中等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学校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而家长可以分享自己在青春期时的经历和感受,让中等生更加理解家长的角度和思考方式,帮助中等生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求,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

(三)以欣赏型探究的方式评价中等生

欣赏型探究中的“欣赏”二字即可表明,肯定价值比寻找缺陷更为重要,欣赏性探究注重学生发展的特点,要求综合评价,以鼓励的方式发现学生的优点。在中等生的教育中,采用欣赏性探究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价值,同时增强中等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1.教师的积极肯定。教师的积极肯定是维持学生活力的最强动力,对于中等生优势的探寻以及激发其活力和创造力都有重要的作用。当教师肯定和赞扬中等生的成绩和表现时,可以激发中等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的肯定也可以让中等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重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此外,教师的积极肯定还可以促进中等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加精准地制订学习目标和规划学习策略。同时,教师的积极肯定也可以鼓励中等生积极探索和创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2.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创设多元化的评价活动是为了更好地评价中等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使得中等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在评价活动的设计中,应该注意到中等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充分考虑到每个中等生的发展需求和潜能。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可以弥补学校单一以考试成绩评价的缺陷,比如说在一些学科类竞赛,参与对象大多数都是优等生,中等生的身影几乎看不到。教师可以通过在班级创建一些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如开展“我是绘画小能手”“小小演说家”等活动,扩大中等生参与的比例。让中等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更好地制订学习计划和目标。以欣赏型探究的方式评价中等生,可以帮助中等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中等生的管理中,关系型领导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强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互动交流,以建立教师、家长和中等生之间的积极、支持性关系。这样的关系可以为中等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积极、支持性的学习环境,让中等生感受到被关心和被支持,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构建班级成员的关系共同体、将情感支持融入中等生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以欣赏型探究的方式评价中等生。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中等生建立好的家庭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中等生的家庭情况和背景,对中等生的思想情感进行有效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董凌波,冯增俊.关系型领导理论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19):17-20.

[2]许爽.小学中等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2.

作者简介:黄吉玙(1998— ),女,汉族,福建南平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初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中等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提高初中数学中等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探析
中学化学教学中万不可忽略中等生
沉默的大多数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