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充满趣味与数学味
2023-11-30金雪凤
金雪凤
【摘 要】《玩转纸牌》作为数学拓展性课程,秉承“趣味+数学味”的宗旨,让低学段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
【关键词】纸牌游戏 游戏化教学 学习兴趣
《玩转纸牌》课程是笔者以扑克牌为素材,秉承“趣味+数学味”的宗旨,依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开发的序列化拓展性课程,涵盖一至六年级,它不仅关注数学基础知识、技能等的拓展,更侧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提升、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本文以低学段《玩转纸牌》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探讨如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玩转思维,探寻数学奥秘”的活动天堂,让学生享受数学、爱上数学。
一、教材拓展+智力游戏——《玩转纸牌》课程的内容开发
笔者在开发《玩转纸牌》课程时,将课程定位为数学教材的有益补充,根据各册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设计,螺旋上升,其中低学段课程以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学推理为主。
(一)数的概念
对于低学段学生来说,与数的概念相关的知识比较抽象,操作性、实践性的智力活动能帮助他们熟练掌握数的概念。二年级下学期《谁是大赢家》游戏的规则是:①根据参与人数准备点数为1~9的纸牌若干份(每人一份);②提前约定排几位数(如三位数、四位数等);③每人每次随机抽取一张纸牌(不放回),并确定放在哪个数位上;④最后谁排出的数大谁就赢。这款游戏涵盖了位值、数大小等知识,可以根据学生所学数的范围调整规则。
(2)数的运算
机械的计算练习会让学生感到乏味,纸牌是训练学生运算能力的有效材料。我们根据教材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开发了一系列计算游戏课。例如,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之后可以安排《小猫钓鱼》游戏,规则为:①把纸牌平均分成2份;②两人轮流出牌,当出到的牌和前面已出的牌中的任意一张加起来是10,两张牌及它们中间的牌归出牌方;③所有牌出完之后,看谁得到的牌多,谁就获胜。这个游戏重在提升学生对10组成的掌握,利于提高学生的凑整能力和心算能力。这款游戏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改变游戏规则,如和为9、差为3等,可涵盖的面比较广。
(三)数学推理
《玩转纸牌》课程内容是以各型“数学游戏”为载体,但是选择这些数学游戏内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好玩。在课程开发时,笔者更注重考虑这些内容能否给学生带来深层的“理智欢乐”,渗透数学推理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如数的大小比较,常规教学中往往是以填“>、<”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路径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前文所述《谁是大赢家》游戏,在夯实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及对手的抽牌情况,综合考虑作出决策。如果抽到较小的牌,学生要考虑放在什么数位上更好,如果抽到7、8这样较大的数,学生要考虑是直接放在最高位还是放在次高位。在游戲的过程中,主持人可以让选手实时讲述“为什么把牌放在这一位上”,也可以请队友给出参考意见。抽牌、摆牌、说理、评价的过程,让学生对自己及他人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出合理解释,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初步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为推理能力的发展提供经验基础。
二、引导探究+自主发展——低学段《玩转纸牌》课程的实施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与基础性课程除了在目标与内容上有所不同外,在活动实施方面也应有所不同,应更凸显趣味性、互动性和活动性,让学习更有味道。
下面以二年级上学期《算星小达人》为例,介绍游戏课程的实施。
(一)设计意图
凑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想。凑整是小学数学运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计算手段,也是后续学习简便运算的坚实基础。低学段教材虽然安排了用“凑十法”算加法,在练习中编排了一定量的凑整计算练习等内容,但是这些零星的编排对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凑整技巧,提升对数据的敏感度,形成凑整思想是远远不够的。《算星小达人》一课以纸牌游戏为载体,让学生边学边玩,边玩边练,熟练掌握“加法凑整”,提高思维敏捷度,强化数感。
(二)学习过程
1.思维启蒙——明确规则,演示玩法。
游戏活动能否有效组织,熟悉游戏规则是基础。《算星小达人》游戏开启阶段,先由教师介绍游戏规则:①随机抽取5张纸牌(花牌及大小王统一看作10);②从中选取3张纸牌,凑成整十数,如10、20、30等;③计算剩下2张牌的和,看个位确定星数,1=1星、2=2星……10=10星。
明确规则后举例演示:2、3、A、7、10可以选哪3张牌凑成整十数呢?剩下2张牌的和是多少?这组数是几星?如果把A换成4呢?换成5呢?换成9呢?通过几次示范和交流,学生基本掌握了游戏规则。
2.思维预热——初步尝试,熟悉玩法。
学生初步知晓规则后,需要通过一系列操作加以巩固,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玩法,为后续自主游戏打下基础。这一环节要特别关注有困难的学生,确保人人过关。
教师依次出示几组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尝试后反馈交流:①7、Q、2、J、10,9星;②2、3、4、5、6,10星;③8、5、2、K、7,2星;④10、8、Q、3、9,10星;⑤1、2、3、4、10,0星(3张凑不出整十数)。以上学习材料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尤其是“0星”的出现,让学生自发弥补了规则的“漏洞”,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提前帮助学生扫清学习障碍,确保游戏活动人人参与。
3.思维共生——同伴互助,合作闯关
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不仅能让所有学生公平参与活动,还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以优秀带后进,人人获得进步。本次游戏活动以同桌为单位展开,无形间有困难的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熟悉规则,掌握更快的计算技巧。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共生的课堂,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他们在探究中、在合作交流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思维拓展——全班展示,拓展思维
在学生掌握游戏规则,会玩游戏后,可以借助竞赛的方式,如抢答、累积积分,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万能牌”环节增加更具挑战性的任务——根据星数填数(图1),以此拓展学生思维。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小,填数活动需要学生先观察已知数据,并根据星数确定哪几张牌凑整,学生的逆向思维得以提高。
5.积极反馈——全面评价,反思总结
评价要关注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学习所得、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维度,可针对低学段学生的特点,组织以口头表达为主的“积极反馈活动”。在每个游戏环节的末尾预留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个体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反思总结。如游戏赢了,说说自己什么方面掌握得好;游戏输了,说说自己什么方面掌握得还不够。尝试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对同伴的赞赏或建议,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样的积极反馈活动,以正向、具体和有帮助为原则,使游戏的参与者从竞争对立的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协作关系,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从而愿意持续参与学习活动,增强了耐挫力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叶立军,董婷婷.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拓展性课程教学特征及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04):56-58.
[2]徐晓靓,王祖英.加点“佐料”,让学生汲取更多营养——对拓展性课程的几点微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2018(03):8-10.