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路径探析

2023-11-30张倩

华章 2023年6期
关键词:传统音乐高校

[摘 要]传统音乐文化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时代潮流的冲击,传统音乐文化必然受到挑战和冲击。如何对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发展,是高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文中以冀东地区为例,以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论述了冀东地区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特征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传统音乐;高校;冀东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

传统音乐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在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人文关怀。音乐教育是对学生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近年来,很多专家和学者越来越重视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交织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困難与挑战。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当代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在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地方传统音乐文化元素,有利于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提升高校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情趣,对于提升国民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需要重视从传统音乐文化中去挖掘艺术资源,将传统音乐文化元素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形成新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地域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经过传承与发展之后,渗透到音乐作品中,往往会给欣赏者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冲击力和感染力。在当前世界音乐艺术发展潮流中,越是具有浓郁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元素,越容易在艺术表演中脱颖而出,受人喜爱。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当地传统音乐元素的挖掘与整理,而且还要重视与现代音乐作品的融合与创新,以时代为导向,用发展的眼光、积极的态度传承音乐文化,让传统的音乐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命[1]。

二、冀东地区代表性的传统音乐文化特征及面临的挑战

冀东地区涵盖了唐山、秦皇岛,还有京、津、冀部分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冀东民歌

冀东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风格,是河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时代的变迁,从内容、风格、曲调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在全国范围广为流传。歌词偏口语化,具有“老呔儿”的语言特色,在民歌中独树一帜,具有潜在的研究价值。

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冀东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北部地区主要包括遵化、迁安、迁西等地,以山地为主,产生了《山坡羊》这样的山歌,结构简单,形式自由,曲调高亢。南部地区主要包含丰南、乐亭等地,毗邻渤海,歌曲以劳动号子为主,曲调欢快明朗、歌词风趣幽默。中部地区为平原,城乡流传很多民间小调,如展现幽默、质朴的《磨剪子戗菜刀》;展现丰收、节庆的“秧歌调”;反映真实生活和劳动场景的《送情郎》《捡棉花》等。这些民歌曲调优美、歌词质朴、贴近生活,深受人们喜爱。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传统的地域性音乐文化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社会在进步,同时产生民歌的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很多冀东民歌没有名字,都是以即兴创作、口口相传的形式为主,影像资料相当匮乏,网络上可查阅到的曲目也主要以传唱率较高的作品为主,传唱率较低的作品很难查阅到,流失了很多优秀作品。较之流行音乐,演唱时,语言和腔调难度较大,不符合青少年对于“快、新”的追求,学习冀东民歌需要一定的门槛,国内缺乏系统的传授方法和形式。

(二)冀东“三枝花”

“冀东三枝花”也称为“冀东文艺三枝花”,是河北省唐山地区主要的三种文艺形式,即评剧、乐亭大鼓、皮影,象征着三枝文艺之花傲立于渤海之滨,绽放在冀东大地,故称之为“冀东三枝花”,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民众喜爱,久唱不衰,享誉国内外。代表艺人均出自滦南县,所以滦南县作为“三枝花”的发源地,因此也被称为“滦南文艺三枝花”,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1.评剧

评剧,是中国戏曲中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诞生于唐山,原名落子戏、蹦蹦戏,又称“平腔梆子戏”(简称“平戏”),流行于京、津、冀和东北等地,是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吸收了当地丰富的地域文化精华,群众基础广泛。创始人成兆才(艺名“东来顺”),歌唱中包含丰富的发声技巧,真假声转换。

相比其他戏曲文化,对评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远远不足,结合数字人文背景对评剧艺术的保护与传播十分迫切。

2.乐亭大鼓

乐亭大鼓是北方具有代表性的鼓曲形式,演出时,由一人边击鼓板边站立说唱,另有人以三弦等乐器来伴奏,兼具唱词典雅、演唱规范、曲牌丰富、腔调优美,板式灵活多变,表演细腻等特点。1850年由温荣创立于河北乐亭县,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两个具有影响力的流派,一个是靳文然为代表的“靳派”,一个是以韩香圃为代表的“韩派”,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乐亭大鼓的演唱技巧难,演唱者不仅要具备好的嗓音,而且需要气息把控得当,歌唱时要具有审美意识,体现旋律美、唱词美、音节美、意境美。

乐亭大鼓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上难以脱离地方乡音,这也是其优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但也是它的弊端,其推广和传承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3.皮影戏

唐山皮影戏,又称“驴皮影”,初创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民国初年,历史悠久。用当地方言来演唱,唱词取材广泛、贴近生活;唱腔婉转,富于美感;道具雕刻精美、栩栩如生,操纵技巧灵敏,皮影戏中包含了舞蹈元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随着大众审美倾向的改变,人们的娱乐方式丰富多样,传统的冀东音乐文化逐渐被现代潮流音乐文化所取代,地方性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皮影戏艺人平均年龄在60周岁以上,自身发展不能与时俱进,剧目陈旧,传统音乐作品内容与社会发展脱节,也是影响其发展与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大量引进和接受外来经济和文化,同时忽视了自身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流行音乐被引入并盛行,在国内发展空间急速扩展,国民对流行音乐产生了强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同时,也极大地冲击和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这也是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快节奏的流行音乐,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出现了断层,优秀的冀东音乐文化传承人越来越少,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三、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高校对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形式单一枯燥,实践的课程学习和线上课程建设情况并不理想,虽然部分院校已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但尚处于准备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教学模式,传统音乐与高校课程融合的道路步履维艰。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很多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资源库的建设,但还有大部分教师意识不到信息化对于现代教育的重要性,不能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不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能及时了解学生,这都不利于传统音乐文化和现代教育的融合发展。

教育主管部门在课程建设中应起到监管作用,杜绝面子工程,校方领导应积极承担责任,辅助教师开展相关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协调各方资源,保障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学生对“肩负文化传承历史使命”的责任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单一的影响,使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学习很难产生兴趣,不能从审美的角度进行学习,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处于被动式学习阶段,对本区域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没兴趣、不了解,这也是目前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需要认真学习历史,认识和理解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需要了解传统文化的优势在哪儿,结合历史和实际,建立文化自信,从思想上接受和承认中国优秀历史文化,行动上继承并发扬优秀文化。

(三)高校缺少精通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教师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多学校响应号召,开设了相关课程与专业,但校内具有专业水平的教师有限,全面掌握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音乐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无法完成对课程的教学,师资远远不足,这极大地阻碍了对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进程[2]。

四、高校课程教学中融入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策略

(一)优化音乐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提升责任意识

优化高校教学理念,加强学生对当地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和理解。时代不断进步,文化也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发展,传统音乐文化面对时代的变迁和文化多元性的冲击,正面临巨大的挑战与考验。在教育理念上,改变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忽视,使其不迷失在西方音乐浪潮中,面对飞速发展的文化潮流,快餐式的文化形式大量涌现,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教育学生如何筛选有价值的文化元素,抵制不良文化的诱惑,这也是教师应尽的职责。

将我国传统音乐与世界音乐进行对比、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重视地域性音乐文化概念和意义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作用,感受到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传统音乐文化。

(二)重构音乐课程体系,融入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

在本地高校,要想加深对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必须重构传统的音乐课程体系,健全音乐课程机制,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打造融合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音乐课程,响应国家号召,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线上与线下、传统與现代音乐教育融合。

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挖掘学生的兴趣点,融入教学中;教师间要经常沟通交流,汲取各方经验,各取所长,制订出符合学生特点和岗位需求的教学计划,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融入传统音乐文化,丰富了教学内容,有利于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和人文情怀,激发学生对当地传统音乐的探索和学习,学生怀揣着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好奇与兴趣进行学习,更容易达到学习文化知识的目的,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三)开发利用优质的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助力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和文化优势,结合冀东地区传统音乐特色,健全教学机制,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院校定期邀请曲艺传承人开设公益演出、曲艺文化讲座,为学生提供接触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机会,提高学生对冀东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在教学内容与教材选用上,要做好中西方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冀东音乐文化内容,并结合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与特点,在课程讲授中加入代表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优秀作品。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种类繁多,高校要做好对当地传统音乐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教师可以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改变,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传统与现代音乐在课程中进行融合,实现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技术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自身的学习动态,知己知彼。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常规课堂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教师要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加强学生与传统文艺团体合作交流,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元素,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职业,为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培养接班人。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化活动,理论结合实践,促进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学习

传统的授课模式以理论讲解和技巧学习为主,单调、枯燥,缺少互动性。而创建良好的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氛围,加入灵活有趣的音乐文化活动,可以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学习当地音乐文化,满足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高校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学生进行传统音乐文化实践创造条件,辅助教师要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组建评剧社团、皮影社团,开设选修课和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如评剧艺术节、皮影艺术展演、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知识讲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优秀的音乐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能力。学生可以有更多接触冀东地区传统音乐文化的机会,增强参与感。这一方面有利于校园内地域性传统文化风气建设,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可以更好地促进传统音乐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结束语

当今社会,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音乐艺术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当代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尝试加入传统音乐元素,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相融合,将是新时代音乐发展的趋势。推动高校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发展,为传统音乐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使传统音乐文化得以继承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必将站稳脚跟、不断创新,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绽放璀璨光芒。

参考文献

[1]刘荣德,李殿明.冀东民歌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李劫夫.劫夫歌曲选[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64.

作者简介:张倩(1988—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演奏。

基金项目:河北省唐山市社科联立项课题,“文化传承视域下,地域性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究——以冀东地区为例”(项目编号:TSSKL2023-096)。

猜你喜欢

传统音乐高校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